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记忆的原则 下载本文

口译记忆的原则

口译记忆的关键在于两个环节:存储和提取(retain and recall)。要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口译学员必须针对这两个环节来下功夫。根据口译记忆的运作方式,首先我们要在听辨理解过程中始终注意提取源语语篇的意义,而不是试图对源语的字词进行机械记忆。其次,我们要对记忆存储的对象有所选择,有意识地筛选记忆的对象,以缩小记忆的量,减轻记忆的负荷。口译过程中经选择后的记忆对象主要包括:主题词、关键词、逻辑线索,这三者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源语语篇的意义框架。再次,为了提高记忆存储的效率,有必要对记忆的信息进行“条块化”处理,以理清记忆的线索并扩大记忆的容量,这样也能够提高记忆提取的效率。另外,通过记忆的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学会分析语篇记忆的线索和提高记忆的提取速度。最后,口译记忆可以借助口译笔记的辅助,从而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口译记-忆的常用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记忆的基本手段有:声觉记忆、视觉记忆、意义记忆。口译记忆的方法也离不开这三种基本手段。有经验的译员习惯运用的基本记忆方法是“成像法”(visualization),即把源语语篇的意义框架想象成一幅图像,或把源语语篇所叙述的情景还原成思维中的视觉影像。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把听辨理解中提取的信息点与一个自己熟悉的序列联系起来,如一序列的数字、一排建筑物等。在口译现场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译员一边听会一边“掰指头”,还有的译员在笔记本页的左侧标上1、2、3、4等数字,运用的就是这 种记忆方法。

对于学员来说,要学会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要培养一种思维习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一类记忆方法是口译学员可以很快学会使用的,那就是在听辨理解过程中注意分析源语语篇的线索。具体地说,有的语篇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如发言人回顾历史、讲述经历时,往往有一个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有的语篇是以空间次序为线索的,如发言人介绍景点、说明构造时,往往遵循由上至下、由外及里的空间次序;有的语篇是以分类为线索的,由总到分,由大类到小类;有的语篇是以对比、比较为线索的,先说正面,再说反面,或者先说相同之处,再说不同之处,又或者先陈述一方观点,再陈述另一方观点;还有的语篇是以逻辑论证为线索的,要么先说观点,再细说理据1、2、3点,要么先陈述原因,再得出结论。

值得强调的是,就口译记忆的内容重点而言,除了主题词、关键词、逻辑线索构成的意义框架以外,发言人每个语段的开头和结尾都应成为记忆的重点。首先,从内容上说,开头往往包含了整个语段的主题,结尾往往是呈现结论、总结的部分;其次,只有记好了开头和结尾,译员才能清楚地把握好本节口译是从哪里开始说起,说到哪里为止。这点在连续传译中尤为重要,连续传译的各节口译之间是很讲究承上启下的。 口译记忆的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是口译的关键步骤,口译学员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跟读练习。跟读源语,在初始阶段可按意群暂停跟读,逐渐过渡到逐句暂停跟读,再过渡到听完一小段以后跟读。

2)复述练习。包括源语复述和目标语复述。在源语复述中,可由初始阶段的逐句复述过渡到听完一个语段后再复述;在目标语复述中,也可采取同样的渐进方式。但不管是源语复述还是目标语复述,都不应拘泥于字面,重要的是重现意义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