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下载本文

5.7.2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采用MapMatrix等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数字测图。主要遵循“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利用航空数字影像建立立体模型,采集全要素数据,生成图形文件。1:1000作业方法采用“两内两外”进行,即外业像控、内业测图、外业调绘、修补测、内业编辑。 5.7.2.1 立体测绘地物、地貌的基本要求

a)测图之前应正确设臵管道半径、容差,测绘等高线、水涯线等连续线时不得出现抖动现象。

b) 数据采集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每幅图保存一个文件,文件名与图幅编号一致。

c) 地形要素采集按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执行。

d) 数据分类代码严格按国标规定(若采集代码与国标不符,要制作层对应表进行输出转换)执行,数据应分层存放,只有图廓线层(包括方格网线)存放完整内图廓线,其他层均不存放完整内图廓线。

e) 每个立体像对的测绘面积在像片上不得超过控制点连线外1cm,并要作好像对间接边。每幅图需测出内图廓线外以便接边。自由图边外最近的电力线、通讯线等架空杆位必须测绘,以保证图内电力线、通信线等有准确的连接方向。

f) 原则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地貌要素,直接采集;对无把握判断准确的(包括隐蔽地区、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地物以及无法确定性质的实体元素)地物须尽量采集,并作出标记由外业实地进行精确定位和补调。

g) 立体模型中地物轮廓全部可见的,用测标中心切准地物外轮廓和定位点采集,做到不遗漏、不变形、不移位。地物轮廓部分可见(另外有部分被阴影或影像遮盖的)时,要测绘出部分轮廓线。在辨别困难处作出标记,留作外业进行处理。水系如水塘、双线水渠及河流,以岸边线为外轮廓线(注意:当外轮廓线与水涯线的间距图上大于1mm时应分别测绘)。

h) 所有存在屋檐的房屋,为保证外业调绘对屋檐改正的准确判断,内业测图时无论是否看到房屋墙基,均按屋顶施测。

17

i) 河流、湖泊的水涯线以摄影时水位为准,测绘时将其闭合。

j) 测制1:1000地形图时,其平面坐标和高程取小数位都为0.1m。明显地物点、地形特征点、一类方位物上均要求测绘高程注记点。(如道路交叉口、独立地物点、山头、鞍部等)。

k) 等高线全部用人工以测标切准立体模型采集,不得采用软件自动生成,不得穿越房屋,且注意不得有点、线矛盾。

模型接边图幅接边点、线、面保持一致性。 5.7.2.2过程质量控制

a) 所有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必须经过检查员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继续下步工作。

b)采集的地物、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必须在立体模型上检查并作好记录。 c) 作业员上交的图幅除常规检查外,特别要注意采集数据分类正确性、有向线段的方向性、地物属性接边等问题的检查。

5.8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挂图采用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成 a) 影像为数字影像。

b) 影像处理要求:DOM影像应清晰,片与片之间影像尽量保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当色调不一致时应作色调调整。最小密度大于0.4,最大密度1.4~1.8,图面上不得有图像处理所留下的缺陷。在屏幕上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c) DOM接边重叠带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模糊。

d) DOM的裁切范围按1:2000分幅的50cm×50cm整公里裁切,DOM有效数据范围为图廓内的影像。但为了建库时DOM图幅之间实现无缝拼接,不出现空白像元,将正射影像数据范围向外扩20米。

e) 图内、外注记及图廓整饰:

图内注记内容包括居民地、大型单位、水系、山峰、山脉、省级以上的公路注记,注记字体大小参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

5.9 调绘、补测

5.9.1一般说明

外业调绘原则上以摄影时间为准。新增道路、大面积小区、标志性建筑以调

18

绘时间为准。利用内业立体测绘的回放图或回放图叠加影像,到实地进行定性补调,调绘内容统一用线宽小于0.2mm的红色签字笔清绘在回放图上,供内业计算机编辑用。

5.9.2外业调绘的基本要求:

a) 外业调绘时应认真仔细,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片片清、点点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及时自查互校。

b) 凡本测区内业测绘的地物、地貌要素均需由外业在实地进行调绘。对内业测图时看不清、判定不准、遗漏的地物,均需在野外补测、补调。外业调绘的内容在图上表示时必须清晰易读,线条不得徒手绘出,各处注记要准确无误,位臵恰当,书写工整。

c) 零星的遗漏地物一般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或极坐标法等解析法在实地补测。对成片的遗漏地物,需采用全站仪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补测。一律严禁图解法。

d) 外业补测补调的内容在图纸上一律以红色注记表示,要清楚工整地标注在调绘图纸上;对已拆除的建筑物和可舍去不表示的地物,均应在外业调绘图上打X划去,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外业定性表示和房檐改正等内容,要用签字笔清晰地表示出来。

e) 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编辑。 5.9.3测量控制点调绘与补测

基础控制点、像控点不论目标明显与否,必须先在内业根据所有点的坐标展绘在图上,以方便外业在实地补测补调新增地物和检测地物点的平面绝对精度时参照使用。外业调绘时,对于带有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必须保证控制点与周围地物相关位臵正确,要量取控制点至明显地物点目标的距离以判定测图的精度。对于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准点,必须量取其至三个及以上明显地物点间的水平距离(按cm级精度),准确标注于图纸上,供内业编辑时使用。 5.9.4居民地和垣栅调绘与补测

1:1000比例尺地形图,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对房屋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属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分割表示。城镇内的老居民区街坊,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结构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

19

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不能成片综合。

图上6 m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但不能成片综合。

房檐改正方法与要求:房檐宽度的测量是否正确,关系到确定建筑物基脚的正确性,特别是建城区将直接影响成图平面精度。对于1:1000成图,采用滴水线法,即将长年雨水滴水痕迹线至墙基间距,用2m钢卷尺量取,误差≤10cm。当房檐宽度大于图上0.15mm时,都必须量取并说明注记。

单位名称一般以单位门牌名称为准;若一门多牌,则选其中一个主要单位名称。小区名称一般以小区大门的字牌为准。

已建层基或建筑物地基,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普通房屋及建筑物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加注“建”字;在调绘截止期限后已经拆迁、推土仍在建或停建的地块,其范围用地类界绘出,加注“施工区”字。铺装地面应适当加测高程点。

对于住宅居民区院内的违章搭建房屋设施,在其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一律不表示。

在扣除房檐宽度后,经外业实地丈量确认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时,简单房屋小于0.6m时可用直线连接。

“砖”结构的房屋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要加注“砼”;“砖混”结构的商品宿舍楼和企事业单位较大的房屋加注“混”。凡房高低于2.2米的不算层次。

临时性的建筑设施不表示(包括临时性工棚、活动房屋、为工棚临时架设的电线、可搬移的售货亭、报亭等),农村中不正规的牲口圈、厕所不表示。正规的自行车棚用棚房表示。

凡用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作屋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表示(简单房屋判别:墙体和房顶只要任意一方有简易成分的均认为是简易房屋)。

永久性的温房、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但其内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某一侧是砖墙结构的,仍用《图式》4.3.35温室符号表示。

落地式、封闭式阳台均以阳台符号表示。

图上长度小于1cm的栅栏、活树篱笆等可不表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