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重点 下载本文

.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2.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观

观点1、承认人性是建设性的

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人性中具有一股内在的优良潜能,这种潜能促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但后天环境中种种不良因素阻碍这着这种先天人性的发挥和发展。

道德教育应该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观点2、重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罗杰斯认为,情感活动是人的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它能促使人达到单凭认知能力本身无法达到的水平。

移情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一旦其情感被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思维就会发生改变。

观点3、实施道德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特别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要实现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是真诚,它是师生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第二是接受和信任,罗杰斯称之为“珍视学习者”,即教师只有无条件的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接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是移情性理解,即努力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即使学生考虑的问题是肤浅的或错误的,教师也要主动倾听、理解和尊重学生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鼓励他们自己决策。

观点4、教师应该是道德教育过程的促进者

人本主义德育观认为,教学是“经验”的运动过程,而学生的经验具有主体性和个体性,故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训导和灌输。

.

.

观点5、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倡导,传统的教师权威命令式指导性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故教师应该对充满主体意识的、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学生进行非指导性道德教育。

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论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