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下载本文

5、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大细胞器是(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5、下列哪组蛋白质的合成开始于胞液中,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 )。

A、膜蛋白、核定位蛋白 B、分泌蛋白、细胞骨架 C、膜蛋白、分泌蛋白 D、核定位蛋白、细胞骨架 6、细胞内钙的储备库是( )。

A、细胞质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7、矽肺是一种职业病,与溶酶体有关,其发病机制是( )。

A、溶酶体的酶没有活性 B、溶酶体的数量不够 C、矽粉使溶酶体破坏 D、都不对 8、质子膜存在于( )。

A、内质网膜上 B、高尔基体膜上 C、溶酶体膜上 D、过氧化物酶体膜上 9、下列蛋白质中,合成前期具有信号肽的是( )。

A、微管蛋白 B、肌动蛋白 C、停泊蛋白 D、都不对 10、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主要通过( )完成。)

A、跨膜运输 B、门控运输 C、膜泡运输 D、由核膜上的核糖体合成 四、判断题

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2、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 )

3、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统称为内膜系统。( ) 4、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其糙面内质网的数量越多。( ) 5、氨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 ) 6、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在内质网进行。( )

7、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

8、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信号识别颗粒。( ) 五、简答题

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 六、论述题

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质基质的涵义: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 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

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

5、分子伴侣:又称分子“伴娘”,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21

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 9、信号假说:1975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⑴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⑵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

10、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

11、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

12、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13、信号斑:在蛋白质折叠起来时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异的三维排列构成信号斑,构成信号斑的氨基酸残基在线性氨基酸序列中彼此相距较远,它们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二、填空题

1、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2、N-连接,O-连接,N-连接,天冬酰胺残基、N乙酰葡萄糖胺;O-连接,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或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N-乙酰半乳糖胺。3、肌质网。4、细胞质膜上、粗面内质网上。5、光面内质网。6、葡萄糖6-磷酸酶。7、信号肽,停止转移。8、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反面膜囊。9、高尔基体。10、高尔基体。11、内质网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中。12、高尔基体。13、单层扁平囊。14、圆球体、中央液泡

15、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三级溶酶体)。16、酸性磷酸酶。17、溶酶体。

18、溶酶体。19、6-磷酸甘露糖。20、尿酸氧化酶常形成晶格状结构。21、过氧化氢酶。22、乙醛酸循环体。23、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停泊蛋白)。24、共转移,后转移。 三、选择题

1、A;2、D;3、A;4、C;5、B;5、C;6、B;7、C;8、C;9、C;10、B。 四、判断题

1、×;2、√;3、×;4、√;5、×;6、×;7、×;8、×。 五、简答题

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DP)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 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 (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 (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

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 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 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 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答案要点:物质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修饰、降解和折叠。 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 答案要点:

答: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

特 征

N-连接

O-连接

22

的氨基酸残基 残基

六、论述题

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 答案要点:

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

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

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

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 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 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重点掌握掌握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与增殖。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3、ATP合成酶 4、半自主性细胞器 5、光合磷酸化 二、填空题

1、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 。

2、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 、 、 、 。

3、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 、外膜是 、膜间隙是 、基质是 。

4、线粒体中,氧化和磷酸化密切偶联在一起,但却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的,氧化过程主要由 实现,磷酸化主要由 完成。 5、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 和 。

6、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 。 7、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 、 、 。 8、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 、 、 。

9、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 。 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 和 、 。 11、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 和 。 12、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 。

13、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 。

14、叶绿体中每 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 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5、氧是在植物细胞中 部位上所进行的 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选择题

1. 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线粒体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 )。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酸化酶 C、腺苷酸激酶 D、柠檬合成酶 2.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 )

23

网 个寡糖前体 糖残基 萄糖胺

网或高尔基体 糖加上去

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 个糖残基,但ABO血型抗原较长 乳糖胺等

A、核 B、线粒体 C、微管 D、内吞小泡 3.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 )。

A、环状DNA B、自身转录RNA 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D、以上全是。 4.内共生假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为一种( )。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蓝藻 D、内吞小泡 四、判断题

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 )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

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 六、论述题

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2、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二、填空题

1、詹姆斯绿B。2、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3、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4、电子传递链(呼吸链),ATP合成酶完成。5、既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6、克山病。7、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8、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9、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10、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11、光反应和暗反应。12、线粒体和叶绿体。13、导肽。14、3 、2。15、叶绿体的类囊体,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三、选择题

1.A; 2、B; 3、D; 4、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不同点: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ATP外,还有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 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ATP.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