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的报告 协会领导: 据调查,杂志设理事会,原是境外开放办刊、集资办刊的普遍做法,改革开放后,此一方法遂为我国一些杂志借鉴,成效显着,后愈演愈烈,现已为我国办杂志者普遍采用,如《中国审计》,4年前即成立了杂志理事会,对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建议成立《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的理由 (一)李金华审计长在前不久协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内部审计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希望同志们能够深入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他还说,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要有效开展工作,必须取得所在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支持。李金华审计长强调指出,协会应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内部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王道成会长多次指出,协会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注意加强对各级领导和企业高管层的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要注意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内部审计,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的理事成员对象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了理事会这样一个平台,就为协会与企事业单位联系架设了直接通道,便利于向企业领导宣传内部审计,便利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便利于各单位相互交流学习。 (二)有利于提高《中国内部审计》的内容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不断扩大杂志的发行量,形成良性循环 实行开放办刊,延聘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将促使他们更关心《中国内部审计》,支持《中国内部审计》,荣辱与共、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制订杂志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使杂志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可以高稿酬邀请国内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撰写文章,提高杂志的学术地位,使杂志逐步成为内部审计及其相关领域的最高学术代表。同时,有计划地扩充杂志版面,增加杂志的内容和信息量,充分宣传内部审计及协会的工作成果。二是组织笔会,研讨会等,广泛联系各地、各行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形成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和稳固的、不断扩大的读者群。三是可以加大杂志印刷的投入,采用先进印刷技术,增加彩插丰富题材美观版面、使杂志印刷上档次、出精品。四是随着杂志内容质量和印刷质量的提高,读者群必然不断扩大,同时,有理事会的支持,杂志的定价可比同类同档次的略低,使杂志更具市场竞争力,从而使杂志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三)可以更广泛地宣传协会及内部审计工作 通过《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这个平台,协会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更加直接,更加紧密的联系,可以不断提升和扩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知名度,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协会也可以利用《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加大同国内各大媒体的联络,可以赞助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宣传内部审计,树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良好形象。 总之,开放办刊,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才能使杂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李金华审计长在讲话中强调协会的各项工作要有超前意识,杂志面向市场、公平竞争是必然趋势。成立杂志理事会,提升杂志的总体质量,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杂志将来成功走入市场的战略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成立《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的办法 成立杂志理事会,社会上通常的做法是请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代理。这是有道理的。延聘理事,不能下指标,强拉硬扯,否则将严重损害协会的声誉,好事反而变成坏事,只能是协商和反复沟通,双方均自觉自愿才行。有社会中介这样一个双方沟通的平台,使双方都有回旋的余地,便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社会中介来人来函要求代理《中国内部审计》理事会事宜,编辑部均因对其不知根底而回绝。日前,华审万有公司提出此项合作意向,我们认为协会可以考虑。一是都是审计署的单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什么话可以摆在桌面上谈。二是其有开展此项工作的人员优势、资源优势及经验。该公司主要人员原为审计署干部,熟悉审计系统的基本情况,了解协会的职能及杂志的运作方式,有在《中国审计报》作发行宣传工作的丰富经验,与各地、各行业内部审计机构有较密切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工作中维护审计署及协会的声誉。三是可以利用他们人力和能力资源,理事会的各种活动的具体工作由他们来做,编辑部集中精力于提高杂志质量。 按他们的谨慎估计,现在着手,2006年他们可以发展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共40个左右。他们表示,理事会的资金,除去必要的人员开支和其他费用外,主要用于理事会的活动和杂志上。如同意与其合作,具体协议请协会领导与其协商。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