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校本教材《古诗词鉴赏》 - 图文 下载本文

1、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5 / 14

2、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作者】: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台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剌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卢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 / 14

3、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① 更:古代的夜里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深夜。五更:就是即将天明,拂(fú)晓。 ② 男儿:男子汉。 ③ 黑发:借喻青少年。

④ 白首:白了头发(fà)。首:头。这里用来借喻老年。 【译解】

灯火不息的三更夜和鸡鸣报晓的五更之时,都是好儿郎勤奋读书追求知识的大好时光。年轻的岁月里如果不知道趁(chèn)早勤奋地学习,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才后悔没读书就太晚了。 【赏析】

这是一首饱含哲(zhé)理的劝学诗,诗人在诗中语重心长地告诫(jiè)后人:年轻时代一定要好好读书、勤奋学习,否则到年老后一定会后悔终生的。全诗言浅意深,道理通俗(sú)明了(liǎo),没有更多的铺垫(pū diàn)渲染(

xuàn rǎn),开门见山直涉(shè)主题,警(jǐnɡ)醒世人,是一首影响很大的劝学诗。

7 / 14

小娃撑(chēnɡ)小艇(tǐnɡ),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zōnɡ jì),

浮 萍(fú pínɡ)一 道 开。

4、池 上

白居易(唐)

【注释】

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wèi)南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他的诗想像鲜明,语言通俗,相传老太婆也能听懂。 ② 艇:轻便的小船。 ③ 解:懂得。 【译解】

一群娃娃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花,他们不晓得掩藏(yǎn cánɡ)踪迹,浮萍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水乡儿童的一个生活场景。全诗明白如话,情趣生动,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如在眼前。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