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三章 下载本文

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外界事物。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他又不是绝对独立的,如在生物本能上,人需要在社会中得到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与方法。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这种需要深深地打上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因此,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个人利益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地维护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

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和利用着自然。但是,人类对自然作用的加强,干涉自然的范围的扩大。人类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种类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到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学习思考】

1.谈谈如何有效处理自我身心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