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第二章 生理学

【A1/A2型题】

1.肾小球滤过膜中,阻挡大分子物质滤过的主要屏障是 A.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 B.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胞体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裂隙膜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答案:D

精析与避错: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其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滤过膜的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70~9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小分子溶质以及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内皮细胞表面富含唾液酸蛋白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基膜层为非细胞性结构,Ⅳ型胶原是形成基膜的基本构架。膜上有直径为2~8nm的多角形网孔,网孔的大小决定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是否可以通过,以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也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一个重要屏障。滤过膜的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有很长突起,相互交错对插,在突起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1 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裂隙膜的主要蛋白成分是nephrin,其作用是防止蛋白质的漏出。

2.小脑绒球小结叶受损后的表现是 A.运动编程功能受损 B.运动启动功能障碍 C.肌肉精细运动受损 D.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E.运动协调功能受损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动物切除绒球小结叶后,有步基宽(站立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增宽)、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同时,不再出现运动病;此外,还可出现位置性眼震颤。脊髓小脑由蚓部和半球中间部组成,主要功能是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 的控制。脊髓小脑受损后,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例如,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动作进行过程中抖动而把握不住方向,尤其在精细动作的终末出现震颤(意向性震颤);行走时跨步过大而躯干落后,以致容易倾倒,或走路摇晃呈酩酊蹒跚状,沿直线行走则更不平稳;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如上臂 不断交替进行内旋与外旋),且动作越迅速则协调障碍越明显,但在静止时则无肌肉运动异常的表现。以上这些动作协调障碍统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皮层小脑指半球外侧部,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3.神经垂体储存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生长激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泌乳素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神经垂体激素实际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部位的大细胞神经元合成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向下投射到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一垂体束。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由神经垂体储存。 4.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人胞作用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在体内一些非脂溶性的、亲水性强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必须依靠细胞膜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辅助才能完成,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其中包括载体为中介和通道为中介的转运,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中通道为中介的转运,故选B。 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答案:E

精析与避错: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外来刺激时产生的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可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动作电位处于上升相最高点时的膜电位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为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故选E。

6.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神经肽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神经二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暴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一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 7.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清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答案:B

精析与避错: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质(主要是NaCl)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清蛋白,故选B。 8.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0.85?l B.0.85%萄萄糖 C.1.9%尿素 D.5%NaCI E.10%葡萄糖 答案:A

精析与避错:通常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细胞膜张力不变、体积和形态正常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NaCI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85%NaCl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9.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C.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E.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 答案:E

精析与避错:红细胞表面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即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对的两种抗凝集素,即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 AB型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浆中没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故选E。 10.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 A.快速射血期 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出现由心室向心房反流的倾向,但这种反流正好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血液因而不至于倒流。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因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以致主动脉瓣开启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收缩相。其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度升高,且升高速率最快,故选B。

11.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现称心排血

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同时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故选C。 12.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兴奋传导有房室延搁

C.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收缩期较短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心动周期中,心肌细胞的平台期特别长,相应的有效不应期也长,当下一次冲动传来时,心肌还处于有效不应期,所以不会在原有收缩的基础上再次产生动作电位,也就不会像骨骼肌一样发生强直收缩,故选D。 13.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冠状动脉最终末的小分支常常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传人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分支成网,这种分支方式使冠状动脉容易在心肌收缩时受到挤压,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影响心内膜下血液供应。只有当心脏舒张开始时,心肌内压急剧下降,血管外的压力方解除,在舒张压的作用下,冠脉血流增加,故选C。 1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答案:D 精析与避错:气体进出肺是由于大气和肺泡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的缘故。在自然呼吸条件下,此压力差产生于肺的张缩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而肺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当吸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暂时下降并低于大气压,空气就顺此压差而迸入肺,造成吸气。反之,当吸气肌舒张和呼气肌收缩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便顺此压差流出肺,造成呼气。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气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流动的直接动力,故选D。

15.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