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汽轮机热力计算与经济分析 下载本文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7届毕业设计

DTDT一般?ri为75%左右时,才适合用汽动泵。?ri值越高,采用汽动泵的热经济性越显著。

对于再热式机组采用汽动泵的热经济性条件时,也可用类似方法推证。

4.4 用“综合成本煤耗率”判断给水泵驱动方式

“综合成本煤耗率”[17]的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热力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把热力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电厂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给水泵驱动方式的技术经济论证。这里的“综合成本煤耗率”为综合成本煤耗率b h=综合发电成本能价 煤单价其中,综合发电成本能价包括2部分:发电成本能价(发电煤耗率×标煤单价)和自用能价(厂用电率×上网电价)。

计算公式为

bzh?b1??c?Kdm

式中:

bzh为综合成本煤耗率,g/(kW·h); Kdm为电煤比价系数, Kdm?Rd/Rm?104。

综合成本煤耗率b 的物理意义为发出1 kW·h的电能按综合发电成本折算过来的标煤消耗量。

判断采用哪种驱动方式经济合理,还可以用机组综合成本煤耗率作为判断。300 MW 及以上机组都采用汽动给水泵,但由于其他原因我国还有部分机组采用电动给水泵。由部分300-360 MW 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数据来看,采用电泵驱动虽然发电煤耗率较低,但电厂用电率高达l0%,比采用汽动给水泵高出近6%,使供电煤耗率高约20 g/(kW·h),综合成本煤耗率高约50-60 g/(kW·h),所以300 MW 及以上大容量机组须采用汽动给水泵驱动

随着单元机组容量的增大,给水泵单位容量相应增大,采用小汽轮机直接变速驱动给水泵,已足无可非议之事。又因为汽动给水泵方案Lj电动方案相比增大了主机的出力,降低了发电净热耗率和综合成本煤耗率。小汽轮机驱动给水泵节约了厂用电,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且运行稳定性较好,调节性能良好,因而替代了电动给水泵。

据有关资料的技术经济性比较证明,埘驱动给水泵总功率在6 MW(相当于单元机组约200 MW以上时,采用小汽轮机直接变速驱动给水泵较合理。而在此容量以下时,据文献[1]的论述,则应采用间接变速驱动,其中尤以采用液力联轴器的变速驱动为好。

第五章 结论

本论文围绕着电站给水泵汽轮机效率及经济性这一课题着重分析了汽轮机在机组中的运

28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7届毕业设计

行效率问题。在额定负荷的情况时,针对整个机组的运行变化,提出了一种效率的的计算方法,能够使该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各个测点的数据来计算出此时此工况下的效率。该小汽轮机的抽气量的确定和主汽轮机蒸汽增加量的确定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还对电动泵和汽动泵的经济性在各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上面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

1.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是一种单轴、单缸、变参数、多汽源的原动机。由于它直接驱动给水泵,在效率的计算方面与给水泵的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计算器效率时,要考虑给水泵的性能变化,从给水泵的轴功率通过机械传动倒给水泵汽轮机的转子上,再根据其他的参数推导出其效率。经过现场实测数据的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原设计值基本吻合。

2.本论文在机组上采用电动泵驱动还是汽动泵驱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解决了这一存在争议的问题。经过文章的分析计算,认为对于300MW及以上机组采用汽动泵比电动泵的经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200MW机组也可以用汽动泵取代电动泵。而以下机组就用电动泵更好。

3. 在对电动泵和汽动泵进行热经济比较时,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单方面的比较。 4.讨论了关于“综合成本煤耗率”的一些内容,但是限于本人的水平,只能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在今后的火电机组发展中,电厂的效率时要不断提高的。对于给水泵汽轮机的分析也能够进一步的加深,还可以对给水泵汽轮机的内部进行分析,如调整叶片、改变连接管道的走向等,使整个给水泵组效率和经济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29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7届毕业设计

致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徐明荣导师。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徐明荣导师的热心支持和精心指导。

其次,在本文编写过程中,三河电厂资料室为本文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图书资料及电子资源,在此,向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母校华北电力大学对我的精心培养!

30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7届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中森.国内外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概况[J].工业汽轮机,1991,(4):7-21 [2] 陈学文等.提高 300MW 汽轮机组运行经济性途径的分析与探讨[J].热力透平,2003,

(4),248-253

[3] 游永坤,姚华.国产 200MW 机组改汽动给水泵热经济性对比分析[J].华北电力技

术.1999,(9):1-3

[4] 沈士一等.汽轮机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 [5] 黄保海等.汽轮机原理与构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 夏同棠.特性汽轮机组[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7] 郑体宽.热力发电厂[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8] 李维特.汽轮机变工况热力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9] 沙曾炘.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热力设计[J].工业汽轮机,1991,(4):1-6 [10] 马文智.现代火力发电厂高速给水泵[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11] 洪文鹏, 李 勇.汽轮机各缸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整机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

[J].汽轮机技术,2002,44(3):144-145

[12] 王培红.给水泵焓升在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中的计算方法[J],江苏电机工

程,1994,13(2):42-47

[13] 马庆玲 胡洪华.用热力学法测量大型锅炉给水泵效率[J].中国电力,2000,33(8):

18-22

[14] 王培红,马文智.汽轮机热经济性分析中给水泵效率的影响极其算法研究[J].汽轮

机技术, 1997,17(3):43-47

[15] 王锦荣,吴日舜.锅炉给水泵的经济运行和改进[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16] 胡洪华.驱动给水泵用汽轮机效率测量方法[J].汽轮机技术,2003,45(2)107-110 [17] 陈国年.基于能量价值分析的给水泵驱动方式的技术经济讨论[J].动力工

程,2003,18(1):97-100

[18] 黎维华.300MW 机组给水泵驱动方式经济性分析[J].电力建设,1995,16(10):28 [19] 杜亚荣,张明智,李晓勇,马建坤,平玉环 给水泵汽轮机效率计算方法的分析:1004

- 7948(2006) 08 - 0022 - 03

[20] 夏同棠.特性汽轮机组[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