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物流案例与实践考查试题 下载本文

台装修费用、7%左右的员工工资、办公费用。这样算下来,利润也仅为8%左右。而每一季的货品,控制得再好,也还有5%的库存。这样加加减减,经销商实在挣不了太多。

一位专业做库存服饰的老板连连将其称之为服装行业中的“第二桶金”。他说:“做库存商品,往往比销售正价商品更赚钱。”他给也算了一笔账:以100元的正价货品为例,服装经销商在清理库存的时候,一般以1折左右的价格成包地批给库存经营者。上海还曾经出现过最低0.5的进货折扣。按照库存消化一般低于5折的规律,10元的进货价最高可以卖到50元。对商场来说,组织特惠专场,对商品的扣点一般仅在10%左右。也就是说,50元的商品,仅仅扣去5元。除此之外,特惠商品不使用VIP卡,也没有什么柜台的装修费用,人员工资与办公费用相对也减了大半。这样,50元中至少赚30元,利润率为6%。

笔者没有经营过服装,不知道具体的利润分析,但根据以上两者的分析,有一点是肯定的,后者帮助前者解决了问题,并且还获取的可观的收入,这就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当然,做库存服装销售也不能盲目的进行,一位做了5年库存生意的浙商也提醒,别把“库存”作为简单的“宝库”而轻视其风险。首先是充裕资金的保证,库存品不同于畅销货,如果库存品贸易商看中一批货,就得全盘吃进,而且厂家绝大部分要求现金支付;同时对于库存品的后期市场也要求作出敏锐的判断。

第二掌、折扣店

当然企业解决库存问题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其中最为普遍的是企业建立自己的折扣店,在-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折扣专营店相对于经销商来说是-种较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这些折扣店的大量涌现一方面说明了它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厂广大服装品牌的经营需求。首先,明确的市场定位使折扣店更加有精力、有能力专攻折扣商品的销售,所以在宣传和组织销售活动方面都比晶牌自己更有经验,为品牌经营者节省厂自己去逐步摸索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列新品的运作中。其次,折扣店有相对较大的面积和规模,可以使销售得到更好的业绩。

象美特斯邦威、高邦、森马、拜丽德等休闲服,开设专门特卖场处理库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不影响新货又很快处理了存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去年这种特卖场刚在五马街、公园路开出来时,生意火爆极了。据悉,一个品牌休闲服特卖店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处理库存达到数十万件。

第三掌、在卖场作为特价品吸引顾客

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不具备实力也不愿意去另外开设特卖场,通常就在主卖场摆设花车,进行特价品的销售。这种方式,其实很矛盾,对主卖场的形象直接产生影响,让人对该品牌的价格产生怀疑。这样,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品牌效应,往往又被特价活动所冲淡。但众多品牌都采用这种方式,一般企业也顾不上考虑这么多了。

第四掌、库存商品交换广告

毫无疑问,投入广告肯定可以给经销商带来某些效益,而且经销商做广告很多时候还可以获得到厂家的一定支持,而很多媒体广告在操作过程中其实是可以用货品来充抵的。

很多广告公司会为了获取价格优势,常常买断一些媒体时段,然后再进行转手。但当有些时段没有及时转手出去时,广告公司为收回成本常常会同意企业用部分或全部产品来充抵广告费,而广告公司则可以获取产品作为公关礼品或者公司的福利产品来发放给员工。不仅仅是广告公司,一些媒体也愿意将一些多余的广告时段来换取实用的产品。

一位经销商朋友谈成一笔广告,用800套保暖内衣充抵一笔8万元的电台广告费。(该保暖内衣市值180多元/套,但经销商进货价格仅60元/套)而该电台在年底开客户联谊会的时候,则将保暖衣作为礼品送给来参会的客户。经销商不仅用库存换取了广告效益,而且还用8万元的发票向总公司申请了50%的费用报销。经销商相当于没花很多钱,却获得了8万的广告回报,还及时清理了手中的库存。

第五掌、展销会

比如上海的一些羊毛衫企业比较喜欢通过经销商在各大中城市组织、参加一些产品展销会,其实主要目的也是清理其巨大的库存。展销会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吸引顾客,因而能吸引到购买库存品的特定消费群体,直接将库存品展销出去。

第六掌、贴牌出售

这不失为处理库存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特价处理对本品牌形象的伤害,但也带来很多管理上的难度,而且,毕竟是库存品滞销品,改商标能不能销售出去也是个未知数。况且,消费者也会对该商标是否假冒存在嫌疑,对原品牌存在一定的冲击。

第七掌、批发市场销售

一些老款相对滞销的款式就以较低的价格从批发市场流通出去,而专卖系统则维持比较稳定的价格,树立品牌的整体形象,因为,面对是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品牌的影响也比较小。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价格体系容易紊乱,也容易引起商场和批发商之间的矛盾。

第八掌、附带营销

这一方法主要可以刺激经销商多进货,当进货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作为渠道奖励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但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经销商把特价品随意抛售,因而影响品牌形象,而且,过多特价品的存在,又必然会影响经销商正价品的销售

第九掌、适度特卖

任何一个服装经销商想要实现零库存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掌握好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做些适当的特卖活动,比如,团购、VIP惠售、发行优惠券、时间段抢购、节假日促销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一般来说,这样的方法不太会损害经营者的信誉、形象,也不容易影响与供应商的关系。

第十掌、及时调货

只要新进的款式在3天内没有人询问,或者在5天内没有售出,便迅速返回经销商那里调换其他颜色或款式。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批发商为了尽量多卖货,一般都允许调换同款的其他颜色或款式。对于那些不允许调换的批发商,坚决不去拿货。

第十一掌、大力发展团购业务

逢节假日,诸如保暖内衣、羊毛衫、羽绒服、西服、童装等有一定共性的产品都适合发展团购业务。很多大的服装经销商在当地都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关系开展团购业务,因为服装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必然存在有团购市场。而团购能产生批量销售,对清理库存很有帮助。

春节前夕,某羽绒服经销商通过关系拓展了三笔团购业务,共团购出库存羽绒服1200件,因出货价格比较低,除了各项公关投入,基本上也没产生什么利润,但这1200件团购产品,即刻给他收回了10来万元的现金。

第十二掌、寻找特殊的销售渠道

当现有的销售渠道不够用,无法消化库存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的销售渠道。

据了解,在南京的一个经销商朋友手上曾经有一万余套名牌运动服的库存,经过业内人士提醒和策划,该经销商找到了一个方法。南京有很多所大专院校,而大学生们显然是运动服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但很多学生则因为经济问题而买不起名牌运动服。该经销商联系上了10多所学校,以低于市场零售价格30%的价格将运动服卖给在校学生,同时每套给予相关体育负责人10%的提成。3个月后,居然通过10多所大学处理了7000多套库存运动服。

第十三掌、典当行变成“急救站”

近些年,服装行业发展较快,中小服装企业逐渐增多,然而库存给中小服装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企业需要寻求一种较好的融资方法,而典当行也要积极拓展业务。双方的相互需求,产生了吸引力,服装企业库存的服装也走进了典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