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赖氨匹林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研究 下载本文

实现赖氨匹林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研究

摘要:赖氨匹林是一种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的复盐,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节约成本,

直接在市面上购买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合成赖氨匹林,通过此合成方法对反应中的析晶温度、析晶时间、滴加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之间配比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从而选定了最为经济、高产率、高质量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和步骤。

关键词:赖氨匹林;阿司匹林;DL-赖氨酸;工业化生产;温度;时间;浓度;配比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B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Aspirin-DL-Lysine

WANG Yu-bin,YANG Jian-chuan

(Hainan Chuntch Pharmaceutical Co.,Ltd.,Hainan Haikou 570000,China)

Abstract:Aspirin-DL-Lysine is a kind of aspirin and DL- lysine complex sal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Cost savings,Directly in the market to buy aspirin and DL- lysine synthesis of Aspirin-DL-Lysine,Through this synthesis method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reaction、The crystallization time、Dropping the temperature、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The ratio between reactants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elected the most economical,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conditions and steps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Key words:Aspirin-DL-Lysine;Aspirin;DL- lysine;Industrial production;Temperature;

Time;Concentration;Reactants ratio

疼痛和发热是日常疾病中伴有的现象,涉及到各方面,如感染引起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手术后疼痛、关节痛、神经疼痛综合症、癌症疼痛、内脏绞痛等一系列发热和疼痛。赖氨匹林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手术后的疼痛、关节痛、神经疼痛综合症、癌症疼痛、内脏绞痛等一系列发热和疼痛。赖氨匹林的药理学作用:本品镇痛作用介于口服解热镇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之间,相同剂量下镇痛效果比阿司匹林强4~5倍,故可部分替代麻醉性镇痛药,本品的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且水溶性好,不但可用于肌注,还可以静脉给药,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中,并达到最高浓度,从而显示出其快速有效的镇痛作用,且无呼吸抑制或成瘾性,尚未发现对造血机制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该药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是一种新型的非阿片类的解热镇痛新药,不会产生依赖性及胃肠道刺激反应,副作用小。

赖氨匹林是一种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的复盐,现阶段赖氨匹林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采用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缩合,成盐而制备的。文献报道上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水杨酸与醋酐反应获得,但其易水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水杨酸,且还会产生较多杂质而影响阿司匹林纯度,DL-赖氨酸则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消旋,因此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且工业化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的推广使用,有待改进,因此选择既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又适合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本品的含量要求和杂质要求,力争提高赖氨匹林的含量,减少杂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药品。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如:析晶温度、析晶时间、滴加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之间的配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使用常用试剂对反应进行后处理,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同时为今后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文献综述

赖氨匹林是乙酰水杨酸的DL-赖氨酸盐,为国外七十年代上市的一种解热消炎镇痛药。其性质稳

定,使用安全,静注后血药浓度上升迅速,适用于发热、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 1.1 赖氨匹林的基本情况 1.1.1 赖氨匹林的理化性质

赖氨匹林,化学名:(DL-赖氨酸[2-(乙酰氧基)苯甲酸]盐),英文名:DL- Lysine[2-(acetyloxy)benzoate],分子式:C15H22N2O6

分子量:326.36;结构式如图1.1。

COOHH2NOCOCH3NH2COOH

图1.1 赖氨匹林结构图

Fig.1.1 Structure of Lysine Acetylsalicylate

赖氨匹林原料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湿、热均不稳定。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几乎不溶于乙醇、三氯甲烷、无水乙醇。按通常的方法可得到外消旋体。

赖氨匹林在40℃以下,pH6.5左右最为稳定,可保持数个月不分解变性。 1.1.2 赖氨匹林的临床效果

赖氨匹林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手术后疼痛、关节痛、神经综合症、癌症疼痛和内脏绞痛。 1.2 赖氨匹林的合成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目前赖氨匹林的常用合成方法有3种,都是通过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缩合成盐,合成原料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本文选择最常用的方法。 1.2.1 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的基本情况

阿司匹林其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目前,阿司匹林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水杨酸与醋酐反应获得的。但其易水解生成水杨酸,水杨酸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DL-赖氨酸盐酸盐经732-型阳离子树脂吸附脱除盐酸之后,用蒸馏水洗柱至流出液无氯离子,然后用2mol/L 氨水洗脱。收集液经蒸发浓缩至液面出现结晶,放置冷却至析晶完全,

过滤,滤饼于45 ℃ 干燥。得DL-赖氨酸一水物。 1.2.2 赖氨匹林的合成方法

赖氨匹林的合成途径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可由水杨酸与醋酐在浓硫酸作催化剂80~85℃下反应得到阿司匹林,在与DL-赖氨酸直接缩合成赖氨匹林。方法二由L-赖氨酸经消旋,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DL-赖氨酸,再与阿司匹林直接缩合成赖氨匹林。方法三由阿司匹林和DL-赖氨酸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直接缩合成盐得到赖氨匹林。 1.2.2.1 赖氨匹林合成路线一 第一步:

COOHOH(CH3CO)2O浓H2SO480~85℃COOHOCOCH3

第二步:

COOHH2NOCOCH3COOHNH2CH3CH2OHCOOHH2NOCOCH3COOHNH2

图1.2.2.1赖氨匹林合成路线一

Fig1.2.2.1 First Synthesis Method of Lysine Acetylsalicylate

工艺分析:由于阿司匹林的合成产生的杂质较多,并且遇水易分解,产生的水杨酸有毒性作用,市面上有买,价格便宜,故不用此合成路线。

1.2.2.2 赖氨匹林合成路线二

COOHH2NOCOCH3COOHNH2OCOCH3CH3CH2OHCOOHH2NCOOHNH2

图1.2.2.2赖氨匹林合成路线二

Fig1.2.2.2 Second Synthesis Method of Lysine Acetylsalicylate

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以冰醋酸为介质,水杨醛为催化剂,按文献所介绍的方法消旋,精制后,其比旋光度为0.

DL-赖氨酸盐酸盐经732-型阳离子树脂吸附脱除盐酸之后,用蒸馏水洗柱至流出液无氯离子,然后用2mol/L 氨水洗脱。收集液经蒸发浓缩至液面出现结晶,放置冷却至析晶完全,过滤,滤饼于45 ℃ 干燥。得DL-赖氨酸一水物。

此方法用D-酒石酸拆分DL-赖氨酸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但必须接酸式盐配料,否则可能选不到拆分的目的。如果按D-酒石酸:DL-赖氨酸-1:2的比例配料,不但结晶性状不好,难以分离,而且从固相得到的赖氨酸,L-型反倒高于D-型的量,并且DL-赖氨酸盐酸盐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脱除盐酸不符合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