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下载本文

第七讲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导入】

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

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1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讨论:无序的教学秩序、交通秩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案例】: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本来没有发生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人们怎么做才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

2

【总结】: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第二个问题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性在哪里?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生活互相渗透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容易对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个方面的必要性是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包含着对秩序的要求,人们生活质量需要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权利的保护。

第三个方面,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公民文明程度、秩序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化也包括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看到这组漫画,您有何感想?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内容

人们一般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三大类。其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一)社会公德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

3

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问题: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漫画图片】上海“通缉”社会公共生活七大不文明现象 【案例材料】世博不文明七宗错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游客,可是在这场展示世界文明的盛宴上,却时不时夹杂着“不文明”的噪音。网民们主要曝光了不文明的“七宗错”:第一宗:不排队,爱插队。第二宗:随手扔垃圾、随地小便。第三宗:进入展馆后大声喧哗。第四宗:假冒残疾人,走绿色通道。第五宗:找到任意空间,就能躺下睡觉。第六宗:为求留影,见缝插针。第七宗:踩踏草坪。

【总结】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应当在公共生活中养成知书达礼、谦逊礼让等文明习惯。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学生回答问题】

1)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我们周围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教师讲解】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

2、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