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 下载本文

二、 判断题(40分,每小题2分)注意: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目括号内打 “+”,在你认为错误的题目括号内打 “-”。 1、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隐藏答案 +

2、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修辞上的需要,语言的表达必须突破逻辑规律的某些限制才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隐藏答案+

3、 修辞活动并非文艺与体的专利,其他语体也离不开修辞。隐藏答案+

4、 修辞手法的运用要受到语言环境的约束,在进行语言交际的时候,如果能结合时代特点、政治环境等因素,能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隐藏答案+

5、 使用成语时要理解其意义,否则容易用错。 例如“巧夺天工” 中的“巧” 指人工的精巧,“不学无术”中的“学”指学问。隐藏答案+

6、 词语锤炼要求做到简洁有力,也就是说要力求精简字数。隐藏答案-

7、 词语的巧妙配合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例如“从今天起,‘下岗’一词下岗了。”即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配合使用,使表达新鲜活泼。隐藏答案-

8、 从意义上看,对偶可以分为三种。例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属于正对。隐藏答案-

9、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它是从结构的角度划分句子的结果。隐藏答案-

10、排比和对偶都着眼于语言的结构形式,二者都具有工整匀称的特点,如都是由两两相对的语言单位构成的。隐藏答案- 11、叠用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递进关系最为常见。隐藏答案- 12、三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隐藏答案- 13、叙述文常用短句,说理、议论文用短句的也常用。+ 14、 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同音词是汉语所特有的,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的声音美。+

15、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四音节语音段落虽然与通常的语法规则相悖,但并不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例如“礼貌待客”+ 16、有的四字格语音段落的结构由两组偏正结构组成,例如“超级女声”-

17、“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18、“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19、“诚然,生命的旅程是短暂的;但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会得到比这旅程长远百倍、千倍、万倍的东西。 ”(白桦《妈妈呀,妈妈!》)采用了间接夸张的手法。-

20、“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在北京女师大的讲演》)采用了拈连的手法。- 三、实践题(25分)

1、 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同义短句(5分)

在妇女代表队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改写:在在妇女代表队里,我看见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她是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监狱考验。

5

2、 仿照例句,在横线出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10分) 例 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补写(1):____________________;隐藏答案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补写(2):____________________。隐藏答案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3、从修辞的角度修改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10分,每小题5分)

① 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我和她。隐藏答案

错误:(1)语序不当。(2)“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我和她”词序不当。修改: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冻得发抖,只好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用身子相互暖和着

② 过去的苦难岁月,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这深深的永远的烙印。隐藏答案

错误:修饰语“永远”位置不当,应调整到“留下了”的前面。修改:过去的苦难岁月,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永远地留下了这深深的烙印

四、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余光中的《乡 愁》(15分)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隐藏答案

答题要点:①《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诗人在诗中并没有使用美丽的藻词,更没有牵强附会的短语,只有很寻常很简单的句字,却足以让人深深感动。作者的乡愁,跟着时间的变换,从邮票到船票再到母亲的坟墓,三节并列却又层层推进。邮票写着淡淡的离愁,船票带着浓浓的思念,而母亲矮矮的坟墓埋着作者隐隐的失去亲人的哀愁。前三节的愁是由母亲和妻子而起,在第四节作者笔锋一转,寓意不再停留在表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浅浅的海峡就是阻止回家而萌生乡愁的地方,大陆母亲在“那头”,台湾孩子在“这头”,两地相望,愁绪绵绵。 ②全诗采用了比喻(暗喻)的手法,把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愁分别形象化地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在词句的运用上,成功地运用了叠音词,例如: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音词的使用突出了词语的意义,夸大了描绘效果 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评分标准:本题15分,要点①10分,要点②5分。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 )、( )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 )的一面,又有( )的一面。

3、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 )和( )。

4、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 )和( )的一门学科。

5、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 )、构词能力和( )上。

6、长句的特点是( )、( )和容量大。

7、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 )、描述式、( )三种类型。

8、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 )和( )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干的概念。

9、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 )、文体风格和句子的( )有密切关系。

10、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他们所表现的语气、( )、( )等修辞色彩往往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有角隅悲伤的啼哭!”(5分)

(2)、“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改成整句)

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又进了三步。” (2)、他成绩很好。(改成否定句)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2、简述反义词的类型。 3、简述运用成语需注意的地方。 四、论述题(20分)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词汇 语法 2、对应统一 矛盾对立 3、成语 复合词 4、方法 技巧 5、词性 语法功能 6、结构复杂 层次多 7、判断式

抒情式 8、时间副词 时间词 9、思想内容 上下文

6

10、情味 风格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有角隅悲伤的啼哭!”(5分)

拟人,暗语四人帮横行时黑暗的显示,表达忧国忧民的感情 (2)、“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比拟、夸张;形象说明了天气的炎热。(5分)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改成整句)

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又进了三步。” (2)、他成绩很好。(改成否定句) 他成绩不坏。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使句子有动感,显示了念头产生之快。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

四字格成串排列,形式整齐,语言连贯、节奏紧,集中地揭示和分析问题。(5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要点: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把内容表达地更加含蓄,意境更加深远,引起读者深入思考、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加语言淡然里生动性。

2、简述反义词的类型。 要点: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成对的经常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3、简述运用成语需注意的地方。 要点:对含有典故或意含褒贬的成语,要格外注意;注意成语的定期性,不随便改动成语,生造成语; 四、论述题(20分)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要点: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使组成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具有音乐感;二者关系密切,汉语的词汇丰富,都以广阔的用武之地;修辞与语法的关系,不同句式综合应用的表达效果是修辞的重要任务;后者是前者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填1“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2、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的作用。 4、语言环境包括 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6、句子的格式简称 、 7、对偶从意义上可以分为三种 8、短句的主要特点有

9、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 说的。 10、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

二、选 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 )。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B、修饰文辞 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D、说话 2、“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的诗中 。 A、贾岛 B、韩愈 C、李白 D、杜甫

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 A、孔子 B、刘勰 C、唐钺 D、陈望道

4、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5、“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暗喻(本体、喻体)

6、“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 A、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 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整体

7、“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8、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属于( )。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9、“白日依山尽”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属于( )。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三、分析1、 屈原《离骚》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有三种不同的翻译,试加分析。 (1)难道是怕我个人会要遭遇吗? 只恐君王会有翻车的危险啊!(2)我岂是顾虑一己遭受什么意外的灾? 我怕的是祖国的车乘要被支解。 (3)我并不怕自己的身体要遭殃,我怕的是君王的乘舆要被毁坏。

2、试评析下面两条宣传安全生产的口号。 (1)窗关好 门关好 安全防范不可少 (2)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外出要关窗锁门 3、 分析下面诗歌的押韵方式。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母亲延安换新衣。(贺敬之《回延安》)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三1你认为“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

3举例说明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的区 4、怎样区分比喻和比拟?

四、实践1、 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五处),并指出其修辞效果 [原文]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是很好的造纸的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荫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 [改文]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

7

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见《理想 情操 精神生活》) 2、 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3、 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象演奏弦乐,象轻轻地歌唱。

答案: 一. 1.《易》 2.《修辞学发凡》 3.制约 4.社会时代题旨情境 对象 场合 时间 5.准确朴实 简洁有力 新鲜活泼 生动形象 6.句式 7.正对 反对 串对/流水对 8.明白易懂感情色彩多样 实用性强 9.语言 10.引起对方注意思考 二.选择题 1.C 2、A 3、C 4、B 5、C 6、B 7、C 8、B 9、D 10、A

三.分析题 1.(1)的翻译既接近原意又稍有诗意,属意译;(2)的翻译颇有文采,在原诗基础上有所发挥,属于创译;(3)的翻译较切合原文意思,属于直译。 2.(1)比(2)好。首先,句子使用了同韵的词语,“好”、“少”押“ao”韵,产生了较好的语音效果;其次,“门”和“窗”分开说,有强化记忆的作用;最后,从语言上看,比后句语气要委婉,可接受度强。 3.一、二句押an韵,九、十句押i韵,属于一字韵,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2.有以下几种:(1)易字,如:望洋兴叹——望衣兴叹;(2)谐音,如:出口成章——出口成脏;(3)拆用,如:高枕无忧——高枕未必无忧;(4)易色;(5)易序;(6)别指

3.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格的夸张,也称为单纯夸张或自身夸张;间接夸张就是通过与其他修辞格结合进行的夸张,常见的是比喻,实际上是一种比喻性夸张(例略)。 4.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关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则将物当人来写,或将人当物,物当他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与用以比拟的事物已经融为一体,用以比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例略)。

五.1.[修改1]先写“干”后写“叶”,叙述顺序从重到轻,有主次; [修改2]“并”改为“并且”,双音节,舒缓自如;[修改3]“提制挥发油”比“榨油”准确;[修改4]连词”与改为“和”,现代语化;[修改5]“它用自己”比“它自己用”更显松树的奉献精神;[修改6]“绿荫如盖”改为“如盖的绿荫”,主谓成偏正,使符合“在??下”句式的特点。 2.使用了整句中的对偶(正对),它使得句式齐整匀称和谐悦耳,且上下两联缀补映衬,灵活多样,蕴涵丰厚,富于情味,上下句均为主谓结构,谓语均由比喻构成,且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的车轮??的锭子”构成对偶,显得整齐匀称;“争着发出??”是拟人,显风趣幽默,表现了欢快的乐观精神;“嗡嗡嘤嘤”是叠音词的运用,属摹绘;“象??象??”是博喻,使描述对象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1、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 分)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 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南朝刘勰的 是我国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修辞也有精深的阐述。

3、1951年6月《人民日报》连续刊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 。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4、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 、 、 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5、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 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人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6

有: 、 、 。

7、成语具有意义的 和结构的 的特点。

8、串对又称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9、现代汉语中平声指 、 ,仄声指 、 。 10、比喻从结构上说包括 、 、 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C 。

A.《论语》 B.《孟子C.《易经》 D.《老子》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 B 。 A.《文心雕龙》 B.《文则》C.《文选》 D.《文赋》 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C 。 A.孔子 B.刘勰C.唐钺 D.陈望道 4、“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D 。 A.明喻 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 5、“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D 。 A.明喻 B.暗喻C.表比较 D.表不确定

6、“每条岭都是那样温柔”属于比拟中的 A 。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7、“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 B 。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C.对象双关 D.判断 8、“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 B 。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9、“空山新雨后”起头的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B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0、“窈窕、坎坷、姐姐、太太”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B 。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 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 、词的重叠 D. 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三、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1、从语音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

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上

8

一个翰林??(鲁迅。《阿Q正传》) 2、从词汇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效果。

他千方百计想钻进高校,但谁不知道,他不爱文化,只求文凭,不做学问,只谋学历。(巴川《亲戚的亲戚》)

3分析下列诗歌的押韵方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往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上)。 一盏盏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西去的列车》)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举例说明修辞的主体修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是口语句?口语句有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声、叠韵和叠音? 4、什么是借代?借代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五、实践题(20分)

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10分)

【原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增了些阴黯。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改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叶圣陶《夜》)

2、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10分)

【原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残酷地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总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作为科学研究,如能使荔枝北移,或可一试。

【改文】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