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案教师 下载本文

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3、“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4.赏析“绕”字。

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

25

4.“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 ㈢颈联: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2、苏轼认为诗作应“言而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

26

像的余地。你认为《从军行》是否做到这一点?为什么? (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

27

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的确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 ㈣尾联:

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目。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