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运行规程(修) 下载本文

电前均应测量绝缘电阻。因机械部分工作停电,而电气部分无任何工作,可不测量绝缘送电。

2.1.2 备用中的电动机(含发电机),应每星期测一次绝缘。在一周时间内,定期切换和试转以及停下备用不足一个星期者,如无明显落水受潮现象,可不测绝缘。

2.1.3 6KV的电动机用2500V的摇表测量绝缘,380V及以下的电动机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摇测绝缘时,摇表的转速应均匀恒定,测量前后应对被测设备充分放电。

2.1.4 大、小修后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1)380V及以下的电机静子绕组在常温下(20℃)的绝缘值不应低于0.5MΩ。 2)6KV及以上的电机静子绕组绝缘应折算到75℃时的值,原则上要求每千伏不低于1 MΩ,或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数值:

R=

UP1000?100

式中:R——绝缘电阻(MΩ) U——电动机额定电压(V) P——电动机额定功率(KW)

把测得的绝缘电阻折算到75℃的公式如下: ① B级绝缘:R75℃=

Rt275?t10 式中:Rt——为t℃时测得的绝缘。

??75?t?② A级绝缘:R75℃= Rt 10 式中:Rt——为t℃时测得的绝缘。

α——为绝缘材料的温度系数,A级:α=

1 403)绕线式电机转子绕组绝缘不应低于每千伏0.5MΩ。

4)容量为500KW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应大于1.3。

2.1.5 备用中的电动机测绝缘电阻时,应读取摇表摇动1分钟时的数值。6KV电动机静子绕组绝缘不低于6MΩ,380V及以下的电动机静子、转子绕组(绕线式电机)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

2.2 电动机的停、送电规定

2.2.1 电动机的停、送电联系一般情况下应由转机运行班长与值长(或与电气运行班长)联系。机械部分检修工作要求停电时,必须由转机运行班长向值长申请后,由值长令电气班长派人执行。转机运行班长必须得到值长已停电的通知后方可准许工作,不得以开关信号灯的变化来判断设备已停电。

2.2.2电动机的送电操作必须在电气和机械部分检修工作已结束(工作票已络结)后才能进行,严禁设备上有人工作就送电。

2.2.3 电动机送电前的检查项目有:

1)收回有关工作票,检查电动机及机械部分已无人工作,临时安全措施已拆除,绝缘电阻测量合格;

2)电动机及其带动的机械上或附近无杂物、无漏水、无漏油现象; 3)电机各部螺丝、对轮、安全罩、地线及电缆头、引线等应牢固良好; 4)对绕线式电机及直流电机应特别注意电刷与滑环应接触紧密;

5)可用手盘转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静、转子之间无摩擦和卡涩现象,所带的机械部

13

分完好;

6)对需空转的电机,应注意对轮确已解开; 7)控制电动机的开关设备应完好。 2.3 电动机启动及运行监视项目

2.3.1 对远方操作合闸的电动机,应由负责电动机运行的人员进行外部检查后,通知远方操作者,说明电动机已准备好,可以起动。

2.3.2 起动电动机时,机组运行人员应按电流表监视起动过程;起动结束后,应检查电动机的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

2.3.3 对新安装或大修后的电动机,在远方操作合闸时,负责转机的运行人员应留在电动机旁,直至转速升到额定转速。

2.3.4 在正常情况下,鼠笼式转子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连续起动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在热态下起动1次。只有在处理故障时以及起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以多起动一次。

注:电动机停止运行后达4小时及以上为冷状态;停运时间4小时以内为热状态。 2.3.5 电动机因机械引起反转时,严禁合闸起动,应设法停止反转后方能合闸起动。 2.3.6 对运行中电动机监视检查项目为: 1)监视电动机的电流指示不能超过允许值; 2)检查轴承的润滑及温度是否正常; 3)注意电动机的音响有无异常;

4)绕线式电机和直流电机的电刷是否有火花,碳刷在刷框内不跳动、不卡涩,电刷无严重磨损;

5)电动机各部温度应正常;

6)电动机周围无杂物(如棉纱、抹布、金属导线、导线头、油污等,以免被卷入),定期清扫电机;

7)电动机的振动和窜动不超过规定值;

8)电动机上不得烘烤任何东西,如确需遮漏水、漏雨,不得遮住电机风扇入口; 9)备用中的电动机,应防止汽、水、油进入电机内。 三、电动机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3.1.电动机启动故障的处理

3.1.1.电动机开关合闸后,电机不转,有“嗡嗡”的声音或达不到全速,定子电流表打满档,原因可能是:

1、静子回路一相断线、保险熔断一相、电缆头、接触器(或开关)一相接触不良; 2、转子回路断线或接触不良(鼠笼式电机转子开焊,绕线式电机变阻器回路断线,电刷接触不良,引线与滑环的连接被破坏等);

3、电动机所带的机械被卡住; 4、电动机转子与静子铁芯发生摩擦; 5、电动机轴承或机械部分的轴承损坏。

处理方式:断开电机电源开关,拉电测静子或转子回路绝缘,检查保险是否熔断、机械是否卡住、轴承是否损坏。

3.1.2.电动机开关合闸后立即又跳闸但无冲击或短路现象。 原因可能是:

14

1)开关的操作机构上有机械故障;

2)低电压继电器回路有断线,跳闸回路有故障或联锁未解除。

处理方式:将电动机拉电,作开关跳、合闸试验,查找原因并予以消除。 3.1.3.电动机开关合闸后由于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可能有以下原因: 1)绕线式电机变阻器或频敏电阻短路; 2)静子回路有故障;

3)所带机械不具备启动条件或有故障; 处理方式:

1)测静子回路对地绝缘,检查静、转子线圈是否断线; 2)检查所带机械是否具备启动条件; 3)保护动作是否正常;

4)绕线式电机应检查滑环、整流子及短路环是否正常。 3.2.电动机运行异常的处理

3.2.1.电动机运行中电流指示超过额定值,应立即降低或转移负荷。

3.2.2.电动机温度上升超过允许值,应适当降低负荷,加强通风或停运处理。当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通知检修人员检查处理;电动机运行中不能判断时,应设法停运作进一步检查处理。

3.2.3 电动机运行中电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停运处理: 1)电动机运行中声音发生突变,电流表指示上升或降到零; 2)电动机运行中电流大幅度摆动;

3.2.4 电动机运行中振动和串轴超过允许值,应降低负荷运行,无效时停运处理。 3.3 电动机事故的处理

3.3.1 电动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止电动机运行: 1)必须停止电动机运行,方可避免或减轻人身事故时; 2)发现电动机有烟火和内部发出冲击声以及电缆头放炮、起火; 3)电动机所带的机械损坏; 4)电动机有剧烈的振动;

5)发生明显威胁到电机安全运行的其它原因(如水淹、火灾);

6)电动机和轴承严重过热,电机内部发出轰鸣声,同时,转速急剧下降;

3.3.2 电动机需停止运行时,如开关跳不开,则严禁用取保险或拉刀闸来遮断电动机一次回路。值班人员可按下列方法处理:

1)检查操作保险是否良好,二次回路有无断线现象;

2)用事故按钮也跳不开时,可用跳闸继电器或开关、接触器跳闸铁芯跳闸。 3.3.3 电动机运行中冒烟着火时,按下列程序处理: 1)立即将电动机停电;

2)用1211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3.3.4 重要的厂用电动机失去电压或电压下降,在1分钟时间内,禁止值班人员手动断开电动机开关。

15

第三篇 配电装置运行标准

概 述

本标准所指配电装置包括:各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刀闸、母线、组合导线、瓷瓶、保险、真空接触器、互感器、避雷器等。

一. 高压断路器的运行

1.1 高压断路器的正常运行操作与检查维护 1.1.1 高压断路器的概述:

高压断路器是作为接通和开断高压电路的主要设备,它与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配合,可以迅速切断故障电路或实现自动重合闸。它可在铭牌额定参数下长期运行,开关的外施电压一般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115%;负荷电流一般不超过其额定电流的110%(尚应注意该电路中其它元件的允许)。

新装或大修后开关投入运行前,当值人员应在接到该开关已验收合格,可以投运的通知后,终结相关工作手续,拆除全部临时安全措施,并对本体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使断路器具备投运条件后方可开始投运操作。

1.1.2 高压断路器投运的操作规定:

(1)开关的正常跳合闸操作应使用远方电动操作的方式进行。长期停运的断路器正式执行操作前,应在隔离刀闸拉开的前提下,通过远方控制方式进行试分、合闸2—3次,无异常后方能执行正常的合闸操作。禁止在带电的情况下使用千斤顶或其它慢分慢合的方式对断路器进行操作。

(2)开关合闸前,必须检查继电保护已按规定投入。 (3)开关操作前应检查有关操作机构压力及指示是否正常。 (4)开关的控制回路与信号回路不正常时不得投入运行。

(5)断路器在切断短路故障后应做好记录,正确统计累计跳闸次数。每次故障跳闸后,应在事故障碍记录上记录保护动作情况及切断负荷多少。

(6)若断路器跳闸后,SF6开关出现异常,或油开关出现喷油,油色变黑,看不间油面等,即使开关未达到跳闸次数,亦应及时汇报所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安排进行内部检查。

(7)开关(气压)操作机构,如因压力异常导致断路器分、合闸闭锁时,不准擅自解除闭锁进行操作。

(8)运行中的断路器在一般亲机情况下,不能由人直接进行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1.1.3 高压断路器运行中的检查项目: (1)110KV六氟化硫开关的巡视检查:

① SF6气体压力正常(20℃时,气体额定压力0.6mpa,报警压力0.55mpa, 开关闭锁压力0.52mpa);

② 开关各部分及管道无异声(漏气声、振动声)与异味,管道夹头正常; ③ 套管无裂痕、无放电声和电晕; ④ 引线连接部位无过热,接地部分完好;

⑤ 开关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并和当时实际运行工况相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