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下载本文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里

一、单元目标: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歌曲美的意境。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 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5.跟琴学唱歌曲。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6.分组展示歌表演。

(二)、我的创造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两

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3.学生进行创编。4.作品展示 (三)欣赏《森林狂想曲》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绿色的祖国》吧。播放歌曲《绿色的祖国》同时欣赏九寨风光。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3.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唱:《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3.学习舞蹈。

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1.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

1.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一段。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2.介绍作者。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并说出你的体会。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1.导入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3.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跳。6.学习歌曲舞蹈7.练习舞蹈8.随着音乐一起跳。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梨花英秀

单元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单元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2.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5.为乐曲起名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