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 - - -轨道交通实训调研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步组织实施。

在投资方向上,整体投资意识不足,在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上缺乏综合性系统评价。

在资金分配上,“应急建设、应急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不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导致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很难到位,规划和建设不相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 ②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间以及与区域间轨道交通以及对外交通运输的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衔接配合,使得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总体效率较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及综合运输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第 18 页

第八章 轨道交通行业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1、城轨交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1)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这两类节点相互耦合,一方面会促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轨道交通提供了客流,保证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城市空间表现出围绕车站节点(交通可达性最优点)自发组织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效应。有关研究表明,即使在两类节点相互分离的情况下,车站地区的可达性和人流集中的优势在空间上会吸引原来的城市中心向车站地区转移。两者的相互作用可以表述为以下4个阶段:

1)新的车站难以设置在已经存在城市中心的地区,因此设置在中心的周边地区。

2)由于车站地区人流集中,站前商业设施开始聚集,与此同时,中心区的商业设施受到影响,规模开始减少,但并不明显。

3)站前商业发展速度和潜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心区的现有功能衰退并向车站地区进行空间转移。

4)车站内部的联合开发也趋于立体化和综合化。车站以及周边地区再开发的规模增大,进一步向周边拓展,同时开发品质进一步提升,成为该地区新的城市中心(包括原有中心的部分地区),或者比原有中心更高级的城市中心。 当然,各级城市中心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取决于轨道交通在整个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度,以及现有中心地区的发展。现实中,由于许多城市中心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交通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同时在社会文化脉络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设置的车站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城市中心的功能、规模以及空间上的迁移;另外,在一个分散和高度机动化的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相对可达性的改变影响很小,对城市空间影响的作用也会减弱,北美许多研究结论证实了这一点。

第 19 页

(2)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副中心的发展

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早期就需要轨道交通支撑,上海市徐家汇地区的发展是城市中心建设与交通枢纽耦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对比徐家汇和五角场地区的调查数据发现,通过公共交通到达这两个地区的比例都高达70%左右,其中通过地铁到达徐家汇地区的比例为41%,公共汽车的比例为32%。而五角场地区的公共交通仅有地面公共汽车(电车),见图8-1所示。

图8-1 区域交通图

比较徐家汇地区与五角场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轨道交通的建设,改变了城市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扩大了徐家汇地区的辐射范围,从而形成了城市的副中心。根据这一规律,如果轨道交通枢纽能够与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在空间上叠合,就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客流,而足够的客流又支撑了城市公共中心的活力,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耦合模式。

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上海市中心城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数据,将城市中心体系空间分布与现状(2003)和规划(2020)的轨道交通车站网络空间布局相叠合,分析各级城市中心地区与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在空间布局上的结合情况发现,仍有42%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37%的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缺乏轨道交通车站的支撑。 (3)引导城市用地布局调整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中心体系需要根据轨道交通的布局加以调整,以更

第 20 页

合理地体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外围车站地区应适度布置办公和城市商业、公共设施用地,增加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为轨道交通线路提供充足客流。图5为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双向实施的比较。2号线跨越黄埔江两岸,连接陆家嘴和南京路人民广场地区,双向客流就比较均匀。而在其他外围地区,由于围绕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办公和商业用地比例远远低于上海市中心内环,缺乏服务和办公的就业岗位,轨道交通客流呈现一种潮汐现象,1号线北延伸段的双向不均匀系数高达6.7:1。双向客流的不均匀性导致一个方向容量不足,而另一个方向能力过剩。这说明在轨道交通1号线的北延伸段上应增加对城市次级中心建设的考虑。如图8-2所示:

图8-2 场面布置图

2、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优点: 缩短交通时间 完善生活配套 改变生活方式 地铁的运营大大缩短了市民日常的交通时间 空间上的距离可以用缩短时间来解决 交通工具类型 公共汽车 城市轻轨

高峰运量(人) 0.4~1万人 1~4万人

速度 15~20km/h 25~35km/h

第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