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防水屋面(屋面工程) 下载本文

每涂层涂刷几遍,而且面层至少应涂刷2遍以上。合成高分子涂料还要求底涂层有1mm厚才可铺设胎体增强材料,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控制涂层厚度,并使每遍涂刷的涂料都能实干,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涂刷间隔时间试验

在涂刷厚度及用量试验的同时,可测定每遍涂层的间隔时间。

各种防水涂料都有不同的干燥时间(表干和实干),因此涂刷前应根据气候条件经试验确定每遍涂刷的涂料用量和间隔时间。

薄质涂料施工时,每遍涂刷必须待前遍涂膜实干后才能进行,否则单组分涂料的底层水分或溶剂被封固在上层涂膜下不能及时挥发,而双组分则尚未完全固化,从而形不成有一定强度的防水膜,后一遍涂料涂刷时容易将前一遍涂膜刷皱起皮而破坏。一旦遇雨,雨水渗入易冲刷或溶解涂膜层,破坏涂膜的整体性。

薄质涂料每遍涂层表干时实际上已基本达到实干。因此可用表干时间来控制涂刷间隔时间。涂膜的干燥快慢与气候有较大关系,气温高,干燥就快,空气干燥、湿度小,且有风时干燥也快。一般在北方常温下2~4h即可干燥,而在南方湿度较大的季节,两三天也不一定干燥。因此涂刷的间隔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来确定。

2.涂刷基层处理剂

基层处理剂的种类有以下3种:

水乳型防水涂料可用掺0.2%~0.5%乳化剂的水溶液或软化水将涂料稀释,其用量比例一般为:防水涂料:乳化剂水溶液(或软水)=1:0.5~1。如无软水可用冷开水代替,切忌加入一般天然水或自来水。

若为溶剂型防水涂料,由于其渗透能力比水乳型防水涂料强,可直接用涂料薄涂作基层处理,如涂料较稠,可用相应的溶剂稀释后使用。

高聚物改性沥青或沥青基防水涂料也可用沥青溶液(即冷底子油)作为基层处理剂,或在现场以煤油:30号沥青=60:40的比例配制而成的溶液作为基层处理剂。

基层处理剂涂刷时应用刷子用力薄涂,使涂料尽量刷进基层表面的毛细孔中,并将基层可能留下来的少量灰尘等无机杂质,象填充料一样混入基层处理剂中,使之与基层牢固结合。这样即使屋面上灰尘不能完全清扫干净,也不会影响涂层

与基层的牢固粘结。特别在较为干燥的屋面上进行溶剂型防水涂料施工时,使用基层处理剂打底后再进行防水涂料涂刷,效果相当明显。

3.涂布防水涂料

厚质涂料宜采用铁抹子或胶皮板刮涂施工;薄质涂料可采用棕刷、长柄刷、圆滚刷等进行人工涂布,也可采用机械喷涂。

刮涂施工时,一般先将涂料直接分散倒在屋面基层上,用刮板来回刮涂,使其厚薄均匀,不露底、无气泡、表面平整,然后待其干燥。流平性差的涂料待表面收水尚未结膜时,用铁抹子压实抹光。抹压时间应适当,过早抹压,起不到作用;过晚抹压,会使涂料粘住抹子,出现月牙形抹痕。

用刷子涂刷一般采用蘸刷法,也可边倒涂料边用刷子刷匀。涂布时应先涂立面,后涂平面,涂布立面最好采用蘸涂法,涂刷应均匀一致。倒料时应均匀倒洒,不可在一处倒得过多,否则涂料难以刷开,会造成厚薄不匀现象。涂刷时不能将气泡裹进涂层中,如遇起泡应立即消除。涂刷应按事先试验确定的遍数进行,切不可为了省事、省力而一遍涂刷过厚。同时,前一遍涂层干燥后应将涂层上的灰尘、杂质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后一遍涂层的涂刷,后遍涂料涂布前应严格检查前遍涂层是否有缺陷,如气泡、露底、漏刷、胎体增强材料皱折、翘边、杂物混入等现象,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先进行修补再涂布后遍涂层。

涂料涂布应分条或按顺序进行,分条进行时,每条宽度应与胎体增强材料宽度相一致,以避免操作人员踩踏刚涂好的涂层。流平性差的涂料,为便于抹压,加快施工进度,可以采用分条间隔施工的方法,如图16-25所示,待阴影处涂层干燥后,再抹空白处。

图16-25 涂料分条间隔施工

立面部位涂层应在平面涂布前进行,涂布次数应根据涂料的流平性好坏确定,

流平性好的涂料应薄而多次进行,以不产生流坠现象为度,以免涂层因流坠使上部涂层变薄,下部涂层变厚,影响防水性能。

涂料涂布时,涂刷致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刷基层处理剂时要用力薄涂,涂刷后续涂料则应按规定的涂层厚度(控制涂料的单方用量)均匀、仔细地涂刷。各道涂层之间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涂层间的接搓,在每遍涂刷时应退搓50~100mm,接搓时应超过50~100mm,避免在搭接处发生渗漏。

4.铺设胎体增强材料

在涂刷第2遍涂料时,或第3遍涂料涂刷前,即可加铺胎体增强材料。 胎体增强材料可采用湿铺法或干铺法铺贴。

湿铺法就是在第2遍涂料涂刷时,边倒料、边涂布、边铺贴的操作方法。施工时,先在已干燥的涂层上,用刷子或刮板将涂料仔细涂布均匀,然后将成卷的胎体增强材料平放在屋面上,逐渐推滚铺贴与刚刷上涂料的屋面上,用滚刷滚压1遍,务必使全部布眼浸满涂料,使上下两层涂料能良好结合,确保其防水效果。为防止胎体增强材料产生皱折现象,可在布幅两边每隔1.5~2m间距各剪15mm的小口,以利铺贴平整。铺贴好的胎体增强材料不得有皱折、翘边、空鼓、露白等现象。如发现露白,说明涂料用量不足,应再在上面蘸料涂刷,使之均匀一致。

由于胎体增强材料质地柔软、容易变形,铺贴时不易展开,经常出现皱折、翘边或空鼓现象,影响防水层质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无大风的情况下,可采用干铺法铺贴。

干铺法就是在上道涂层干燥后,边干铺胎体增强材料,边在已展平的表面上用刮板均匀满刮一道涂料。也可将胎体增强材料按要求在已干燥的涂层上展平后,用涂料将边缘部位点粘固定,然后再在上面满刮一道涂料,使涂料浸入网眼渗透到已固化的涂膜上。如采用干铺法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表面有露白现象,即表明涂料用量不足,应立即补刷。由于干铺法施工时,上涂层的涂料是从胎体增强材料的网眼中渗透到已固化的涂膜上而形成整体,因此当渗透性较差的涂料与比较密实的胎体增强材料配套使用时不宜采用干铺法施工。

胎体增强材料可以是单一品种的,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布和聚酯纤维布混合使用。混合使用时,一般下层采用聚酯纤维布,上层采用玻璃纤维布。铺布时切

忌拉伸过紧,因为胎体增强材料和防水涂膜干燥后都会有较大的收缩,否则涂膜防水层会出现转角处受拉脱开、布面错动、翘边或拉裂等现象。铺布也不能太松,过松会使布面出现皱折,网眼中的涂膜极易破碎而失去防水能力。

胎体增强材料铺设后,应严格检查表面是否有缺陷或搭接不足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修补完整,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层。然后才能在其上继续涂布涂料,面层涂料应至少涂刷2道以上,以增加涂膜的耐久性。如面层做粒料保护层,可在涂刷最后1遍涂料时,随涂随撒铺覆盖粒料。

5.收头处理

为了防止收头部位出现翘边现象,所有收头均应用密封材料压边,压边宽度不得小于10mm。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齐,如有凹槽时应压入凹槽内,不得出现翘边、皱折、露白等现象,否则应进行处理后再涂封密封材料。

16-2-4-5 涂料热熔刮涂施工

涂料热熔刮涂方法适用于热熔型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施工。将涂料加入熔化釜中,逐渐加热至190℃左右,保温待用。为使涂料加热均匀,熔化釜应采用带导热油的加热炉。涂布时将熔化的涂料倒在基面上,迅速用带齿的刮板刮涂,注意操作一定要快速、准确,必须在涂料冷却前刮涂均匀,否则涂膜发粘,就无法将涂料刮开、刮匀。

控制好涂膜层的厚度是热熔刮涂施工的关键,施工时应采用带齿刮板刮涂,刮涂时刮板应略向刮涂前进方向倾斜,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平稳地向前刮涂,并应在涂料冷却发粘前将涂料刮涂均匀。

当环境气温较低时,涂料冷却很快,尤其在摊铺到找平层上后,热量挥发快、一部分热量又被基层吸收,很容易造成涂膜尚未刮匀即已冷却发粘无法刮开的现象。施工时应合理地控制好上料量,尽量缩短上料和刮涂的间隔时间。如温度过低,可将基层用喷灯烤热后再上料刮涂。如涂膜未刮匀已开始发粘,应采用喷灯加热涂膜表面,待涂膜表面成黑亮色时再用刮板刮涂均匀。

增设胎体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施工时,涂料每遍涂刮的厚度控制在1~1.5mm。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采用分条间隔施工法,在涂料刮涂均匀后立即铺贴胎体增强材料,然后再刮涂第2遍至设计厚度。表面需做粒料保护层时,应在最后1遍涂刮的同时撒布粒料;如做涂膜保护层时宜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后再涂刷保护层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