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下载本文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首先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在社会或自然灾难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

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还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 (2)信息传播者角色

记者的报道成了人类感官的延伸,记者提供的信息成了人们科学看待世界必不可少的依据。

人们把记者的报道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对自身行为产生直接的作用。

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记者的信息采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不同阶层和职业间的信息流动,从而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记者在构建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图景的同时,也在构建着人们的知识结构。 现代人的很多知识来自于记者的新闻传播。 记者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者。 4.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政治素养; 新闻记者的政治素养,一方面表现为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为记者的政治敏感。

(2)必须具备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

(3)必须具备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体现是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 (4)必须具备专业素养。

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精神。 5.采访对象有以下特征: (1)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人口特征的角度来说,采访对象是十分复杂的。

其次,从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十分复杂的。 再次,从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来看,采访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从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采访对象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最后,从对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的角度来说,才访对象也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

(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主要表现在:

采访对象往往是那些最了解情况的个性。 采访对象往往也是那些具有较大发言权的人。 (3)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5

6.采访对象的分类依据是:

看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 7.采访对象的具体分类:

(1)当事人。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 (2)知情人。 (3)目击者。 (4)有关人士。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第一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

1.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寻找到新闻线索,这是新闻采访的开端。 2.新闻线索:

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 3.新闻线索的特点:

其一,相比于新闻事实(事件),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

其二,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三,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其四,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最后,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 4.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

第一个重要功用是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 第二个重要共用是为记者的采访提供了方向。

第三个重要功用是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5.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2)企事业单位; (3)重大文体活动; (4)社会网络;

(5)其他媒体的报道; (6)日常的平凡生活。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1.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2.对于记者而言,最具职业特征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就是新闻敏感。 3.当记者面对某一新闻线索时,他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如下判断: 一是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说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二是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那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

6

三是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4.一个媒体真正出彩的地方,不是它一件不少地报道别人同样报道的新闻,而是它报道了别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也就是独家新闻。

5.一个具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的记者会表现出的特点是: 一是能敏锐地从异常的情况中捕捉到新闻线索。

二是能根据当时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 三是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在捕捉新闻线索的过程中,优秀记者的敬业精神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就抓住不放,忘我地工作;二是不到山穷水尽,绝不轻言放弃。

五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

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1.报道策划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

2.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有以下内容组成:

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源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他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 他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他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3.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首先,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其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

最后,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1.访前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访前准备应该包括记者各种素质的培养;狭义的访前准备是指记者在明确采访任务之后所进行的特定的准备工作。

2.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

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使采访更加深入。

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在关键的时刻踢出精彩的问题。

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

7

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3.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记者的采访具有重要意义。

多多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这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历史背景与国际背景,也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专业知识背景。

记者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实(事件)。

4.记者获得新闻背景知识的三个途径: 其一是查阅相关资料。

其二是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 其三是进行预采访。

5.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

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1.一般说来,某一特定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结构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层面;二是因事而异的社会心理层面。

2.采访对象的个性大致可分成如下四种类型: 其一,理性外向型。 其二,感性外向型。 其三,理性内向型。 其四,感性内向型。

3.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热情地配合记者的采访。 二是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 三是借故回避记者的采访。 四是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

第三节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1.在确立采访意图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首先,采访意图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其次,采访意图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

最后,采访意图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相一致。 2.采访意图的确立不同于“主题先行”。 3.一份完备的采访计划,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第二个部分是计划的主体。

4.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 一是确定采访地点。 二是确定采访时间。 三是确定自己的形象。 四是确定采访的次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