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用)2020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汇编《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解题方法指导 下载本文

备战2020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汇编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解题方法指导 高频考点题型分析(含答案带解析)

一、物质的检验

1.类型

物质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的鉴定和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 (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将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①物理方法:根据组内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例如,Na2SO4溶液和CuSO4溶液(颜色);CO2和NH3(气味);浓硫酸和浓盐酸(挥发性)等。

②化学方法:利用组内各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即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现象,如变色、产生气泡、生成沉淀等。 ③物质鉴别的思路。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④解题方法:先取样,再操作,观现象,得结论。

不外加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⑤试题类型{限定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2.原则

物质检验的原则为:方法力求简单、试剂消耗要少、现象直观明显、防止干扰。 3.步骤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为: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 4.方法

(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 O2 CO2 H2 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 带火星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反应现象 木条复燃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氧气能支持燃烧 CaCO3↓+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烧杯内壁产生水珠 2H2+O22H2O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变得浑浊模糊 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粉末变蓝色 CH4+2O2CO2+2H2O 2CO+O22CO2 CH4 烧杯,过一会儿,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 水蒸气 把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白色) CuSO4+5H2OCuSO4·5H2O (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 酸(H+) 碱(OH-) 检验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 加入锌粒 无色酚酞溶液 反应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产生大量气泡,气体能燃烧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Zn+H2SO4ZnSO4+H2↑ 2H2+O22H2O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即Cl-的检验)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即SO24 的检验) 碱(OH-) BaCl2[或 Ba(OH)2或 Ba(NO3)2] 溶液和稀 硝酸 无色酚酞溶液 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白色沉淀 BaCl2+H2SO4BaSO4↓+2HCl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即Cl-的检验)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即SO24 的检验) BaCl2[或 Ba(OH)2或 Ba(NO3)2] 溶液和稀 硝酸 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白色沉淀 BaCl2+H2SO4BaSO4↓+2HCl 碳酸盐-(即CO2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3的检验) 可溶性铜盐(Cu2+) 可溶性铁盐(Fe3+)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Ca(OH)2+CO2CaCO3↓+H2O 蓝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 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注意可溶性碱是常用的试剂。如Ba(OH)2溶液中的OH-能使阳离子Fe3+、Cu2+、Mg2+产生不同颜色的沉

+--淀,并能使NH4产生气体;Ba2+能使CO2SO2鉴定、推断中成为较为理4产生不同性质的沉淀,在鉴别、3、

想的试剂。碳酸盐和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特性也常是推断的“关键”。 (3)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特定检验方法。

①棉织品、毛织品、化纤织品的鉴别,分别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棉织品燃烧产生棉花燃烧的气味,没有熔珠;毛织品燃烧产生与毛发燃烧相同的气味,没有熔珠;化纤织品燃烧产生与石油燃烧相同的气味,燃烧处有熔珠。

②硬水、软水的鉴别:用肥皂水鉴别。

③化肥的鉴别:磷肥呈灰白色,铵态氮肥有氨味。

二、物质的推断

1.原理

根据已知实验现象或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2.突破口

物质推断的常见突破口为:沉淀、气体、特征颜色、特征反应等。 3.主要类型

(1)涉及物质鉴定的推断;(2)涉及物质鉴别的推断;(3)涉及物质分离、提纯的推断。 4.常见题型

(1)文字叙述题;(2)两两组合实验题;(3)迷宫(或几何图形)转化题;(4)综合实验装置图形题;(5)实验推断结论评价题。 5.解题思路

原理

注意突破口的选择: ① 颜色特征。

颜色

紫红色固体:Cu

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

绿色固体:Cu2(OH)2CO3 蓝色沉淀:Cu(OH)

2

红棕色固体:Fe2O3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溶液:含Cu2+的盐溶液[如CuSO4、Cu(NO3)2] 3+黄色溶液:含Fe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

Fe(NO3)3] 2+

浅绿色溶液:含Fe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 Fe(NO)]

32

{遇水变成蓝色的白色固体:CuSO4

不溶于稀硝酸:AgCl、BaSO4 有气泡:CaCO3、BaCO3等碳酸盐 溶于酸{无气泡:Mg(OH)2、Cu(OH)2、

Fe(OH)3等难溶性碱{

② 沉淀物特征。

沉淀物

6.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 (1)一点击破,顺逆推断。

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相遇组合,对比推断。

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 (3)提出假设,讨论推断。

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物质的分离是指运用合适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各种成分的纯净物质的过程。

2.提纯:物质的提纯是指运用合适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把某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

3.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

(1)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适用于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的分离及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如粗盐的提纯。 ②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KNO3和NaCl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