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展播 下载本文

式,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严格按劳按岗定酬,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了人浮于事的现象。钟健上任第二年,长平乡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便增长了40%以上。

患者说,他是村民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要把农民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到最低,让他们看得起病。”他经常这样告诫院里的医护人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上栗县全面开展,钟健充分利用发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该乡流江4组的黄河波患者告诉记者,他前些天因患肺气肿住院治疗共花了1613.6元,就是因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1030元,实际只花了5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卫生院经常给每个农民免费体检,针对乡里农民多住在山区里,看病不方便,钟健还组织队伍下乡给农民体检,使农民能提早发现、治疗疾病。对看不起病的患者,他会开院务会讨论减免病人的费用,或为困难患者捐款捐物,几年来已为患者捐款千余元。对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发放优惠就诊卡,适当减免其看病费用。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学校等地进行义诊;他带头扶贫济困,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派出院内技术骨干到敬老院给40多位老人检查身体、为老人送医送药。并资助两名

困难学生重返校园。

“为了提供给患者更好的医疗技术,钟院长还定期派出院里的医护人员到省、市级医院进修,他常常鼓励我们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并且和我市中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力量,提升全院的医疗水平。”戴希国医生对记者说,“他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感染了我们的医生护

士,同样我们也把他的这种精神,回馈给院里的患者,或者他们的家属。”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活动中,钟健走出了“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改善医德医风,增加医院知名度”的坚实一步:要求职工从树立自身形象做起,统一配备工作服,实行挂牌服务,制定《服务承诺》;要求每位职工做到微笑服务,开展服务评比活动;要求职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大讨论,利用一些节日,举行座谈会,弘扬主人翁精神;组织职工参加政治学习,思想道德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道德素质。“润物细无声”,他对病人的尽心尽职,对

社会的真情关爱,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大家说,他是实干兴院的拓荒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走向发展低谷的乡镇卫生院,钟健深深认识到,要取得新的发展,自己必须带头实干,激发共谋发展共识。从调任长平乡卫生院院长兼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率先垂范,短短的数年内,创造了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神话:从不足50万元的业务收入发展成300多万元;从破旧不堪的医疗楼房演变为投资近300万元、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住院、门诊大楼;从43名职工上升到77名。为了节约开支,储备医院改造资金,他厉行节约,对于药品的购买,除低值易耗品外,都通过院务会讨论决定,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采购均由分管负责人协同局采购办购买,房屋建设投标及材料采购,由局党委、乡党委、政府、纪委成员,职工代表等监督执行。每天上、下班他都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离院三十里的县卫生局开会,也总是乘从客车,从不租车。如今,在长平乡卫生院,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强烈,节约

蔚然成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投资两百多万的集医疗设备和舒适住院环境为一体的门诊综合大楼终于建成,为顺利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走进长平乡卫生院,看到的是优美的环境、装修一新的门诊大楼、舒适的病房、微笑和

蔼的白衣天使。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钟健情系职工民为本,实干兴院虚为怀,迎来了掌声,迎来了赞誉。2004年,他被上栗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一届“十佳青年”,当选为上栗县第二届党代表,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栗县优秀

共产党和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院长。

开拓 奋进 奉献

——记赣县王母渡中心卫生院院长刘达炳

在赣县有一位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无私奉献于医疗事业,将一个农村卫生院建设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服务一流的现代卫生院,成为了赣州农村卫生系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就是赣县王母渡中心卫生院院长刘达炳,200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长”。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为给卫生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从2004年开始,刘达炳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节约办公经费和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15万元全面装修了住院病房、手术室、改建了产房,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及发展需要投资近30万元更新或增设无影灯、手术床、超声诊断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并且进一步完善职工体育活动场所、绿化美化周围环境、安

装闭路电视系统、建立本单位的局域网等职工生活设施,切实改善了医院的就医和工作生活环境。为努力营造“医院是我家”的医院文化氛围,他率先制定了职工生日晚会制度、职工身心健康活动实施细则等,充分

发挥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制定医院发展思路,他经常深入科室、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村组农民家中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掌握医疗动态,了解群众在就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他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安排、有效发展”的原则,近年来,他先后率先在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门诊、健康体检门诊、优质病房、扶贫病房等,在便民惠民措施上他率先推出了孕产妇免费接送、免费待产、免费预约产检、单病种限价包干服务、免费上门入户健康宣教等。通过以上措施,该院住院分娩产妇数在近两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今年可达700人次;医院的效益在近两年每年都以25%以上速度增长,今年可突破300万元。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形象的重要基础。他深知医疗质量对一个乡镇卫生院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始终将内强医院整

体素质、塑造廉洁高效的医院形象作为一个件大事来抓。

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入手,着力加强整个队伍的建设。根据工作的需要,该院制定了“医疗质量全程控制实施方案”、“职工工作职责手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医院服务管理制度”、“院各项学习制度”等一系列接受群众和患者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制度。由于加强了制度建设,使医院工作进一步的规范,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科

室和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增强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既保持了干部自身的廉洁,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

提高。

刘达炳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业务技能,他带头学习业务知识。近两年他先后选送10余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全院职工业务素

质有了明显提高,为今后医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心为民 乐于奉献

要带好队伍,做好工作,领导的自身素质是关键。他经常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荣誉。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要对得起群众,就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天尽职一天。近年来卫生院工作特别多,他以身作则,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虽工作多,但他仍不忘到临床第一线,深入科室、病房解决职工和困难群众患者的各种困难。 2005年春节时有一病人由于是全镇有名的特困户,他就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里掏了200元钱给这位患者,并减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医院事无巨细只要他碰上就一定亲自解决,如一些医疗设施的修理、引导病人就诊等他都干。他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带领职工先后开展了胆道造影、肾盂造影、阴式子宫全切等新新技术项目6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