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里的命运观 下载本文

古希腊悲剧里的命运观

核研院 贾富明 2015213374

摘要:古希腊悲剧所探讨的命运是一个人类永恒的命题。它存在于在全人类和

各个时代当中,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早期的命运观念认为,一个人的整个人生都是命运注定的,并且在人出生之前就己经决定了。希腊人的命运之思,是深邃而广阔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希腊悲剧指示了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同时又让人们正视人生的痛苦,体味生命的尊严。命运观,不仅是理解古希腊精神世界的关键,更是理解古希腊悲剧的关键。探讨古希腊悲剧,命运几乎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念的关联,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常识,而对此的研究和探讨却远没有结束。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命运、神、人

一 古希腊悲剧

悲剧,希腊人称之为鲍,大意为“羊歌”,由山羊,或公山羊和歌组成,其中蕴含着许多希腊人早期的思想。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大都取自神话。但剧作家(诗人)往往以新的诠释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在他们那里,神话已不是历史的陈迹,而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内容。在这种最早的戏剧形式中,感性的呈现与理性的关照,即诗意的表述与深层的命运思考,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应该说,古希腊人在悲剧中不仅清晰地呈现着自身的存在,而且深刻地思考着这一存在的命运深意。

二 命运的哲学审视

命运观念并不是希腊人所独有的,但希腊人的命运观念却是独特的。在古代中国,命运的观念更多的以“命”或“天命”的形式出现,并非一个独立的名词,“命运”合成为一个词并被广泛使用,则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语境中的用法。现代汉语中的“命运”,与希腊的以及英语中的则基本上获得了相同的意义,都是指一种以不可改变的方式制约一切的力量,是超越于人的意识和能力的必然[1]。 理解希腊意义上的“命运”,则必须将其置于古希腊宗教精神及信仰世界当中。文在古希腊人的世界里,神明代表着正义,神律具有不可抗拒性,人必须敬神,读神是一项大罪。奥林波斯神系是希腊人信仰的典范,而在某种意义上,这恰好构

成了希腊神话、史诗与悲剧的共同的宗教背景。切“在古代希腊士界中,宗教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一种生活形式',似乎与其它生活形式可以割裂,可以独立互不相干地并存。在古代,人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未分。而希腊人的种种生命历程,种种生活层面,都深深烙着`神圣领域'的痕迹[2]。

在希腊人那里,时间是线性的,而且不可逆转。“我们以为,`命运'主要是一种时间一感悟。在没有`永恒'观念的希腊人那里,一切生命都是时间中的生命。《神谱》体现了一种站在更大尺度下思考历史、思考时间变迁流逝的人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神也许不死,但神并非永恒他们有产生的历史,而且有兴旺衰败的历史—他们也生活在时间中。在时间中者,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3】“时间犹如吞没一切的深渊,在它里面一切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时间仅是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生命意志—它作为自在之物是亘古不灭的—已经展示了它的一切努力都是虚妄不实的时间具有这样一种魔力在任何瞬间,我们所掌握的一切东西都会化为虚无,并失

【4】

去它们所具有的任何真正的价值。”

三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悲剧不仅在题材上借鉴和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史诗中的许多材料,也在命运问题上进行了更为卓越的探究。悲剧对命运的思考,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不仅显示出希腊思想的变迁,同时又在这个关节点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希腊思想变化中的重要过渡。希腊悲剧对命运的思,与其说是一种设定,不如说是一种悬置。古希腊悲剧创作曾经一度是非常繁盛的,但是流传下来的就十分有限了。在众多的古希腊悲剧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三位,他们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在埃斯库罗斯的剧本中,神是主角,命运是主宰。面对无情的命运,纵使是神也无法反抗。在荒漠的高加索山上,从天上盗来火种而拯救了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被宙斯锁在岩石上,聆听着轮番前来开导的众神喋喋不休,被宙斯诱骗的少女伊娥受到嫉妒的赫拉惩罚,在牛蝇的追逐下四处流浪,却不知道痛苦的缘起和自己的归宿何在,也来向普罗米修斯求教。没有激烈的冲突和复杂的情节,埃斯库罗斯却写出了希腊早期最著名的悲剧《普罗米修斯》,该剧被誉为西方戏剧的奠基石。

在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中,神已渐渐隐去,他已经开始写人,虽然命运依然是主宰。他笔下的人是伟大的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作为从神向人的过渡,他笔下的人与神同在,具有神性。《俄狄浦斯王》讲述了一个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俄狄浦斯在无意中弑父娶母,而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自挖双眼惩罚自己以赎罪。他曾经因为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迷而成为了尊贵的国君,却猜不出自己命运中埋下的陷阱。他自瞎双目是出于伦理观念的谴责,然而这一系列悲剧的其实全部都是在他不知情的前提下发生的。这部悲剧的悲恸和伟大之处正在于:人在和命运的抗争中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人却有足够的勇气承担失败的结果并正视失败,承认并承受这种悲剧性的境遇,成为悲剧英雄,愿意受约束的人是有理性

的人,也只有在约束和戒律中,人才可以找到相对的自由。命运总是不时的和人类开理性之外的玩笑,但是这样的捉弄和惩罚并不能遏止人类求知和进步的脚步。俄狄浦斯的悲剧虽然在常理上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然而他的故事并没有让人觉得软弱无力,相反,从他的自我惩罚中,我们看到了人性力量的坚强,在面对最残酷的玩笑和神给予的最无情的惩罚中,人依然是充满理性并遵守法则和伦理的英雄。

《美狄亚》是欧里庇德斯的著名悲剧,剧中描写伊阿宋抛弃妻子美狄亚,另娶科林斯公主格劳克的故事。美狄亚进行报复,毒死公主和国王,杀死自己与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儿子,然后乘龙车逃走。在《美狄亚》中,我们看到的是疯狂的报复和人性扭曲的杀戮,这是一种与俄狄浦斯截然不同的疯狂。愤怒、嫉妒推翻了人性中的理智和冷静,这种不理智的力量之大,甚至淹没了最原始的母性。在剧本中,剧作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将美狄亚杀害亲生儿子前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纯洁又残酷,既庄严又野蛮,既美丽又丑陋的人物形象。她的内心充满复仇和爱子的矛盾,其荒谬而疯狂的行动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性格分裂的人:一个妒忌的妻子,一个残酷的母亲,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一个遭到背叛而丧失理性的女人。这些复杂的矛盾和情绪使她最后选择了不择手段的报复。从她的改变中可以看到人性中的劣根与弱点。

四 命运问题的传承与沿袭

悲剧对于命运的论释,既承继了神话、史诗的传统,又做出了自身独特的思索和创造。希腊神话、史诗和悲剧,由于在题材、内容和思想等方面有着诸多关联,所以基本上可以放置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主体。神话讲述神的故事,史诗讲的是英雄的传说,而悲剧则真正开始了为人立传,探讨人的本质。在古希腊的文化形态中,对于命运的追问成为了一种传统,更成为一种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古希腊悲剧对于命运问题的探究,与神话和史诗有着相当多的一致性,但是更为集中,也更为复杂。对命运的思与再思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过程。

对于命运问题,尽竹在神话、史诗和悲剧中都有表现和探讨,但是对于命运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而命运的思想,作为一个传承一沿袭下来的观念,又有其一贯性和一致性。确切地说,命运可以而且应当在古希腊语境当中进行整体审视。希腊意义上的命运有着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既有对于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又有其对于生命的独特休验。希腊人对于命运的感叹,是人类精神在遥远的年代里发出的回响,震荡着生存的山谷,连释出存在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在希腊人的命运体验中,也思索着人的道德、伦理、哲学、神学等问题,而问题的中心和焦点则是人学。神话、史诗与悲剧,都有对于命运的探讨和追寻,虽然它们对于命运的诊释各不相同,但其中又有着某种沿袭。神话、史诗和悲剧作品,尽竹有一些流失或者改动,仍具有很强的互文性,而且就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同源关系。更重要的是,神话、史诗和悲剧共同构成了希腊的文化底色和精神背景,它们之间既有很明确的影响、沿袭等关联,又在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上有着重要的传承。

五 命运的思与再思

命运,有时是被人格化的,更多的时候则是抽象的。它扮演着自由的敌人。使得人和神抵都生活在一定的法则和秩序当中。在希腊悲剧世界中,命运往往是先在的,以神谕的形式呈现。但人却并非命运的玩偶,在无可逃避的命运的笼罩之下,悲剧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向命运抗争或挑战,而他个人的灾难也相应地由此而来,在反抗的途中,也同时成就了自己命定的结局。希腊悲剧的卞人公处在一个圆周的某个点上,不怜他向哪个方向行走,最终都会与原来的点遭遇。他逃避但又无可逃避,他反抗却又无法反抗。

命运观念的悲剧景观涉及到悲剧中的宇宙图式神与人的关系人的自卞性和自由意志与命运相关的诅咒、惩罚、报复、罪恶等观念。自由问题、伦理问题、神学问题,在这一点上纠结、聚焦。面临困惑的人类必须思索,但他们还没有掌握通向真理的途径,在命运的问题上尝试着回答以上的问题。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不是单一层面上的伦理观念,而是众多观念和思想的某种集成,所以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之思是古典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和凝聚,而我们也因而获得了对于希腊悲剧文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多种阐发的需要和可能

注释:

[1]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悲剧集》「,陈中梅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2][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罗念生全集》第三卷(M),世纪出版集团, 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3][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上、中、下(M),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1月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悲剧与超越》(M),《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集》,于灵灵,徐信华译

[2] 罗念生《理解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经典》下(G),北京:作家出版社社,1988年12月,第627页

[3] 包利民《生命和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7月,第57页 [4] 叔本华《毖观沦集》〕,《叔本华论说文集》,范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9月,第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