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尖子生必备的15个标准 下载本文

高考尖子生必备的15个标准

这15个标准,是一名高考尖子生必备的几个方面,也是我们应对的标准化考试的基本前提。有些细节也许是我们平时忽略的重点,建议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一、熟悉并理解“高考题目”的语言表述定义

1、现象:当代考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曾大量接触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由于当时不能辩是非明取舍,进而形成习惯,导致高考对题目中精确严密的规范用语理解不到位。

2、纠正办法:学生要清楚理解不同科目中的语言定义。 3、益处:不再因此犯“审题错误”,即“马虎”。 二、构建高中完整的知识体系

1、现象:许多学生对于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只做到了记下来,但是掌握不灵活,不会应用。

2、纠正办法:学生按照下列次序来学习: 1)课本上的定义描述记忆;

2)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例如用是否可区分来理解排列组合); 3)了解该知识点在什么时候可用;

4)在做课后练习题时关注定义的结论及所有中间结果。 3、益处:夯实基础知识。

三、拥有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思维)

1、现象:很多学生都有惰性,没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2、纠正办法:

1)把所有做题最简单的过程变成学习习惯; 2)想到做就立刻做 3)每天定时定量的做一件事 3、益处:

1)即使在头脑不清楚的情况下也能把题做对。

2)即使再不喜欢一件事也会自然而然的与这件事相处,不排斥、不对抗,只是与它相处。

3)养成固定的思考方式会让你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并且在第一时间处理的最佳。 四、会学习

1、现象: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只有一个原因,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自学能力”,即使到了高中也还不会学习。比如,很多学生除了上课听课,下课作业以外,不知道如何将生活与学习进行有效的联系,更不知道如何辅助课上的学习。 2、纠正办法:

一名学生要在平时锻炼自己做以下四个方面的事情: 1)学习读课本:抓重点、找中心、挖本质、找规律。

2)学习听课:带着自己的预习思考与老师的讲解进行互动,边听边反思,课上不理解的课后找资料、找老师问清楚。

3)学习做课后总结:每节课的课后都要总结一下:课上讲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哪里是你不理解的?本节课与那节课相关?

4)学习分析试卷:了解出题老师的命题方向;了解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重点;挖出老师布置下的干扰信息;找到每道题的关键问题;了解该试卷的目的。

3、益处:学会通过自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会考试

1、现象:考试原本属于哲学范畴的“博弈论”,但是很多学生却只能看到考试带给自己的压力和障碍,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却无法在考试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对手的劣势,无法在考试中做一个竞技者。

2、纠正办法:

1)了解出题人对知识的选择 2)了解题型变化的选择

3)在面对不同题型的时候可以灵活转换自己的“思维”

4)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淡定”,把身心关注点放在寻找问题的解决要害上。 3、益处:

1)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上推测考什么、怎么考。 2)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3)克服考场紧张、脑空白。 六、会思考

1、现象:很多学生(包括生活中、工作中的成年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把自己的思维“丢了”。大家只擅长一件事:模仿、抄袭、

记忆,但是在任何一个崭新的问题前,非常缺乏的,是自己的“原创思考能力”。比如,在做“鸡兔同笼”这道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会第一时间想该问题属于哪类问题,是数列还是函数?然后再选择对应的方法去解答。同样,一位三流的理发师面对一名客人,他想的不是他的气质、特点、职业是什么,如何通过发型使他的气质、特点更加鲜明。而是想,当前流行什么发型?我在杂志上新学到的发型是什么?我想,我讲的,你懂的! 2、纠正办法:

平时在学习中增强以下行为的训练: 1)在做题时,加强对思维起点的判断 2)在做题时,关注式子怎么变形 3)在做题时,总结解题的收尾工作

4)在做题时,反思自己对所有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益处:解决同学们知识点但不会做题的问题。 七、可以快速找到每个学科、每件事的“兴趣”点

1、现象:人生来就有区别心,喜欢的,不喜欢的。对于喜欢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小说等各种消遣。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体操运动员每日的训练、高考生每天的课上课下的学习。其实,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喜欢,也没有绝对的不喜欢。 2、纠正办法:

如果你现在要备考,那么请在你生活中所作的每件喜欢的事情中寻找你学习的影子,发现你学习的规律。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