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 李保国 - 土壤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7%,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说明 了我国耕地的潜力还很大,只要我们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地投入,尤其要注重有机肥料的投入,配以适量的化肥,就能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地力常新,农作物产量高产优质和高效。

农业土壤的特性 土壤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是内在母质与环境条件长期共同作用,加上人为不断干扰下逐步转化为农业土壤。它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土壤具有肥力(含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才能给植物创造生长发育的条件。2. 它是一种固定的自然资源,不能随意移动。3. 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需不断从土壤中摄取营养物质,致使土壤中的物质和固有性质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4. 土壤具有再生性,一旦被占用,就会永远失去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沃野千里,自然条件复杂,农业历史悠久,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土壤。由于气候复杂、多样,各地不同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成土环境条件以及利

1. 土壤资源丰富 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是世界上土壤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土壤分类统计,我国有10个土纲,46个土类和128上亚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高山土,以后依次为铁铝土、淋溶土、钙层土、岩成土、半水成土、石膏盐层土、半淋溶土、水成土和盐渍土(见下表) 2. 山地土壤资源面积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各种山地、丘陵土壤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平地土壤仅占35%。同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相比,山地土壤所占的比重较大。据统计,我国>1000m的山地土壤占总土地面积的50%;>3000m的高山土壤占总土地面积的20% 3. 耕地面积小,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现有耕地148995万亩(约15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4%,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29.2%(世界人均耕地5.25亩)。绝大多数平原和盆地土壤已辟为耕地,质量较好的可垦地后备资源所剩无几。现有未利用的土地资源中,可用作农、林、牧的地总共约18.75亿亩,其中适用于农田的土壤仅为1995

4. 土地资源区域性分布的差异明显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导致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的选择性,条件好的优先开发,出现了我国区域性农垦史的鲜明对比。如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占全国总土地面积47.6%,却集中了90%的耕地、林地,居住着95% 的农业人口;而内蒙、新疆干旱地区占总土地面积29.8%,耕地只占10%,农业人口占4.5%。

5. 现有耕地中,中、低产土壤面积大 我国经过两次土壤普查,基本查清了各类土壤 的的数量和质量,其中缺乏营养元素、土层浅薄和具有障碍层次等理化性质不良的中低产土 壤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80%左右,低产土壤面积占1/3以上。开发、改造中低产土壤,提高

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少,并且会越来越少,这是我 国的基本国情。因此,珍惜、节约和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的神圣义务。但我

1. 土壤地力下降而补偿不足 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城郊区,复种指数和土地 利用系数较高,土壤主要养分消耗大,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日趋减少,近些年来,有的地方化 肥施用量大幅度上升,而施用有机肥、绿肥数量大大减少或者根本不施。有机肥料补偿不足,

仅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土壤养分失衡,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而且会使土壤逐渐变得板结,结构性变劣,导致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恶化、肥力减退、生产力降低。以上所述,可以认为施用有机肥料不足或者数年不施,以化肥替代有机肥是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

2. 土壤污染日愈加重 在城郊和工厂采集附近的土地,各种化学污染物进入土壤(包括 城市污水、污泥、垃圾以及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这些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如不经处理直 接进入土壤,会使土壤遭到极大的破坏。一是使土壤生物群落减少以致大量死亡,造成土壤中物质转化受阻;二是过量的N素,经淋溶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富营养化;三是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在土壤中逐渐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四是导致土壤生理功

3. 全球环境恶化,致使耕地面积税减 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基本无障碍因子的耕地仅 占21%不足1/3,85%以上的耕地是中低产田。造成中低产田面积的原因除耕作管理技术和人 为因素外,频繁地自然灾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酸 化和盐碱化(请参见第11章内容)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我国人口多而人均耕地少的国情,提出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是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和艰巨的任务。做到在全面规划的 基础上,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开 发与整治、利用与 土壤资源管理 作为农业用地内部如何对土壤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 程,也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其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优良的耕作制度,使土壤水、气 肥、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和协调;(2)建立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种植制度,实践证明建立有绿 肥或其他养地作物参与的种植制度是避免土壤肥力减退的有效措施;(3)建立以提高地力为 核心施肥制度,要使地力常新,保持良好的结构和稳定的肥力,必须重申“以有机肥为主, 以化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搭配”的施肥方针,才能为“持续农业”打好地力基础。(4) 建立科学的灌排制度以协调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是土壤肥力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不仅是作 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来源,而且也影响土壤的空气和热量状况。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

(一) 1. 耕地 2. 土壤资源 3. 土地利用规划 4. 土壤资源管理 5. 土地利用率 6. 耕作制度 6. 种植制度 7. 地力 8. 培肥 9. (二)

1. 土壤是在_______和相应的_______ 2. 农业土壤的特性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3.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4.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5. 引起土壤地力退化的原因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6.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具体措施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7. 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体系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三)

1. 土壤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 2. 土壤是一种固定的自然资源,不能随意转移( )

3. 土壤资源在农业生态体系内,属于一种封闭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