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七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 下载本文

专题七 化学实验基础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燃烧匙

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普通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1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

(1)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2)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

(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5)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6)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7)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 (9)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不可用玻璃棒搅拌。 3.熟记常考的十一个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自然滤出,重复操作2~3次。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2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出现(或不出现)……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容量瓶检漏操作

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图):用止水夹夹住烧瓶右侧的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内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9)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侧弄破滤纸。

(10)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11)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

1.(2019·高考全国卷Ⅱ,T10,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A B C 实验操作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 的集气瓶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向盛有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选A。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S2O3+2H===SO2↑+S↓+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不符合题意;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Fe===3Fe,可以看到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2.(2019·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3+

2+

2-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解析:选B。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A项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平,B项正确;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杂质,用溴水检验乙炔前,要先通过硫酸铜溶液除去H2S等杂质,D项错误。

3.(2018·高考全国卷Ⅲ,T10,6分)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解析:选B。加几滴CuSO4溶液后,Zn与CuSO4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无数细小的原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