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实验班分班考试科学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取水的体积比理论上需要的(填“偏多”或“偏少”或“不变”) ▲ 。 (2)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③),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④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 (填“升温”或“降温”) ,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 (填“增多”或“减少”)

2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立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为ρ,砖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C 、SB、SC=

1S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5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h水= ▲ 。

26.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测定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是用机头部的空速管来测定的,如图甲。空速管内有一个由压敏电阻Rx构成的传感器(传感器电阻随飞行速度增大而减小),压敏电阻阻值与飞行速度的关系见图乙。飞机在某一高度一定的气温下飞行,当飞行速度达到1020 m / s时,电表A的示数为1.5 A,电源电压为12V,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 。当电表A的示数0.75A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 ▲ 米/秒。

27.如图所示,水平的传送带上放一物体,物体下表面及传送带上表面均粗糙,导电性能良 好的弹簧右端与物体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墙 壁上,不计滑片与滑动变阻器线圈间摩擦。当传送带如箭头方向 运动且速度为v时,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当传送带逐渐 加速到2v时, 灯泡的亮度___▲_ __。(填“变亮”或“变暗”或 “不变”)

28. 现要测一小矿石的密度,小宇进行了如下步骤:

5

①在自制的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只同样的纸杯,调节两边的调平旋钮,使之水平平衡。将待测矿石放入左边的纸杯中,用自制的滴管向右盘的杯中滴水,使天平刚好平衡,如图甲所示,记下水的滴数为50滴。

②取出小矿石,在两杯中均加入适量的水,用滴管调节两杯中水的多少使天平水平平衡。用细线系住矿石使其浸没在左边杯中(不触底),再用滴管在右边杯中滴入水,使天平再次平衡,如图乙所示。记录下水的滴数为20滴。(每一滴水的体积相等)此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测出矿石的

▲ ,则矿石的密度为 ▲ kg/m.

29.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

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中CB的延长线BA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分析BC段:随着h的增大,工件所受的浮力大小将 ▲ ,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A点的坐标为(-a,0),则a= ▲ 。从图像分析,a表示了工件一个物理量的值,这个量就是工件的 ▲ ; (3)求C点所对应状态下,工件所受的浮力为 ▲ 。(不考虑大气压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3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

⑴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你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 (只要写一条) ⑵甲、乙两种物体放入水中的最终状态情况如图所示。请你指出图中A属于甲物质还是乙物质? ▲ 。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它们所受浮力FA:FB是多大? ▲ 31.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①在两个同样的烧杯甲和乙中分别倒入50克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

3

6

20克,把食盐倒入甲烧杯的冷水中,把味精倒入乙烧杯的热水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 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 。

⑵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无论是晶体状还是粉末状的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的。如在实验室里要把味精提炼的更纯些,你采用的方法是 ▲ 。(选填“过滤法”或“结晶法”)

32.小虎妈妈把用了好几年的砧板不小心打破了,便叫小虎去扔掉,小虎拎在手里感到十分沉重,他心一动,把其中的一小块碎木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小木块下沉,他感到奇怪,老师说木头的密度比水小,应该上浮啊,于是他上网查找到资料:铁木又称“木宪木”“枧木”、“蚬木”原产于我国广西南部与越南北部交界处的石炭岩山地密林中或石山的悬崖峭壁上,由于生长缓慢,高大挺拔,木材赫红,细胞组织致密,且吸收了山地的许多含钙矿物,所以木质坚硬如铁,平均容重每立方厘米1.089克,韧性大,入水即沉,极耐腐,历千年不朽,为著名高密度、高硬度、高质量木材,是广西五大硬木之一,是我国禁止出口的特类木材之一。由于查找资料,他忘记去处理杯子里的水的和小木块,过了二天,他惊奇的发现:杯子里的铁木浮起来了。他决心揭开这个迷,据此进行了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铁木为什么会浮起来呢?

小虎猜想:猜想1:可能是铁木在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铁木上浮; 猜想2:可能是铁木在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大,导致铁木上浮; 于是在选择了一块小木头带到了学校,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借到了相关器材,他和同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几天测量了如下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

质量/g 12.3 体积/cm 15.2 11.2 15.3 3放入水前 几天后 放入水前 几天后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小虎的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

接着他们通过分析上述数据认为小虎的猜想2也有一定的不足,请你帮他分析小木块上浮的原因是 ▲ 。

你认为小虎的实验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 ▲ 。

33.小华用图21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

实验次序 R/Ω I/A 1 10 0.6 2 20 0.3 3 30 0.2 4 40 5 50 0.12

(1)实验过程中,小华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 ▲ ,始终保持 ▲ 示数不变。

(2)上表是小华实验过程记录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3)小华做第4次实验时,将电阻箱R的组织从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记录电流表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 )

A.0.2A B.0.17A C.0.15A D.0.13A

(4)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 Ω的滑动变阻器。

34.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 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刻度

7

尺一把,导线若干。

(1)、右图是实验时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 ▲ 端(选填“A”或“B”), (2)、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一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他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成正比。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请你为他说明理由 ▲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仪器。右图17所示是漏刻的简单模型。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kg/m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

3

3

3

2

水龙头

D C A B 图17

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2)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4)若要使此装置的计时总时间增加一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36.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一个简易电子身高测量仪的示意图。其中电源电压恒为12V,R0 是限流保护电阻,R是一只固定着的、竖直放置的均匀硬电阻棒,总长为80cm,每厘米电阻 为0.5欧,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棒cd和MP(右端P是滑片) 与电路接触良好,电阻不计。小明用该测量仪对小英和小亮的身高进行了测量,测小英身高 时,滑片恰好位于电阻棒ab的中点位置,电流表示数为0.3A,由电压表改成的身高显示仪 读数为1.6米,求:

(1)测小亮身高时,电流表示数为0.24A,则小亮的身高比小英 ▲ ; (2)从理论上分析,该测量仪的身高测量范围是 ▲ ; (3)限流保护电阻R0电阻值是多大? (4)若该身高测量仪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范围要从“0.2A--0.6A”扩大到“0.1A--0.6A”,可以采用的方法为: ▲ (写出一种即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