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员学于漪师德感言 下载本文

骨.共产党人有信心对自己的缺点下大力气去改正。党中央正在大力的清除腐败,消灭腐败。共产党人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一定能清除腐败,建设好这一光荣的队伍。

“我自豪,我是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坚定信念,努力工作,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断前行。

高维峰:

最近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委组织党员老师们集中多次学习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一段段的感人事例,让大家看到了一位人民教师朴实而高尚的形象,她那崇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每位老师深深为之赞叹。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的许许多多教育格言中的一句。

值得高兴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与崇拜并没有建立在于漪老师教出繁荣分数排上海第几名,而是她如何钻研教材、如何结合语文知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自然情感、阶级情感、民族情感。她的学生走向领导岗位那么多,与她培养的学生一身正气应该说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值得反思与研究的。

最后我们再次摘录几句社会对她的评价以养那颗空乏的心:她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她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她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不断加强师德修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把德育和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把教育事业当作一项创造性的事业,不固守陈规,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和师德水平的过程中,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发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的师德风范,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的教育工作者! 曹志豪: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于漪老师以她60年的教师生涯诠释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于漪老师更以她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于漪老师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和楷模!以于漪老师为榜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黄宁宁:

岁月如歌,生命如诗。于漪老师已80高龄,依然“一身正气”地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她用温润流畅的语言,智慧而坦诚地解读了为师者的真谛。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作为教师不单单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路寅辉:

于漪老师一辈子只有一个称呼——教师,一辈子只有一个愿望——教好书育好人,一辈子只有一个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可以说,于老师把一生的心血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她的学生,一半给了无数的中青年教师。

简单质朴、一清如水的于老师,正像她的终生伴侣黄老先生的评价:“她很简单,没有什么想头的。”是的,大道至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教师更好地成长,也许能够最好地反映于漪老师为人、为师、为学的根本——或者说是生命最基本的底色。

学习于漪老师,做一个简单质朴的教师。 熊玉梅:

于漪老师生平自传《岁月如歌》在扉页上有一首小诗: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完全书,我才理解于漪同志的一生。从小命运多舛,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寡母带着兄妹五人在艰难的生活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奋斗,只有奋斗,才能生存,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成为姐弟力求上进的做人准则。于漪老师一生都在践行这一诺言,在求学、进取、教育岗位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和示范。

于漪老师的一生还和国家的命运联结系着,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文化革命到改革开放,不论社会怎样动荡她都能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动摇。年逾八旬的于老,终生不辍耕耘在师范教育这片热土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祖国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我也身为一名教师,党员身份,对照于漪老师这面镜子,自愧不如,但是,读完《岁月

如歌》,又有了坚定的信念:我愿意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甘做人梯,让学生能在求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心灵的呵护,健康成长。

瞿祖芳:

置于床头,每天晚上读上几页《岁月如歌》, 是一种尽情的享受, 更是一种心灵的不断洗涤和升华。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于漪,上海第二师范学校的校长。再后来,知道她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一位伟大的女性。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她的人生写照。 我们要向于老师学习, 投身于教育改革,一切以学生为本, 一辈子学做教师, 做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 史颖芳:

“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老师的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两句质朴的语言不时地在我的心海里荡漾,它凝聚着教育家多少师道的思想精华啊!只有具备了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教育教学思想境界的人,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不断地反思自己,感受到教育的责任之大:它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关乎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也只有意识到“老师的责任大如天”,才能把“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做我们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实现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于漪老师说到了,也做到了。在我们看来,她的课堂教学是那样地完美,可她仍然深感不足,她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她才有了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样的感慨。我们每个人要是都有了于老师这样的追求,何苦我们的教育做不好呢?我想,有上海这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才孕育出于老师那样的教育家,正是有了于老师那样的教育家,才使得上海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王昌国:

一个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教师;于漪的课堂教学不论是什么风格、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都鲜

明地体现了一种审美的倾向。可以这样说,美是于漪课堂教学的总体倾向,是她多风格教学的总的风格。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一个好老师。 张惠娟:

追求无止境,责任大于天。只有知道自己的责任大于天时,才会有无穷的动力;只有无止境的追求,才会激发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

“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我坚信,战斗不息,生命不止,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是不会老的。同时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必等待命运的眷顾,努力工作,挥洒汗水,锤炼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的人。 金珉:

端午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深有感触。这本书写了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典范。“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之后获益匪浅,感受颇多。

在于老师漫长而坎坷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中,奋斗的轨迹清晰可见。身处乱世年代,饱受疾病煎熬,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她没有一刻停止追求。反复推敲,寻觅语文教学的大门,真正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培养教育学生,以满腔的爱感化学生;她因材施教,审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励和保护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这么多年以来,于漪老师,一直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辛勤耕耘。于漪老师潜心教学、淡泊名利、一身正气,奠定了在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崇高的地位。她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而今,年近耄耋的她,从未放慢过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执着的追求。

读完于老师的故事让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正如于老师所说:“岁月如歌,往事依

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这里面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体现着于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追求完善的精神。最后用她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