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内容 下载本文

过程予以?理解?、?诠释?乃至改进,这便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始末。”[①]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和控制严格的实验研究等是有区别。 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实例3.2:不断“有办法”的刘老师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刘老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困惑,尤其是作文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开始了《通过写作档案袋的收集和评估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刘老师自定的目标是:以写作档案袋的形式,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刘老师先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又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档案袋,档案袋搜集的方法等等。尽管刘老师准备了很久,也似乎摆足了“噱头”,但学生的反应并不强烈。有经验的刘老师没有灰心,也没有强迫,而是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三个多星期后,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当刘老师正准备松口气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学生对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档案袋没兴趣了,怎么办?又是调查,引导,又是一部分学生现身说法。渐渐地每个学生的档案袋丰富了,但就在这时,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怎么办呢?“继续想办法做呗!”刘老师说得很轻松。

41

如果再要问,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教师的行动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行动,是教师的“行动之旅”。在这样的“旅途”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根据目的,检讨、调整、修正自己的行动,并形成新的行动。从这里,我们又似乎可以得出教师行动研究的第二个特点: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不断行动的过程。 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行动。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用心的教师会遭遇疑难、困惑,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改善现状。但为了解决问题,这种行动可能要“复杂”一点,需要一点策略,需要采取明智的、有计划的行动方案,经由不断地内省和内化,审时度势,达致理想的改变。所以,教师的行动研究本身,也是一个科学性的研究过程。 3、以合作的方式进行

实例3.3:“二五班”的工作坊

小杨同学是让二(五)班所有任课老师非常“头痛”的“特殊”生,习惯差,成绩差、不诚实。班主任张老师家访后,发现他家不仅生活环境差,而且父亲曾蹲过两次狱,母亲目不识丁。在张老师对任课老师讲了小杨的家庭情况后,原来对他非常“头痛”的七位老师(语、数、外、体、美、自、音),惊讶之余,有了份同情和责任。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把更多的爱给予小杨。

42

他们针对小杨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个特别的教育方案。之后,七个人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说小杨的变化,说“方案”的好与不好,交流小杨在各自课上的表现。老师们将他们的这种讨论方式称为“二五班的工作坊”。

一年多来,小杨在“二五班工作坊”老师的关心下,除了学习上由于智力的因素还无法和同龄孩子相比外,可以说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而且是一名可爱的、关心集体的小学生了。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教师行动研究的第三个特点: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合作参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合作参与是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精神特质之一,因为教师的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实践即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需要参与者或相关者分工合作、经验分享,共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作出决策。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基于教师个体独立自主行为的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可以说,教师的研究过程是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老师们在一个合作的团队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使实际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协作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 4、是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实例3.4:“我一路辛苦地走过来,但还要继续。这是个美妙的

43

过程。”

有着十几年历史学科教龄的倪老师,对自己十多年历史教学的得意和失意做了细致的回顾,在查询了大量资料和别人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将“初中历史?质疑式?教学法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倪老师做研究的第一步是精心设计了一份研究计划。计划中,倪老师对“如何从创设质疑教学情境开始,通过循序渐进、动态优化的教学策略,探索质疑式历史教学法”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设计。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倪老师对计划做了修正,在课堂中开始了行动。

课堂上,倪老师开始按计划进行她的教学。学校科研顾问和组内的老师观课后发问:应该怎么理解质疑?“质疑式教学”究竟要改变什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倪老师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只是对几个星期以来的付出和专注被如此轻易地否定不甘心。倪老师据理力争,但来自教研组同事的困惑和科研顾问的发问,不时让她语塞。

回家后,倪老师对研究计划做了认真的反思,又找来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书籍,“恶补”了其中的相关理论。“把?质疑?的目标看作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将学生获取?质疑能力?作为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质疑?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设置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后者的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