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精制单元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

Q/SH3190 665—2003

12.20.1.1 重沸器供热所需蒸汽压力波动或流量波动。 12.20.1.2 凝结水流程不畅或凝结水罐液面控制不好。 12.20.1.3 富液进塔温度变化大。

12.20.1.4 富液进料流量频繁波动,时大时小。

12.20.1.5 PIC7603、PIC7604控制阀失灵造成塔内温度变化。 12.20.2 调节方法:

12.20.2.1 平稳操作,注意联系污水汽提岗位平稳供凝结水。

12.20.2.2 打通凝结水流程,保持凝结水罐一定液位,保证重沸器蒸汽入口与凝结水出口压差在0.08~0.15MPa之间。

12.20.2.3 调节富液进料温度至正常值。

12.20.2.4 平稳操作使进塔富液流量稳定。

12.20.2.5 PIC7603、PIC7604改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修复控制阀。 12.21 干气质量控制

12.21.1 影响因素:

12.21.1.1 溶剂再生质量不好。

12.21.1.2 原料量大、不稳、原料中硫化氢含量高。 12.21.1.3 溶剂浓度低。 12.21.1.4 溶剂循环量小。

12.21.1.5 溶剂发泡严重,出现液态烃带液现象。 12.21.1.6 贫液冷后温度太高。

12.21.2 调节方法:

12.21.2.1 控制好再生操作,提高贫液质量。

12.21.2.2 联系一联合装置催化单元平稳操作,适当加大溶剂循环量,提高预碱洗碱液浓度及碱液循环量。

12.21.2.3 补充新鲜溶剂,提高溶剂浓度和循环量。 12.21.2.4 降低贫液温度至工艺指标范围内。 12.22 液态烃脱后硫化氢质量控制

12.22.1 影响因素:

12.22.1.1 原料量大、不稳,原料中硫化氢含量高。 12.22.1.2 12.22.1.3 12.22.1.4 12.22.1.5

溶剂浓度低。

溶剂再生质量不好。 溶剂循环量小。

溶剂发泡严重,出现液态烃带液现象。

12.22.1.6 贫液冷后温度太高。 12.22.2 调节方法:

12.22.2.1 联系调度、1#催化搞好平稳操作,确保来量相对稳定。 12.22.2.2 根据原料性质和处理量,确保合适的溶剂循环量。

12.22.2.3 定期补充新鲜溶剂,确保高效脱硫剂浓度在200~300g/l。

12.22.2.4 搞好溶剂再生质量,确保贫液中H2S小于3g/l。

12.22.2.5 保持溶剂清洁,防止溶剂发泡。如开好溶剂过滤器、溶剂建立外循环。 12.22.2.6 调节E604的循环水量,确保贫液冷后温度在35~45℃范围内。 12.23 液态烃脱硫醇质量控制

12.23.1 影响因素:

12.23.1.1 原料量大、不稳,超过单元设计处理能力。

22

Q/SH3190 665—2003

12.23.1.2 原料中硫醇含量高,且中性硫(如COS、乙醚等)含量高。 12.23.1.3 碱液再生质量不好。 12.23.1.4 碱液浓度低。 12.23.1.5 碱液循环量小。

12.23.1.6 碱液使用周期长,硫醇钠含量高。

12.23.1.7 碱液乳化严重,出现液态烃带碱现象。 12.23.1.8 碱液冷后温度太高。 12.23.2 调节方法:

12.23.2.1 联系调度、1#催化搞好平稳操作,确保来量相对稳定。 12.23.2.2 根据原料性质和处理量,确保合适的碱液循环量。 12.23.2.3 搞好碱液再生,确保碱液质量。

12.23.2.4 搞好脱硫醇碱液的配制,确保碱液和催化剂浓度。 12.23.2.5 定期更换部分预碱洗和抽提碱液,确保碱液质量。

12.23.2.6 调节E607的循环水量,确保碱液冷后温度在35~45℃范围内。 12.24 液态烃脱后总硫质量控制

12.24.1 影响因素:

12.24.1.1 原料量大、不稳,超过单元设计处理能力。

12.24.1.2 原料中硫醇含量高,且中性硫(如COS、乙醚等)含量高。 12.24.1.3 脱硫化氢质量不好。 12.24.1.4 硫醇质量差。

12.24.1.5 碱液使用周期长,硫醇钠含量高。 12.24.1.6 碱液乳化严重,出现液态烃带碱现象。

12.24.2 调节方法:

12.24.2.1 联系调度、1#催化搞好平稳操作,确保来量相对稳定。

12.24.2.2 保证液态烃脱硫化氢的质量。

12.24.2.3 搞好预碱洗的操作,保证预碱洗质量,进一步脱除残余的硫化氢及低分子硫醇。 12.24.2.4 搞好碱液抽提操作,确保抽提后硫醇质量。

12.24.2.5 搞好抽提碱液的再生,根据碱液中硫醇钠分析,及时补充或更换部分碱液。 12.24.2.6 控制好尾气压力在工艺指标范围内,确保碱液中的硫化物及时挥发脱除。 12.25 溶剂再生质量控制 12.25.1 影响因素:

12.25.1.1 再生温度低,硫化氢解吸不好。

12.25.1.2 重沸器给汽不足,塔内汽提速度低。 12.25.1.3 富液进塔流量、温度变化大。 12.25.1.4 溶剂发泡,再生塔冲塔。

12.25.1.5 富液进塔温度低,V605闪蒸不彻底。 12.25.1.6 溶剂系统内有不可再生的降解物。 12.25.2 调节方法:

12.25.2.1 增大重沸器给汽量,提高再生温度,适当提高再生压力。 12.25.2.2 增大重沸器给汽量,保持蒸汽压力稳定。 12.25.2.3 稳定富液进塔温度、流量。

12.25.2.4 加消泡剂,降低再生塔汽相液相负荷。

12.25.2.5 E605凝结水开大,提高富液进塔温度,同时加强V605闪蒸。 12.25.2.6 从酸性气脱液罐V606底部外甩少量溶剂至污水线。

23

Q/SH3190 665—2003

12.26 脱硫醇碱液再生质量控制

12.26.1 保证碱液再生温度。再生温度不低于55℃,温度太低,氧化反应速度慢。

12.26.2 调节好碱液再生的供风量。保证足够的风量,风量小,则氧气不足,硫醇钠不能完全被氧化。 12.26.3 保证尾气后路畅通。尾气不能蹩压,尾气压力高,RSSR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再生质量。 12.26.4 防止碱液带烃带油等影响再生。

12.26.5 当二硫化物量较多时,从二硫化物脱除线将二硫化物脱到V516中去。 12.26.6 当碱液质量下降后应及时更换。 12.27 汽油脱硫醇质量控制 12.27.1 影响因素:

12.27.1.1 原料量大、不稳,超过单元设计处理能力。

12.27.1.2 原料中硫醇含量高,且中性硫(如COS、乙醚等)含量高。 12.27.1.3 碱液再生质量不好。 12.27.1.4 碱液浓度低。

12.27.1.5 碱液循环量小。

12.27.1.6 碱液使用周期长,硫醇钠含量高。 12.27.1.7 碱液乳化严重,出现带碱现象。 12.27.1.8 碱液冷后温度太高。 12.27.2 调节方法:

12.27.2.1 联系调度、1#催化搞好平稳操作,确保来量相对稳定。 12.27.2.2 根据原料性质和处理量,确保合适的碱液循环量。 12.27.2.3 搞好碱液再生,确保碱液质量。

12.27.2.4 搞好脱硫醇碱液的配制,确保碱液和催化剂浓度。

12.27.2.5 定期更换部分抽提碱液,确保碱液质量。

12.27.2.6 调节E701的循环水量,确保碱液冷后温度在35~45℃范围内。 12.28 液态烃、干气带溶剂 12.28.1 现象:

12.28.1.1 V601/2、V603液面上涨。 12.28.1.2 系统溶剂液面下降。 12.28.1.3 干气出单元流量波动大。

12.28.2 影响因素:

12.28.2.1 进料波动大,压力、流量不稳。

12.28.2.2 T601顶界面、T602/1.2底液面太高,溶剂分离不好。 12.28.2.3 溶剂脏,溶剂发泡。

12.28.2.4 塔内脏,塔板、降液管堵塞。

12.28.2.5 溶剂循环量太大或溶剂浓度太高。

12.28.2.6 PIC7605、PIC7601失灵,塔压力突升或突降。 12.28.3 调节方法:

12.28.3.1 联系一联合装置催化单元平稳操作,并控制好塔内液面、压力。 12.28.3.2 降低塔顶界面,降低塔底液面。

12.28.3.3 加入消泡剂,降低溶剂的泡高和消泡时间。 12.28.3.4 补充部分新鲜溶剂或加少量凝结水入系统。 12.28.3.5 停工洗塔、吹扫、抢修。

12.28.3.6 降低溶剂循环量,降低溶剂浓度。

12.28.3.7 先将PIC7605、PIC7601改手动控制,联系仪表处理好后投用,并改自动控制。

24

Q/SH3190 665—2003

12.28.3.8 带液严重时,请示调度联系后,将干气部分改跨线。 12.28.3.9 加强V601/2、V603脱液。 12.29 溶剂系统液面大幅度波动 12.29.1 影响因素:

12.29.1.1 液态烃、干气大量带溶剂。 12.29.1.2 系统溶剂窜入溶剂贮罐。

12.29.1.3 E602、E603/1.2、E604/1.2管束漏,系统液面上升。 12.29.1.4 原料带水、带油,系统液面上升。 12.29.1.5 新鲜水、凝结水窜入溶剂系统。 12.29.2 调节方法:

12.29.2.1 按液态烃、干气带溶剂处理。

12.29.2.2 查出系统溶剂跑损的原因,作相应处理,视系统液面情况,补充新鲜溶剂。 12.29.2.3 逐步检查换热器,联系化验采样分析溶剂浓度,找出漏点酌情处理。

12.29.2.4 联系一联合装置催化单元平稳生产,防止干气带油出单元。同时,对V602、V605等加强脱油。

12.29.2.5 检查新鲜水、凝结水流程,关好与溶剂系统相连的新鲜水、凝结水阀。如果阀门内漏则加盲板隔离。

12.30 T603的液面控制

12.30.1 保持进料相对平稳。这就要搞好V605的操作,首先保证V605中的压力稳定,T603的进料是靠V605中的压力自压进去的,所以V605的操作压力控制很关键。

12.30.2 控制好富液入T603的温度,防止冲塔。 12.30.3 平衡好系统液面。溶剂系统的液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某个部位的液面变化必然引起另一个部位的液面变化。

12.30.4 控制好T603顶的冷回流量。回流量突然增加,则T603的液面也会突然增加,反之,液面就会降低,引起T603液面波动。

12.30.5 控制好T603塔底的供热。不能因供热频繁波动引起塔内突沸或骤冷,引起汽、液相量频繁波动,造成T603塔底液面波动。 12.31 酸性气蹩压 12.31.1 原因: 12.31.1.1 12.31.1.2 12.31.1.3 12.31.1.4

PIC7603结晶堵。

PIC7603控制阀失灵。

V620液位满至酸性气入口。 酸性气系统管线堵。

12.31.1.5 T603冲塔,引起酸性气带液,造成酸性气系统管线低处积液,形成较大的压差。 12.31.1.6 E603/1.2循环水中断。

12.31.1.7 酸性气量大,超过了制硫单元和硫酸单元的处理能力或单元未满负荷运行。 12.31.1.8 制硫单元或硫酸单元由于处理问题临时停工,造成酸性气量过剩。 12.31.1.9 酸性气系统窜入蒸汽或瓦斯等介质。

12.31.2 处理方法:

12.31.2.1 PIC7603改副线操作,控制阀给蒸汽吹扫,将其中的结晶物加热分解。 12.31.2.2 联系仪表修PIC7603的控制阀。 12.31.2.3 启动P603,脱除V620内液位。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