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分类和组合 下载本文

对以上计算结果比较可知,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弯矩计算结果最大,故将其作为荷载效应的设计值。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1、由《规范》5.1.2条第一款规定。吊车纵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和作用在一边轨道上所有刹车轮的最大轮压之和的比值为0.1。

考虑有两台吊车同时刹车,作用在一边轨道上的刹车轮共有2个,由于吊车为中级工作制,因此吊车的纵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9,并需考虑正反两方向刹车。

TL=0.9×0.1×∑Pmax=0.9×0.1×2×89.2=16.06kN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2、 (1)扣除墩座面积上楼板活荷载后,墩座和展品在板中的最大弯矩Mmax Mmax=1/4(20-0.40×1.00×3.5)×3.0 =13.95kN·m

这里近似将局部分布荷载视为作用于其中心处的一集中荷重20kN; (2)局部分布荷载作用下板的有效分布宽度b

今已知板厚0.15m,垫层0.05m,则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载作用面计算宽度bcx、bcy分别为 bcx=1.00m+2×0.05m+0.15m=1.25m

bcy=0.40m+2×0.05m+0.15m=0.65m因此,知bcx>bcy,且墩座的长边平行于板跨。 因为

bcy=0.65m<0.6l=0.6×3.00m=1.80m,及bcx=1.25m

按弯矩等值的原则,在有效分布宽度b范围内的等效均布荷载qe为

(4)在qe值的基础上,加上展览馆楼面自身的均布活荷载3.50kN/m2后,即为该墩座有效分布楼面面积上的活荷载标准值q(kN/m2)。 因此,在(b×l)面积上的活荷标准值q应为 q=qe+3.50=4.51+3.50 ∴q=8.01kN/m2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3、(1)当楼面为民用建筑楼面时,据《规范》表4.1.1组合值系数取0.7 M=1.2×200+1.4×150=450kN·m M=1.35×200+1.4×0.7×1 50=41 7kN·m 取M=450kN·m

(2)当楼面为工业建筑楼面时,据《规范》4.2.3条组合值系数取0.7 M=1.2×200+1.3×150=435kN·m

M=1.35×200+1.3×0.7×150=406.5kN·m 取M=435kN·m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4、 1.查《规范》表4.1.1,项次8,第2款,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3。

2.根据《规范》4.1.2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无梁楼盖房屋,设计基础时楼面活荷载的折减系数取0.8。

3.柱1在基础顶部截面处的荷载面积如图1.2.11中的阴影面积所示,共承受两层楼面活荷载,因此由楼面活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忽略楼板不平衡弯矩产生的轴向力)Nk=2×2.5×0.8×7.8×7.8=243.36kN。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5、(1)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荷载规范》规定: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由《规范》式(3.2.3—2)可得底层中柱底部截面处的组合弯矩、轴力值

M=(1.35×20.3+1.4×0.7×3.3)kN·m=30.64kN·m N=(1.35×2716.1+1.4×0.7×444.5)kN·m=4102.35kN (2)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由《规范》式(3.2.3—1)可得: ①风荷载作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20.3+1.4×90.7+1.4×0.7×3.3)kN·m=154.57kN·m

N=[1.2×2716.1+1.4×14.7(右风)+1.4×0.7×444.5]kN=3715.41kN ②活荷载作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20.3+1.4×3.3+1.4×0.6×90.7)kN·m=105.07kN·m

N=[1.2×2716.1+1.4×444.5+1.4×0.6×14.7(右风)]kN=3893.87kN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6、(1)以永久荷载控制,静载分项系数取1.35,活载分项系数取1.4,荷载组合值系数0.7, 1.35×5.4+1.4×0.7×2=9.25kN/m2

(2)以可变荷载控制,荷载组合设计值为静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 1.2×5.4+1.4×2=9.28kN/m2

本题关键在于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取值问题,从直观看题,永久荷载值大于可变荷载2.7倍,容易误解为当属永久荷载控制。实则不然,经轮次试算对比,本题仍应由可变荷载控制。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37、根据《规范》4.5.2条第2款的规定

体育场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标准值为1.0kN/m,而本例体育场看台栏杆柱间距为1m,所以栏杆柱顶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Fk=1kN,由此产生的确定栏杆柱截面尺寸所需的栏杆柱底部截面的弯矩标准值。 M=1×1.2=1.2kN·m

注: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