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统测习题汇编(全) 下载本文

3.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法律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都和其他法律是一样的。( × )

4.培养法律意识主要还是学习法律知识,是否参与法律实践对培养法律意识作用不大。(×)

5. 法律部门是由法律体系构成的。(× )

6.我国主要的法律部门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等。(√ )

7.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真正体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8.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 )

9.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 10.法律意识是敦促公民自觉守法的内在动力,也是公民自觉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精神力量。(√ )

1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 ) 13.一个人因为喝醉酒,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实施犯罪行为,应当不负刑事责任。(×)

14.未成年人犯罪主要还是自身原因,与社会环境的关联程度不大。( × ) 15.未成年人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和生活经历有限,所以一般而言,未成年人犯罪都不会受到刑法的处罚,而只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 × ) 16. 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分子所受到的刑法应当与犯罪事实相当,即坚持无罪不罚、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一罪一罚、数罪并罚、罚当其罪的原则。(√ ) 17.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 )

18.刑罚由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时依法裁定。( × ) 19.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岁的公民,实施了危害社会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20.未成年人参与赌博且屡教不改只是一种不良行为,没有法律责任。(×) 21.预防犯罪从自身做起,要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自觉控制不良心理的影响,自觉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

22、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是否真正具有法律意识的检验标志。(√ ) 23、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24、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加以控制的能力。(√ )

第五课 走好人生道路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D )。 A.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B.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C.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践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D.山路陡峭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2、下列名言古训中对解决人生矛盾最有指导意义的一项是( A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上善若水,大爱无声 D.剥削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志当存高远”意味着( C )。 A.人一定要有豪情壮志 B.人一定要有长远规划

C.理想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D.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努力 4、“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过程。”其含义是( C )。

①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奋斗 ②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③理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②④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A ). A.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思行合一

B.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C.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D.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6、关于“竞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竞争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B.竞争是自我发展的力量 C.竞争是在一定规则下的竞争

D.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中,竞争是前提 7、有位科学家说过:“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这说明( B )。

A.失败必然导致成功

B.要坚强而平和地对待逆境的磨练,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发展自己 C.失败是成功的一半

D.失败和成功永远不能统一

8、爱因斯坦说过一段有趣的话: “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威,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这启示我们要有( D )。

A.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B.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 C.无所顾忌的叛逆精神 D.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9、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一句是( A )。

A.只要认真、务实、乐观和进取,创造条件,化难为易,就能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作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10、“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蕴含的道理最接近的一句是( C )。 A.要正视生活中的矛盾 B.要积极化解矛盾

C.认真对待处理小事并持之以恒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11、下列属于生活理想的是( D )。 A.我希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B.我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C.我希望做一名有专长懂技术的技能工人 D.我希望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

12、下列不属于“进取”要求的是( B )。

A.自强不息 B.正确处理困难和挫折 C.朝气蓬勃 D.坚忍不拔 13、下列不属于“务实”要求的是( A )。

A.负责任地对待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B.寓远大理想于具体行动中 C.从小事做起 D.脚踏实地

14、人生态度的表现不包括( C )。

A.认识 B.情感 C.爱好 D. 行动 15、我们身处顺境时要做到( A )。

A.积极发展自己 B.卧薪尝胆 C.不抱怨 D. 坚强平和地对待磨练 16、人的社会性具体表现不包括( D )。

A.人是社会的产物 B.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C.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D.人具有自然属性

17、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了( B )。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2009年9月26日,连续数月辗转战斗在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战线上的重庆市公安局研究室民警程明,因过度劳累,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性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不幸光荣牺牲。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重庆市公安局给程明追记个人一等功。这说明( C )。

A.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19、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抢修保养,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难题,成了“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邓建军的事迹表明( C )。 A.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B.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20、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表明( C )。

A.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意见就是真理

C.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D.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21、下列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总是一致的 B.二者总是冲突的

C.个人利益是根本的 D.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别 22、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体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是( D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3、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含的哲理是( B )。

A.个体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成功 D.只有搞好个体,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4、关于幸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健全的身体是幸福的基石 B.乐观是幸福的源泉 C.有钱就有福 D.集体意识是幸福的空间 25、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B.社会性是人特有的属性

C.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表现 D.社会性是人和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26、关于“义”和“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公与私的关系 B.利他与利己的关系 C.金钱与朋友的关系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27、下列不属于“义不屈节”行为的是( D )。 A.纳正气于胸襟 B.不为个人钱财所累 C.不为个人官禄所忧 D.以自我为中心 28、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不包括( D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水平 29、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善于不断学习 B.形成全名学习、终生学习的社会风气 C.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D.是自然而形成的

30、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错误的是( B )。

A.人是两者的统一体 B.自然属性制约社会属性 C.人的自然属性经过了社会化改造

D.人的生理需求受到社会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制约 二、多选题(至少有两项选项)

1、 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同学们要做到( ABC )。 A. 在确立自己的理想时,不能脱离当前的现实

B. 理想应该建立在对自己素质、性格、特长、能力的全面客观分析基础上 C. 理想确立后,要从现在做起,重在实践 D. 理想确立后,就不用管它实施得怎样了 2、 关于顺境和逆境,正确的说法是( AB )。 A.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常事

B. 人生的旅途上,顺境和逆境总是交替出现的

C. 碰到顺境时,我们可以得意忘形;碰到逆境时,我们只有心灰意冷 D. 只有顺境对人成长有益,逆境对人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