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灾难让我成长》 下载本文

灾 难 让 我 成 长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工程系图文0901班 *** 【摘 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上天注定要让你有机会感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人生真谛。人生是美好的,却又是复杂多变的。在人生道路上尽管不乏鲜花、坦途、顺畅和春风,但相比之下出现频率更高的,却可能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变故横生和行路坎坷。灾难是成功的先驱,没有坎坷就不会有成功。人生的悲剧往往在于不知归途,在不断地向前行动中,生命或许已经承受不起这份煎熬。人生需要坚守,一份对于生命诗意存在的守望,在这种永恒而诚笃的体验中,人生的真实意义就会浮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有风有雨有阳光的壮丽历程,在灾难面前一鼓作气,所向披靡,慢慢你会发现:灾难会让我们成长。

【关键词】灾难 客观必然性 积极应对 人生意义

似乎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不遭受几番生活的磨难、艰难困苦的摔打,就难以达到他的光辉顶点;反过来,屡遭磨难和摔打之人却又未必达到光辉极点。这是一条不具有可逆性的人生哲理。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能上下而求索!既然没有一蹴而就的人生,你就得学会品味路漫漫中的远修。在灾难面前,我们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它的确是一道难题、一种压力,但同时,它也是催人思考的心理和行动的动力。

1

生命不允许停止,人生需要远航,需要跋涉。那么,为了在大海中远航得更加酣畅淋漓,你需要一个挡风避浪的港湾;为了在大地上跋涉得更加从容稳健,你需要一棵避风遮雨的白杨。在灾难的黑洞里,有暗沟、陷阱、迷宫,但也有烛光、通道和宝藏。门关了,但这并不是末日。在黑暗的两个出口,一边是彻彻底底的毁灭深渊,一边却是洒满希望之光的大道。当你步入阳光旅途,此门关闭无非是命运对你另有安排的信号而已,这扇门关了,另一扇门却在开启,在末日之后的崭新世界里,你会发现所有人还是神采飞扬。 一、灾难的客观必然性

人的生命是坚强的,因为它是在长期的斗争中保留下来的,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生命是抵御死亡的各种力量的结合体。然而,人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得不面对各种风霜雪雨、艰难险阻。生命是人生中最艳丽的花,需要你的精心呵护,它才能不断更新和繁茂。珍爱生命,是你克服挫折的第一步。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人类的生存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重挑战,所以,能够活着就是伟大而美丽的,因为活着太不容易。

1、天灾

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界变幻莫测,尽管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丰富精彩的话剧,但人毕竟不是万能的,人的存在总是受制于他所存在的地理空间。他要想生存和发展,变幻莫测的现实自然世界就是他必须逾越的大一道门槛。

2

(1)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他的存在必然受到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这种制约力量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对人的毫无缘由的“动怒”与“发脾气”;另一则是由于人类思想上的落后,在未能真正掌握自然规律的情况下,盲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对整个大自然造成破坏,最终造纸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

灾难总是这样残酷地突如其来。地震当前,或许还有惊惶失措,或许还有惊悚无言,但温情、爱心和理性也开始大面积会聚。从震感中沉静下来的人们,迅速通过手机、网络互致问候;灾区状况在第一时间以DV、手机摄像等形式遍布网络,激发了更多的情义;在网络论坛,向灾区人民表达慰问、向死难者致哀的帖子业已如堵;许多网友开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募捐??短短时间内,这样的情怀细织密缝,这样的行动此起彼伏。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冷静和坚强。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于公民精神的试探。这一次,于长歌当哭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公民社会的孜孜成长,其中所彰显的自我组织意识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怀令人感动。于慌乱中坚毅、于悲痛中自持、于行动中凛然向前———这场灾难中,因为有了这样有关切、有行动的积极公民,而无惧世事无常。

灾难总是难免的。它与人类如影随形,是我们命运的一部分。其中所见证的既有自然界的乖戾,也有人类的渺小。但人类不屈不挠、

3

繁衍生息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仍然有一种艰难的拯救性力量存在,那就是风雨中的坚持、逆境中的坚韧和守望中的相知相守、不离不弃。

(2)大规模的人为灾难。出自然灾害外,还有一种大规模的人为灾难,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惨重的损失。发生在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可以说就是去一起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不慎引起的灾难,它也是人类求索的过程中由于实践经验与工具缺乏所引起的一场悲剧。任何事物的发展,在实践种豆必然遭遇阻力、障碍、挫折和失败,甚至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与灾难。这是注定的宿命,是世界发展的辩证法。大到人类,小到个人人生,无不如此。

2、人祸

(1)家庭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不同的家庭生活体验和感受。家庭作为人们生活、休息、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给人以温暖,身居异地的人们总是感到“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家庭与民族、国家、阶级等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不同,它是以两性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的,是以两性的结合、延续后代为特征的社会生活或组织形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不够,子女聚会感到痛苦,但过分溺爱,虽然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对子女要么是缺乏教育,要么是教育不当,这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