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下载本文

【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祖国内地经济联系密切,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已经发展为\世界工厂\,进而演变成了香港重点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珠江三角洲所在的广东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模式--\粤港合作\模式。B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社会经济。

20.下列地形区与所在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 A.刚果盆地——南美洲 C.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刚果盆地在非洲,故错误。B、安第斯山脉是在南美洲,故错误。C、阿尔卑斯山是在欧洲,故错误。D、青藏高原在亚洲,故正确。故选D。

21. 读我国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表,回答下面小题。

B.安第斯山脉——非洲 D.青藏高原——亚洲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2.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种类太少 C.人口数量太多 【答案】1.C 2.C

B.资源总量太少 D.经济发展快,消耗大

【解析】 【分析】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我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故本题选C。

2.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彩,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人均资源不足。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各线与其分布大体相一致的是()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1月0℃等温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④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⑤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故选D。 【点睛】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3.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故A正确。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享有自治权,故B正确。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应和睦相处,故C正确。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有文字的民族较少,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

24.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答案】A 【解析】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是指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这里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A。 25.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 A.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 C.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人口的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B.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而相反,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和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人口分布稀疏,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是_____。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_的特点。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业。

(4)从图中看,多水带与过度带的分界线与_____(山脉)和_____(河流)大致一致。

(5)读我国水带分布图,北京市处于的_____带内.为缓解北京市的缺水问题,有效的工程途径有哪些?①_____;②_____。

【答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夏季多,冬季少) 畜牧 秦岭 淮河 过渡 修建水库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中国径流带的分布,缓解北京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中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缓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根本措施是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可将中国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畜牧业。

(4)读题可知,多水带与过度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大致一致,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多水带,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过渡带。

(5)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可将中国分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读图可知,北京市处于的过渡带内.为缓解北京市的缺水问题,有效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海水淡化等,有效的工程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