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7.4 周边区域的单位、其他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或附近居民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电话发送警报(例如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大面积泄漏易燃物料,无法控制可能会造成燃烧爆炸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有关单位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

8 危险区的隔离

8.1 危险区的设定

如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和受影响区。

(1)事故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500m区域(包括河流)。此区域为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并伴有人员急性中毒,发生火灾、爆炸,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损坏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指距离事故现场500~2000m区域。该区域空气中或水源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造成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包括厂区外的人员或动植物的伤害,甚至造成周边区域性或河流下游的人员或动物中毒危险。

(3)受影响区: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事故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随着风向移动,河水流动等可能受到的影响区域会很大、很远。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8.2 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依据上述危险区的设定方法,划分隔离区。

8.3 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或危及人员中毒的区域,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事故现场隔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拉警戒绳、划线、挂警示牌、喇叭喊话或应急救援人员站岗等方式。

8.4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应由救援小组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

9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检测:事故发生后空气中易燃、有毒物质的浓度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水体、大气环境污染检测由市环境检测中心站进行检测。

(2)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时,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指挥部统一调遣、指挥。 (4)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有限的影响范围以

内,可采取转移危险物料等措施。

(5)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如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有扩大的可能性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撤离相关人员,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指示。

10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0.1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原则

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实施受伤人员救护。一旦启动紧急应变计划,立即拨打120寻求帮助。

按受伤人员受伤特点,分类选择相应专业医院; 〃将相应专业医院救治能力、地址、联系电话列举出来。 〃在专业医院救治能力相当的时候,遵循就近就医的原则。

10.2 现场急救措施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烧伤、窒息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10.2.1中毒患者的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现场

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能畅,并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

(2)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穿工作服。

10.2.2呼吸停止的紧急处理

呼吸是人生命的重要体征之一。成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儿童每分钟呼吸约30次,初生婴儿每分钟呼吸40~50次,当各种原因导致呼吸突然停止时,应在现场对病人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立即排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并施行人工呼吸。

(1)清洁、开放气道

发现病员呼吸停止时,应将其迅速搬至远离有害气体、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呈仰卧位放臵于地上或硬板床上,松开病员衣领、内衣、裤带等妨碍呼吸的阻力;将病员头后仰,并将下颌抬高,用仰头举颌法解除舌根后坠,通畅气道;救护者可用手将病员的口张开,检查其口及鼻气道有无阻塞,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口咽部异物,如呕吐物、泥、草、血块及假牙等。

(2)施行人工呼吸

最多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适于呼吸道无阻塞的病人。如病人口腔有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急救者应立于病人的一侧,靠近头部,用一只手托其下颌,尽力深吸一口气,然合对准病人的口或鼻用力吹气。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宜用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口对鼻吹气时,要将其口唇闭紧,以免吹气时发生漏气。吹气后看到病人胸部抬高则停止吹气,放开口或鼻,让病人胸部自然回缩呼出气体,反复重复上述动作。

吹气次数,成人每分钟10~15次,儿童每分钟20次左右,婴儿可每分钟30次,吹气应一直做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出现死亡征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