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西方哲学智慧笔记 下载本文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信仰的时代(二)的笔记

尽管罗马人是通过军事立国,对“蛮族”进行奴役。但也不能保证罗马人在战争中不战死,加上在战争中掠夺的财物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罗马人在享乐方面竭尽所能,生活在醉生梦死的状态,基督教的兴起对他们也是一个精神安慰,虽然在最初统治者对基督教心存疑虑,但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教义有所不同,但成为一个大的宗教后就需要有统一的教义,在公元325年罗马皇帝主持在小亚细亚的尼吉衙城举行了基督教大公会议,订立了《尼吉亚信经》。这时,基督教一方面面临与其他宗教的竞争,也面临与希腊哲学的竞争,而且罗马人喜欢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亚学派,所以基督教就必须借助哲学说服人们皈依,基督教就开始了哲学化,这样就带来了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并贯穿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主题。

日耳曼是一个有不同民族的若干部落组成,在进入西欧时是处于公社氏族部落解体,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文明程度比较原始,被称为“蛮族”,不接受基督教、希腊哲学,形成西欧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他们统治西欧是“封建中原制度”,形成的每个国王其实就是一个庄园主。

在以上的背景下,基督教对哲学的贡献有:1、超验性:虽然在希腊哲学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也有超验的成分,但不是主流。基督教强调“天国”,强调另一个世界,关注死后如何进天堂的问题,对于超越于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的关注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2、内在性:基督教强调信仰,强调只有信仰上帝灵魂才能得救,使人们将对自然的关注转到人及人信仰的层面。3、自由的问题:在希腊哲学讲必然性的问题,不讲自由,因为人们感到自由是天经地义的,不成为问题。但基督教就成了问题,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有是否自由选择基督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和伊甸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形成的悖论,是教父哲学的代表奥古斯丁解决的,他认为上帝创造了人,也给了人自由选择的意志,上帝将生命给了人,也对人劝导了,是人滥用了自由意志,选择了恶而没有选择善,“人有自由不犯罪,但犯罪后就不得不犯罪”。4、超自然的观念:对自然的概念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腊时期的自然是有机的自然,人和自然是同质同构的,人们认识自然但不改造自然。基督教的自然是上帝创造的,自然是死的,自然是为人服务的,这也为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前提。

二、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公元2世纪到公元5世纪,基督教会中一批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在理论上论证和捍卫了基督教信仰,由于他们对教会的贡献,被教会尊为“教父”,即教会的父亲,他们的思想称为教父哲学。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信仰的时代(三)的笔记

同样的教会在传教布道的时候,不同的地区使用的语言不同,在西罗马帝国是用拉丁语,东罗马帝国用希腊语,使用人们也分别称西方教父(拉丁教父)和东方教父(希腊教父),这样东、西方的分裂,就使基督教后来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在教父哲学中,最大的代表是奥古斯丁(345-430),他是基督教思想史上是浪子回头的典范,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是在西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时代,罗马城屡次被日耳曼人洗劫,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怀疑,他一样认为基督教肤浅,既然上帝全知、全能、全善,但为什么允许“恶”存在,这使他皈依了摩尼教,后来,经历一次“花园的顿悟”,皈依了基督教,并成为北非希波城的主教,

奥古斯丁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创立了“神正论”,为神做神正义的辩护,新柏拉图主义的古罗马普罗提诺用“流溢说”解释万物的本源,认为上帝是完满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不完满的,上帝不可能创造和它一样完满的世界,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是善的缺失。奥古斯丁努力为基督教的教义做论证,如关于“原罪”,奥古斯丁以自己为例,说明人从开始就有做恶的企图。奥古斯丁著有《忏悔录》。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公元8、9世纪,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大帝统一建立法兰克王国,在巡行帝国的过程中, 见识到希腊、罗马的遗迹,痛感日耳曼人的野蛮,就开始兴办学校,聘请修道院和教会里有文化的人做教师, 这些人也传承了一些希腊的文化, 被称为“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小文艺复兴)。查理曼大帝之后,帝国分裂为东法兰克福(德国前身)和西法兰克福(法国前身),东法兰克福继承了查理曼大帝的权杖,也继承了”罗马人的皇帝“的地位,后来被称为”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1933年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中世纪为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大学”,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博洛尼大学,大学在开始时有“行业工会”的性质。巴黎大学就成为当时神学的中心,产生了11--14世纪的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指最初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信仰的时代(四)的笔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院哲学才是土生土长日耳曼人的哲学,因为教父哲学有希腊的影响。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的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始终在讨论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本来不应成问题,因为是通过信仰皈依上帝的。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的安瑟尔谟在讨论是就指出是对不信上帝的人讲的,他指出即使是不信上帝的人也得承认上帝是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至高无上的,完满的概念,如果它不但在思想中存在,也在现实中存在,就更完满了,发过来说,是完满,就不应仅在思想上存在,也应在现实中存在,所以由此可推断上帝的存在。当时法国马尔穆节隐修院修士高尼罗的驳斥。高尼罗在他所著的《为愚人辩》中指出,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安瑟尔谟所证明的最伟大的存在不过是\海上仙岛\。安瑟尔谟回答:上帝的概念和一切概念不一样,能够成为完满的只有上帝。这就是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是从概念推断存在。

而托马斯·阿奎那是从现实中推论上帝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已另一事物为动力因,以此类推就必然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任何事物都以其他事物作为其存在的条件。在这些偶然的相对之中,最后一定会出现一个绝对的必然作为它们的根据”“万事万物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都是要达到完善。由此推论下去你就一定会推出一个最高的完善。”。

在当时经院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般和个别,即共相和殊相的问题,由此将哲学家分为两派:唯实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实论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这些也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争,柏拉图强调理念,亚里士多德强调个别具体的事物。这些问题起源于新柏拉图主义的普罗提诺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里,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归结为三个问题:共相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仅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如果共相是实体,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共相是无形的,它与可感物是分离的还是存在于可感物之中?为什么是个问题会成为那个时候讨论的焦点,

有以下原因:1、经院哲学利用希腊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因而也就继承了希腊哲学的问题;2、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民族开始进行知识活动时,他们需要接受逻辑的训练,但这种训练方式恰恰缺少具体的内容,这就使他们陷入空洞抽象的争论而不能自拔;3、由于神学的限制,哲学所能讨论的范围很狭窄,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了学者们有可能思考和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另外,一般和个别也涉及教权和王权的关系,教会是普世教会。实在论(唯实论)是当时教会哲学的正统,唯名论往往被视为异端,唯名论是维护王权的。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11-14世纪。

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公元前8、9世纪在这段时期,阿拉伯人有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科学文化发展,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受到重视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言。在教会哲学期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被禁止的,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努力使教会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中世纪哲学有影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推理方式为经院哲学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工具。

经院哲学的衰落是从“唯名论”的兴盛开始的,唯名论后来走向极端,坚定地认为信仰和理性是不可调和的,通过理性证明上帝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存在是个别具体的事物,共相不过是声音而已。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出生于英格兰萨里郡奥卡姆的威廉(约1285-1349),他认为“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被后人称为“思维经济原则”,即“奥卡姆剃刀原则”。

由于人们厌烦了经院哲学的繁琐,所以在接下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同时,哲学意味着理性,当理性不能解释上帝的存在时,就动摇了人们的信仰。对于坚信上帝的人,说明了理性的无能。人们不再相信理念而走向感性,宗教走向世俗化,这个过程就导致了教会的腐败。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上)的笔记

第八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到16世纪由意大利发端后来波及整个欧洲的一场有关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和建筑等各方面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其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而他的实质则是人文主义运动。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古希腊、古罗马文献在那个时候,已经全部搜集完毕。说“文艺复兴”不足以体现当时的文化运动,所以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人文主义是指与神学相区别的那些人文学科,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等。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以及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为什么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首先,在思想被长期禁锢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有了自己想法,却没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只能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献来体现人的精神;其次,认为主义突出人的地位,不是和神学对立,而是将人和自然对比,体现出人的价值和尊严,人与自然相比,人的万物之灵被体现出来,所以人文主义是换了角度使人的自然属性受到重视,人们追求欲望的满足,追求功名利禄,人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去追求,产生了很多“巨人”,如达芬奇这样的全才式人物、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尤其是拉斐尔,他在梵蒂冈签字厅的壁画《圣体辩论》《雅典学派》《帕拿巴斯山》《法学三德》分别代表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这四个人类精神活动,体现了人文的东西。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大批的作家,如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拉伯雷《巨人传》,文学艺术的成就至今人们难以企及。但相对来说,文艺复兴在思想文化上有很大影响,对实际生活来说,不如接下来的宗教改革影响大,因为文艺复兴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活动而不是普通人的事。在

哲学方面,文艺复兴的作用是使希腊哲学与近代哲学的关系接通了,但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 二、宗教改革

是指 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中世纪的教会奢侈腐败,当时教皇重修圣彼得大教堂,为了筹集经费,强行出售“赎罪卷”,引起教徒的不满。尤其德国深受其害,因为德国代表神圣罗马帝国,当时德国处于分裂的封建割据状态,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宣布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现在被普遍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由宗教改革引起从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在德国进行的,导致“德国历史倒退二百年 ”(恩格斯)。和文艺复兴一样,由于基督教的内在性,马丁路德的新教又回归到原始状态,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是指某些宗教群体提倡对基本的经文或文献做出文字解释,并且相信从这些阐释中获得的教义应该被运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回到了教父哲学,走向人的内心信仰,即信徒每个人凭自己灵魂站在上帝面前受审,与教会无关。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下)的笔记

三、近代哲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以用三个发现来概括: (一)、世界的发现:

15世纪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为了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查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路地的航海活动。如哥伦布17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这样的活动给世界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15世纪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欧洲人走向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海上的工商业贸易(包括掠夺美洲的财富)和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思想方面,也使欧洲人跳出狭小的眼界以全球的角度、从与不同文明对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明。早期的航海活动中国人是参与其中的,但因倭寇的侵扰,后期退出,采取封海政策。这样中国人退出海洋,欧洲人走向海洋,就决定了后来500年的世界格局。 欧洲人走向海洋也有其原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经常骚扰周边的欧洲国家,使欧洲陆上贸易荒废,德国深受其害,迫使欧洲人走向海洋。 (二)人的发现

中世纪人和上帝的关系通过文艺复兴转变了角度,成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突出了人的能动性,就是人的发现,这一点对近代哲学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三)科学的发现

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基本上是15世纪以后形成的,它起源于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个假说也成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因文艺复兴建立起的人对自然的态度,人是万物之灵,人可以通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来提高自身的价值,人的价值不再体现在神学的宇宙观里,体现在自然的宇宙观,继哥白尼后,出现了开普勒、伽利略到牛顿对物理的研究,这个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讲基督教哲学对哲学的贡献有超验性、内在性、自由的问题、超自然的观念,其中超自然的观念把自然看作僵死的东西,但相对于希腊人的宇宙观,也为近代人的宇宙观提供了条件,希腊人只有认识自然的观念,没有改造自然的观念。基督教认为自然是为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