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解析 赤峰市红旗中学石东波原创!!!,强烈推荐 下载本文

关于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解析

7.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本题可直接选择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在平时的练习中,相信这样的判断都没少接触过:淀粉、蛋白质、油脂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

解析:本题可直接选择D。本题考查的是有机基础知识,有机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是烷烃(或烷基)上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反应,而芳香烃苯环上氢原子的卤代反应条件是液氯或液溴且有Fe(或FeX3)作催化剂。

9.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 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0 D.I mol的羟基与1 mot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0

解析:在NaAlO2水溶液中不仅AlO2含有O原子,H2O分子中也含有O原子,故A错;C项仅间

一一

接给出溶液中c(OH),但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故C错;羟基为1个H原子和1个O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团(官能团),1个羟基(—OH)含有9个质子、9

个电子(含1个单电子),呈电中性,而氢氧根(OH)为羟基原子团再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9质子、10电子的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二者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故D错。

在石墨层状结构中,一个六原子环中完整的C原子数为(6*1/3=)2个,所以,12g(即1mol)C原子【石墨烯(单层石墨)】对应的六元子环的个数为0.5N0,B正确。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 = 2Fe3++3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 = Cu↓+2Na+

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2H+ = H2O+CO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 = 2Fe(OH)3+3Mg2+ 解析:本题答案为D。A项为常见的设错,氧化性:H+弱于Fe3+,所以,Fe与H+反应只能得到Fe2+;B项中Na投入CuSO4等盐溶液中,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CuSO4等

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中HCO3不能拆开来写。D项中,因为Fe(OH)3的Ksp小于Mg(OH)2的Ksp,故而Fe3+能使Mg(OH)2转化为Mg2+而溶解【沉淀的转化】。 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

一一

C.正极反应为:NiCl2+2e= Ni +2Cl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解析:本题是对原电池原理的考察。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上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分析原电池反应时,要先找处两组反应的电对:Na+/Na和N i 2+ /Ni。根据金属

活动顺序可以得出,自发进行的反应方向为:Na + Ni2+ = Na+ + Ni,即负极反应为2Na-2e= 2Na+,

一一

正极反应为NiCl2+2e= Ni +2Cl,内电路依靠Na+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传递电流。总反应为2Na + NiCl2 = 2NaCl + Ni。所以本题答案为B。 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3/2 O2(g) = SO2(g)+H2O(g)

△H1

2H2S(g)+SO2(g) = 3/2 S2(g)+2H2O(g) △H2 H2S(g)+1/2O2(g) = S(g)+H2O(g) △H3 2S(g) =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2/3(△H1+△H2-3△H3)

B.△H4=2/3(3△H3-△H1-△H2)

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

解析:本题是对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考查。反应1、2直接相加可以消去SO2(g),得到下式:3H2S(g) +3/2 O2(g) = 3/2 S2(g)+3H2O(g) △H = △H1+△H2,再减去3倍的反应3,可消去H2S(g)、O2(g) 和H2O(g),得到下式:3S(g) = 3/2 S2(g) △H = △H1+△H2-3△H3,所以△H4=2/3(△H1+△H2-3△H3),即正确答案为A。【本题的巧解:观察2、3、4三个式子中S(g) 、S2(g)的系数可知△H4应等于含2/3倍△H2与-2倍△H3的关系式,故而直接选择A为正确答案】

一一

13.室温时,M(OH)2(s)M2+(aq)+2OH(aq) Ksp = a,c(M2+) = b 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

A.

b1a1a1b1lg() B.lg() C.14+lg() D.14+ lg() 2a2b2b2a一

解析:根据Ksp = c(M2+)×c2(OH)【Ksp的表达式】,可求出c (OH) =

a,再利用Kw,就可求b出c(H+),进而求得pH。正确答案为C。

第I卷共7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物柴油)(或者说考查的是油脂)、有机化学基础、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原电池原理、盖斯定律的应用、Ksp的表达式及pH计算。 第Ⅱ卷

26.(15)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正丁醇 正丁醛 沸点/℃ 117.2 75.7 密度/(g·cm—3) 0.8109 0.8017

水中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解析:(1)考查两种液体混合的顺序及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答案:不能,易迸溅。 (2)加入碎瓷片作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或说―防止反应混合液剧烈沸腾‖】。不能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那样溶液猛烈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液体,还会引起火灾,要等沸腾的液体冷下来再加。答案:防止暴沸 冷却后补加。

(3)滴液漏斗【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答冷凝管是否给分】 (4)有磨口塞的玻璃仪器一般都需要检验漏液。 答案:c (5)根据密度数据,可判断。答案:下 (6)正丁醛的沸点75.7℃,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可以将生成的正丁醛蒸出,从反应体系分理处产物,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或产率,同时又减少正丁醛与氧化剂的接触,防止其被氧化生成正丁酸,另外,温度过高时,会有副反应发生等。答案:即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4.0g正丁醇,理论上可生成正丁醛= 4.0×72/74=3.89g,所以,产率= 2.0/3.89=0.51。答案:51。

【附:蒸馏中的若干问题:

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么能止暴?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起助沸作用,防止暴沸,因为沸石为多孔性物质,表面均有微孔,内有空气,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不能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那样溶液猛烈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液体,还会引起火灾,要等沸腾的液体冷下来再加。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

用过的沸石一般不能再继续使用,因为它的微孔中已充满或留有杂质,孔经变小或堵塞,不能再起助沸作用。

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2.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s为宜?

答: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所以要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1~2滴/s为宜,否则不成平衡。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的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3.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那么能否认为它是单一物质?

答: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4.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5.分馏和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有哪些异同?如果是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否用分馏来提纯呢?

答:利用蒸馏和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的蒸馏。分馏是借助于分馏柱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1~2℃混合物分开,所以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分馏来提纯。

6.若加热太快,馏出液>1-2滴/s(每秒种的滴数超过要求量),用分馏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为什么?

答: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所以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