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治安防范论》有感 下载本文

读《治安防范论》有感

转眼,已经读完了徐志林著的《治安防范论》。不能说已经对治安防范面的知识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可以说,通过读完徐志林的《治安防范论》,我懂得了治安防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犯罪的打击、控制和处置;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通过科学研究和预测,针对可能引起犯罪的直接原因和诱发因素,滋生犯罪的环境,犯罪实施的条件,容易犯罪的地区、单位和重点人员,来预防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并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依法进行预防、防卫、防护、控制,以防止外界的不法侵害,控制和减少犯罪侵害所带来的损失,保护个人和社会利益。下面就由我分书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和个人感想三个部分来讲。

主要内容

首先,徐志林著的这本《治安防范论》从我国实情出发,强调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书中讲到:治安防范工作的是否严谨,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危,更关系到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存亡与安危。所以他主张对于治安危害,机构和公众都不能置身度外,机构和公众特别是机构负有或具有治安防范的责任、义务和能力。所以,只有公众和机构都参与到治安防范的队伍中,我们每个人都为社会的治安秩序贡献一份力量,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美满。

其次,它强调对于维护治安的正常秩序,要讲究正确的措施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书中着重介绍了如何着力解决防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并且将具体的措施自然地运用到实际的治安管理和日常的防御中去,要狠抓落实,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付为主的转变;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实现由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防范为主的转变。

再次,它强调树立防范工作的群防群治理念,不断加强对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的培训,加强治安防范教育的宣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繁重的社区防范工作的需要。

精彩片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社会治安预警机制方面和治安防控体系方面的知识。社会治安问题有多种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然而,经过80、90年代“严打”后,进入21世纪的我们依然发现,社会的治安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某种程度上,社会的治安状况变得更加严峻。所以,我认为治安预警机制的构建作为一项对社会治安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告知、警示和预测的工作,如果它能够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我想对于许多潜在的但是可能对治安造成严重危害的因素,我们都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避免到时候可能发生的悲剧。

治安预警机制,顾名思义,它是想通过社会治安发出信号,显示社会治安问题已经或即将处于的一种状态,以期待引起社会管理着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进而分析原因,落实防范等各项措施,促使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机制。其中,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一种最受期待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机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的提出是由80年代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城市青少年犯罪为代表的社会犯罪问题,党中央组织开展座谈提出

从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入手,所有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均负有治理之职,“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和改造”六个工作范围覆盖了社会治安问题从产生到消解的过程。会上提出,治安防控体系的定位应是由政府主导并主要由公安机关实施的并要立足于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它要求借用和整合整个社会资源来提高作案成本、降低作案机会和控制作案途径。比如对于容易产生问题的银行账户、社会保险、交通工具票务、手机贵重物品等,实施“外松内紧”的治安防控。在治安防控谋略上,书上强调谋虑的要义在于隔离事实与成因之间的联络。作者认为,就成因部分而言,这并不是治安防控体系所能解决的问题;就事实部分而言,治安防控体系就事论事地降低案件的发生,可能事半功倍。例如,对于持刀抢劫案件的防控,书中提到可以将某些刀具列入管制刀具,这一管理措施的实行至少可以降低吃管制刀具进行抢劫的案件的发生。又比如对于防范公安机关主打的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公安机关并不能指望通过取消所有手机的使用来访空短信诈骗,尽管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可以消灭短信诈骗,但至今认为实现全面的实名制一类的“管制”措施,使得打击和防范短信诈骗同样事倍功半。

目前,公安机关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社区防控、内部单位防控和阵地防控为主体的基础防控;二是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以巡查为基本勤务方式、以快速反应机制为保障的巡逻防控;三是以打击有组织犯罪、涉黑犯罪、涉毒犯罪、恐怖活动、严重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高科技犯罪等为主要任务的专项刑侦防控。例如北京模式,它的结构是:现代化的警务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网络;巡警作为迅速反应的骨干力量;以巡警为主、诸警种配合、全天候控制的快速反应网络。廊坊模式的结构是:居民区治安防空系统;内部单位治安防空系统;流动人口和犯罪高危人群治安防控系统;特种行业、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区域治安防控系统;街道、公路治安防控系统;枪支弹药和危险物品治安防控系统;重点时间段治安防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昆明的结构是:综合治理;户口治理;快速反应;“创安”工作;警务工作;社区教育。

对于这本书的认识,我感觉到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以往错误片面的治安防

范观,使每个公民都认识到自己对维护治安可以贡献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公安工作的实际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治安防范方面起到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缺乏公正公平的制度建设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个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治安防范的任何措施恐怕都是徒劳无功。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个人的治安状况是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安是否稳定与个人的利益直接相关。每个人都会关心自身的安全,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承担个人的治安防范责任。治安防范的个人责任表现在:加强自身和家庭的安全防范,参加群众性的治安防范活动,检举、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对正在实行的犯罪或者被追捕、通缉的人犯勇于扭送公安机关。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消防安全防范的演练;我们可以参加学习一些安全教育的知识活动,家中人走后拔电源,关煤气等等;我们还可以像英雄好汉一样对与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当然,

个人感想

前提要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个人搭防范资源的“便车”,一方面对社会治安的不良态势持批评态度,另一方面却对单位或者社区的治安防范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缺乏治安防范责任感的表现。 另一方面,它对于公安机关的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例如,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以流窜作案的犯罪为主要代表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犯罪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那么对于这种犯罪的防范措施,公安机关可以参照以下措施,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实施防范。首先,,加强基层流动人口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流动人口数量剧增,犯罪率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基层人口流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人手紧张,年龄老化。又加上管理人员忙于发证、收费等应付性工作,使得日常管理措施难以实施。所以,加强基层流动人口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其次,公安机关可以加强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第一,在人口申报、登记、发证、验证等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从薄证式管理到IC卡的管理。第二,可以抓好房屋租赁管理工作。第三,可以不断完善现有的SPS等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能力和违法犯罪信息的发现能力。再次,加强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的防控能力。最后,加强地域合作,行成防控合力。再比如,对于色情活动的防范,书中提到以从表面现象到调查犯罪原因,到了解色情犯罪的特点,再到该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等等综合考虑,然后制定防范措施和对策。我想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也可以借鉴此种思路,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此外,书中提到的治安防范教育、调查与控制、守望与巡逻和技术防范等治安防范手段的具体思路和想法也可以成为公安机关借鉴的对象。

总而言之,通过对徐志林的《治安防范论》的阅读,我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治安防范的错误认识,懂得治安防范的深刻含义,形成新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我也了解到对于我-----------治安专业的学生,以后要学习的方向和具体知识,以便更加顺利地适应治安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