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一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文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公司依托项目实施地科技、人才、技术、信息、政策和区位等综合优势,建设杏鲍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以杏鲍菇种植、科技示范、产品销售为主的建设,辐射带动杨凌及周遍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方财力、带动农民增收,成为###省杏鲍菇产业化示范基地。 该项目建设的任务和规模为:

①建设日产1吨杏鲍菇(鲜菇)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新建原材料库房500 平方米、拌料场180 平方米、堆料场350 平方米、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面积170 平方米、复配场150 平方米、除湿室120 平方米、冷藏室(分拣室)1140 平方米、发菌棚10 栋、出菇棚13 栋,占地总面积15 亩。

②其它配套设施:建设水塔、配电室、锅炉房、道路等辅助工程880 平方米。

③在公司周边村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杏鲍菇种植基地,通过协会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计划年培训菇农200 人次,以提高农户的规范化种植、管理、采收、贮藏等技术,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5.2.1 总体建设规划思想

(1)杏鲍菇可以人工控温、湿、光照、氧气,实现周年栽培; (2)培养基配方主要以玉米秆(芯)为主,适量添加麸皮、玉米粉等营养成份;

(3)通过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PH 值、持水性、透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

(4)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等条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 5.2.2 项目规划

依据本项目生产特点,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满足工艺、节约用地”的原则,该厂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和生产加工区,同时配套运输和水电等公用辅助工程。使功能接近、联系紧密的建筑单位相对集中,形成工艺流程顺畅、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项目之间联系便利又互不影响与干扰的总体布局。 5.2.3 建设布局

项目总占地面积25亩,基础设施及场地布局如附图所示。综合

服务区位于场区南侧,占地10 亩,分为科研办公区、职工生活区、配套设施综合区和预留用地。生产加工区位于基地东侧,占地15 亩,分为原料库、拌料场、堆料场、灭菌室、复配场、菌种室、接种室、发菌棚、出菇棚、除湿室、冷藏室(分拣室)和其它辅助设施。 5.2.4 运输

本项目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年运入总量为450 吨(收购的原料由当地农户自行运进),年运出总量为300 吨(不含废渣)。为保证本项目正常的运输,整个加工厂区拟修筑6 米宽水泥路面的主干道30 米,3 米宽次干道200 米,道路的布置呈“井”字形。 5.3 建设标准

项目建设将依据国家有关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和产加销一体化,延长产业链的政策,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标,依托项目实施地科教优势,以公司为主体,运用成熟、先进、可靠的生产加工工艺,建设工程设施配套的精深加工条件,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使公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3.1 主要建筑结构特征

5.3.1.1 拌料场:面积180 ㎡,配备12m3 配料池,拌料场低于其它

地面,水泥压光。

5.3.1.2 堆料场:面积350 ㎡,地面设6-8 条通风道,地面水泥压光。 5.3.1.3 复配场:面积150 ㎡,地面水泥压光。

5.3.1.4 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面积170 ㎡。混合结构,毛石基础砖墙围护、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地面、墙面、屋顶砌瓷。木门,设缓冲间。接种室设通风装置、药浴池。

5.3.1.5 发菌棚:为可调温温室,设计参数T=19~22℃、湿度50%~70%,南北走向,总面积1000 ㎡,单栋尺寸20×5m,高2.5~2.8 m,骨架采用国产玻璃纤维氯氧镁大棚骨架,地面设通风和排水道25×40cm,设2 台环流风机和4 个普通照明设备。

5.3.1.6 出菇棚:为可调温温室,设计参数T=12~18℃、湿度75%~98%,13 栋,单栋尺寸7.5×8m,高2.8m,骨架采用国产玻璃纤维氯氧镁大棚骨架,地面设通风和排水道30×50cm,两端设门1.0×1.9m,设1 台环流风机和防水冷光源照明设备。配备保温材料和外遮阳网。

5.3.1.7 除湿室:面积50 ㎡,混合结构,毛石基础砖墙围护、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地面水泥压光,钢窗、木门,配备除湿机。 5.3.1.8 冷藏室(分拣室):改造现有冷库,设计参数T=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