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教育学统考 裴娣娜编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下载本文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相关研究寻求假说命题相关研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表明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

只有实验研究,才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若A则B”的正确性,说明“为什么”,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

2.自变量的操作

教育实验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要索取而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此,必须主动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

自变量的操作,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

3.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因变量Y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否则,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

“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三层含义:(1)研究对于外部因素的和实验情况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2)研究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3)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三)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科学实验萌芽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后来逐渐分化出来,从16世纪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形式。伽利略首次将实验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必要手段,弗兰西斯·培根制定了实验方法论原则而被誉为“实验科学始祖”。

教育研究从一般教育实践中的实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的教育实验的形成和运用,前后大约二百多年。教育实验的形成发展是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发展密切联系的。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 1.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法最早用于物理学的研究,后引入动物学,生理学和医学。实验研究方法经过实验生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扩展到教育,在20世纪初形成对教育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潮流,从而产生实验教育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依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并进行了关于感觉,语言发展,智慧与意志,记忆和艺术欣赏实验。拉伊在他的主要著作《实验教育学 一? ? ? ??????????????????????? 育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此模式下形成的教育实验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典范,强调因果关系的解释和研究的规范性,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和定量研究,强调分析的方法,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将事实与价值分离以追求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