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培训提纲-薛炳泉 - 图文 下载本文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它是建立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原理基础上的一种分析用图,其形式如图2。

其定义是:把影响质量而需要改进的项目,从最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起来,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忽略“次要的多数”,以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质量改进效果。

A、混凝土裂缝,渗水 B、地脚螺栓偏差 C、截面尺寸超差 D、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E、麻面、蜂窝 F、其它

图2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排列图 (2)排列图的作法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其基本形式如图2。

作图的一般步骤是:

a、根据统计分析表画出横坐标,按频数大小顺序列出项目,频数较小的项目可合并为“其它”项;

b、画出左、右两个纵坐标。左纵坐标表示频数,右纵坐标表示累计百分比。左标尺上频数总和N的位置,与右标尺100%的位置,应保持同一高度;

c、根据每个项目的频数画出矩形;

d、根据每个项目的累计频率确定曲线点,画出帕累托曲线;

e、对排列图进行分析,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的少数项”。一般认为,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项目属于A类因素,是主要的质量问题。

(3)画排列图注意事项

a、不能把排列图和因果图的不同任务混淆,排列图的任务是找出主要质量问题,因果图是针对主要质量问题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先后不能颠倒。

9

b、排列图的分项不能过多(一般5-6项),否则图面会显得过长。对频数较小,比较次要的项目,可合并为“其它”项,排在最后一项,其频数则为各合并项目频数的总和。

c、对排列图要进行分析,通常把问题分为三类:

累计百分比在0-80%左右的因素称为A类因素,是要找的主要问题;(当然,频数偏小的项目,虽在A区,也不一定是主要问题)

累计频率在80%—90%左右的项目是B类因素,属次要问题; 累计频率在90%—100%的项目是C类因素,属一般问题。 d、主要项目以1—2项为宜,否则就失去了找主要问题的意义。

当①.直方块高低相差很少,找不到关键少数时,则应重新考虑数据的分类或分层。 ②.如第一项与第二项同属A区,但相差较大(例如第1项的频率已超过60%),可以只把第1项作为主要问题。

③.如第二项与目标完成关系密切,则仍需把它列为主要问题。 e、画图一定要规范

标注要全,各直方块之间及左右两侧均不得留空档;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一般为7:10),频数总和N的位置与累计频率中的100%应齐平。 2.3设定目标

2.3.1、目的

一是明确通过这次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二是为检验活动效果提供依据。 2.3.2、设定目标的时间

除指令性课题外,一般都要求在现状调查后设定目标。 只有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的目标值才有依据。

选择课题后就设定目标,然后再作调查,在程序上是不符合要求的。 2.3.3、设定目标的要求

(1)设定目标必须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课题名称相对应。如降低消耗,就要说明降低多少?不要大课题小目标,也不要小课题大目标。

(2)目标数目不宜太多。一般以设定一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目标数定得过多,使目标过于分散,试图通过一个课题来解决多个质量问题,也是难于实现的。

(3)设定目标应具有可行性。设定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因此,设定目标应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作为设定目标的依据。

10

为此,对设定的目标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目的是证明设定的目标是切合实际的,经过全组的努力是完全能实现的。

(4)目标要明确表示,并尽可能量化。设定的目标,一般应是定量目标,或是可以进行效果对比的定性目标。或者将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定量目标。 2.4分析原因 2.4.1、目的

是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它是在找出主要质量问题后,针对问题进行的。 2.4.2、分析原因应注意的5个问题

(1)要针对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不能又把课题拿来再总的分析一次,这样就犯了逻辑性的错误。

(2)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

活动过程中,可根据存在问题的情况以及对工具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来选用。选用原则是简单、实用、有效。不要盲目追求高、深、新,只要能正确表达,解决问题便可以。

原因分析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等。 (3)分析原因要全面

通常是按“5MIE”六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测)去寻找原因,但也不要生搬硬套。

要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把影响质量的原因都找出来,尽量不要遗漏。 (4)分析原因要彻底

要通过反复思考,一层一层分析下去,分析到可直接采取措施,能有效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为止(尽可能直至第三层末端)。

(5)要充分发挥QC小组成员的智慧,广开言路,充分发表意见 2.4.3、因果图及其应用

(1)定义 因果图也称石川图、鱼刺图、特性要因图等。它是一种分析因果关系的图表,用于表示质量特性的波动与其潜在原因的关系,从而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

(2)因果图的作法

11

机测人第二层原因第一层原因第三层原因结果料法

环因果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a、根据小组活动的目的,明确因果图的结果,即通过排列图找出的主要质量问题; b、对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称之为原因类别,一般是从5MIE入手; c、根据因果图的一般形式,画出因果图的主干和分枝;

d、召开“诸葛亮”会,利用“头脑风暴法”对产生质量的原因进行层层分析,其层次直到便于制定对策和具有可操作性为止,一般是2-3层;

e、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的分析,即一个主要质量问题画一张图;

f、对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以确认主要原因。

2.5确定主要原因

2.5.1、目的

抓住主要矛盾,把那些确实影响质量的重要原因找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对策,采取具体措施,把其产生的影响消除掉。

2.5.2、要因确认的步骤

(1)把因果图或系统图或关联图上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确认,找出原因。

(2)把不可抗拒的原因排除掉。指的是小组乃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的因素,如“拉闸停电”等。

(3)对末端因素逐条加以确认,不能凭主观意志先进行筛选。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2.5.3、要因确认的方法 (1)现场测试测量

主要是进行符合性检验,将取得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

例如,涉及机具的精度,材料的质量等,均可到现场抽取一定的实物进行测试,以取得结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