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测量原理-作业答题要点 doc配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合编的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下载本文

第一章 辐射源

1、谈谈你所感兴趣的一种辐射源。 答题要点(略)。

第二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10MeV的氘核与10MeV的电子穿过铅时,它们的辐射损失率之比是多少?

20MeV的电子穿过铅时,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是多少? 解:已知辐射能量损失率理论表达式为:

Sradz2E?dE?2?????2NZm?dx?rad对于氘核而言,md=1875.6139MeV;对于电子而言,me=0.511MeV, 则10MeV的氘核与10MeV的电子穿过铅时,它们的辐射损失率之比为:

2Zd2ZNE2md22Ze22Zdme?8ZNE??7.42?10 22meZe2md

Ee=20MeV时,在相对论区,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有如下表达式:

(?dEdx)rZE?(?dEdx)e800

则 20MeV的电子穿过铅时,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为:

20?82?2.05

80011、某一能量的γ射线在铅中的线性吸收系数是0.6cm-1,它的质量吸收系数和

原子的吸收截面是多少?这γ射线的能量是多少?按防护要求,源放在容器中,要用多少厚度的铅容器才能使容器外的γ强度减为源强的1/1000? 解:

已知μ=0.6cm-1,ρ=11.34g/cm3,

则由μm=μ/ρ得质量吸收系数μm=0.6/11.34cm2/g=0.0529 cm2/g NA????? 由 得原子的吸收截面: m??A????m??A?207?0.0529??N6.02?1023?A?

?1.819?10?23cm2?18.19b查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截面和元素的质量衰减系数表可知,在

μm=0.0517cm2/g时相对应的γ射线的能量为1.5 MeV,μm=0.0703 cm2/g时,

相对应的γ射线的能量为1.0 MeV,如果以y轴表示能量,x轴表示质量吸收系数,则相对应的两个点(x1,y1)、(x2,y2)分别为(0.0517,1.5)、(0.0703,1.0):利用插值与多项式逼近中的拉格朗日逼近:

x?x2x?x1y?y1?y2x1?x2x2?x1

可得μm =0.0529 cm2/g时所对应的能量:

y?1.5?0.0529?0.07030.0529?0.0517?1.0?0.0517?0.07030.0703?0.051717412?1.5??1.0?186186

?1.5?0.935?1.0?0.065?1.403?0.065?1.468MeV(这里用的是两点式逼近,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查表多找几个点用多项式逼近计算)

1I0时铅容器的质量厚度tm为: 由 I ( t ) ? I e ? ? m tm 得I(t)?01000?I0?1?I?1?1000?tm??ln????ln??m?I0??m??I0???11??ln?10?3???ln?10?3? ?m0.052933?2.3?ln?10??0.05290.0529?130.435g/cm2或由 I ( t ) ? I 0 e 得:

??t?I0?1?I?1t?ln???ln?1000????I0????I0???

33?ln?10???2.3?11.5cm0.60.6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涨落

3、本底计数率是500±20min-1,样品计数率是750±25min-1,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

由500±20min-1可知本底的nb=500 min-1,σb=20 min-1 由750±25min-1可知样品的ns=750 min-1,σs=25 min-1 则净计数率:n0?750?500?250min 误差:?0??s??d?数据结果表示:n0第四章 气体探测器

1、活度为4000Bq的

210

22?1202?252?32

??0?(250?32)min?1

Po源,若放射的α粒子径迹全部落在充Ar电离室的灵

敏区内,求饱和电流。

解:由已知条件210Po源A=4000Bq,Eα=5.305MeV,Ar的平均电离能为26.3eV

则一个由210Po源产生的α粒子在Ar中产生的离子对数为:

N?E????5.305MeV?2.017?105

26.3eV由I?n?N?e得饱和电流为:

I?n?N?e?4000?2.017?105?1.6?10?19?1.291?10?10A

6、为什么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器的中央阳极必须是正极,即Vc-Vk>0?

答:气体探测器在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器工作状态时,都需要有高场强、小

范围的雪崩区,以实现电子的倍增放大过程;从圆柱型电场的表达式: E(r)?V0可以看出,沿着径向位置为r处的电场强度E(r)与r成反brln()a比,随着r的减小,E(r)开始逐渐增大,当r趋于a亦即接近中央极丝时E(r)将急剧的增强; 如果中央极丝是正极,则当射线通过电极间气体时,电离产生的电子和正离

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阳极和阴极漂移;由于正离子的质量很大,且沿漂移方向的电场又是由强到弱,因此电场的加速不足以使它发生电离碰撞;而电子则越接近阳极电场强度越强,到达某一距离r0后,电子在平均自由程上获得的能量足以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新的离子对,新的电子又被加速再次发生碰撞电离;漂移电子越接近阳极,电离碰撞的概率越大;不断增值的结果将倍增出大量的电子和正离子,亦即电子雪崩,从而形成高场强、小范围的雪崩区。 如果中央极丝是负极,虽然正离子沿漂移方向的电场是由弱到强,但由于正

离子的质量很大,速度也较电子慢,通过电场加速仍不足以使它发生电离碰撞;而电子在向阳极漂移的过程中,电场越来越弱无法形成雪崩区; 因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器的中央阳极必须是正极,即Vc-Vk>0。

第五章 闪烁探测器

1、试计算24Na-2.76MeVγ在NaI(Tl)单晶γ谱仪测到的能谱图上,康普顿边缘与单光子逃逸峰之间的相对位置。

解:由已知条件知24Na的γ射线能量为Eγ=2.76MeV,则相应的单逃逸峰峰位

为:Es?E??0.511MeV?2.249MeV

Eγ康普顿坪是由反冲电子能量沉积所贡献的,其能量表达式为:

E=

m0c21+?1-cosθ?Eγ而康普顿边缘在反冲电子最大能量处,从而由:

Eemax?1得康普顿边缘为: 1?4E?E?Eemax?2.762.76??2.532MeV 11?0.091?4?2.76则康普顿边缘与单光子逃逸峰之间的相对位置为: ?E?2.532MeV?2.249MeV?0.283MeV

2、试详细解析上题γ射线在闪烁体中可产生那些次级过程(一直把γ能量分解到全部成为电子的动能)

答:24Na源所产生的2.76MeVγ射线在NaI(Tl)晶体中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康普

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种效应;

光电效应,晶体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后,将产生光电子,入射γ射线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晶体内,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

康普顿效应,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将产生反冲电子和散射光子,散射光子散射光子要么逃逸出晶体,要么继续留在晶体中产生次级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效应,直至能量全部损耗在晶体内;

电子对效应,将产生正负电子对,正电子在碰撞过程中将可能与电子发生湮灭产生一对0.511MeV的γ光子,γ光子光子要么逃逸出晶体,要么继续留在晶体中产生次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直至能量全部损耗在晶体内; 4、当NaI(Tl)晶体几何尺寸趋向无限大时,单能γ射线的脉冲幅度谱中全能峰和康普顿平台之间的比例将有什么变化?

答:单能γ射线进入晶体之后发生会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能量较大时还会发

生电子对效应。

当NaI(Tl)晶体几何尺寸较小时,由入射γ射线产生的康普顿散射光子及电子对效应中产生的正电子湮没光子,这些次级辐射将会逃逸出闪烁体,不再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全能峰下的总计数减少,而剩下的反冲电子将在 脉冲幅度谱中形成较大的康普顿平台,这种情况下脉冲幅度谱中全能峰和康普顿平台之间的比例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