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 下载本文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液体 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7.5 0.15 0.1 葡萄糖 0.1 0.1 0.0 尿素 0.02 0.02 1.8 无机盐 0.9 0.9 1.1

A.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 B.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详解】

A、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正确;

B、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被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而不是葡萄糖不能被滤过。B错误;

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没有重吸收尿素,C正确;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故选:B。

2.能被人体小肠直接吸收的一组物质是( ) A.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C.水、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B.脂肪、蛋白质、淀粉 D.氨基酸、维生素、淀粉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六种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所吸收。 【详解】

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C正确。 【点睛】

人体能够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需是溶于水的小分子的物质。

3.“肉丁炸酱面一碗儿,豆芽青菜七八样儿。”这说的是老北京炸酱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面条中的淀粉是在口腔中开始消化的 B.炸酱中的脂肪在肝脏中被胆汁初步消化 C.炸酱面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 D.配菜种类多样,有利于做到合理营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消化腺有五种: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据此解答 【详解】

A、淀粉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A正确;

B、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小肠。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是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C正确;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配菜种类多样,有利于做到合理营养,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与吸收、合理营养等知识。

4.下列疾病与病因不对应的是( ) A.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或食物中缺碘 B.坏血病--体内缺乏维生素C C.夜盲症--体内缺乏维生素A

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答案】D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饮食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故A正确;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故B正确;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故C正确;侏儒症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故D错误。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维生素的作作及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缺乏症和激素分泌异常症。

5.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的下列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绒毛壁较薄 皱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

A.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符合题意。 B、小肠能通过肌肉层的蠕动来促进消化。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不符合题意。

B.有肌肉层能蠕动

C.肠腔中有消化酶

D.小肠粘膜突起形成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6.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特点,难题,属于理解层次。

7.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脑震荡

D.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详解】

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8.张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