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忻州市 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检测 试题 下载本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生磁的物理学家。故A符合题意;

B、焦耳发现了著名的焦耳定律和功与热的定量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法拉第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可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欧姆发现了著名的欧姆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故A错误; B、USB接口的输出电压约为5V,故B错误; C、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故C错误;

D、教室里的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3.解:

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因此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会在两个瓶子内均匀混合在一起,故D正确。 故选:D。

4.解:A、冬天手冷的时候,两手互相搓搓,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压缩空气时,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下滑时臀部发热,人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 故选:D。 5.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给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的安全壳降温,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取暖效果好,故B不符合题意; C、炎热的夏季在路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蒸发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能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与比热容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D不符合题意。

9

故选:C。

6.解: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A、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行,气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A正确;

B、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故B正确;

C、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C错误;

A、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故D错误。 故选:C。

7.解:A、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压、电流,实验数据不变。不符合题意。

B、更换不同的灯泡,电阻变化,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得出几组不同的实验数据,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减小了偶然性。

C、两只灯泡的位置对调,不能改变电路的电阻、电压和电流,实验数据不变。不符合题意。

D、改变开关的位置,不能改变电路的电阻、电压和电流,实验数据不变。不符合题。 故选:B。 8.解: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故A错误; B、电水壶工作时,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电视机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声能、光能和内能,故C错误; D、手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9.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功率为1.25W,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 I=IL=

=0.5A,故①错误;

灯泡的电阻: RL=

=5Ω,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电流表量程为“0~0.6A”,所以,为使电路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IL=0.5A;

电压表示数最大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灯泡电压最小为UL′=U﹣UV

10

=4.5V﹣3V=1.5V,此时电流中电流最小,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最小=

=0.3A,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范围为0.3A~0.5A,故④正确;

电路中电流最小时,总电阻最大,滑动变阻器有最大值,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 R变最大=R总最大﹣RL=

﹣RL=

﹣5Ω=10Ω;

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电阻最小,滑动变阻器有最小值, 则R变最小=R总最小﹣RL=

﹣RL=

﹣5Ω=4Ω,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Ω~10Ω,故②正确。

因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中最小电阻为4Ω,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可能为0,故③错误。 综合分析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A。 10.解: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大, 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压U=9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5A, 由I=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 R==

=6Ω,故A错误、C正确;

由于此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通过的电流最大, 则定值电阻能达到的最大功率: PR大=UI=9V×1.5A=13.5W,故D错误;

(2)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由图象可知,此时R两端的电压UR=3V,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R=9V﹣3V=6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1

R滑大===12Ω,故B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 11.解:

(1)①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由乙图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a的温度升高较小,所以a的吸热能力强;由c=

可知,a的比热较大,因此a为水,b为煤油。

(2)实验时为了控制变量,应用天平分别测出等质量的酒精和碎纸屑,将其放入装置中的燃烧皿内;

因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使水温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1)①质量;吸收热量相同;②强;煤油;(2)相等;升高温度。 12.解:(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测量,故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作用主要是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

比较表中数据,电压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为原来的几倍,可得结论是: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将电阻由10Ω换成15Ω,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会变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1)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变大;B;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

13.解:(1)据上分析,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据滑动变阻器必须遵守“一上一下”接法,将A端与灯泡右接线柱相连,故答案见下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