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畜牧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下载本文

种,努力节约资源,做好表率。

3、重点发展DLY、PIC等优良品种。

(二)肉鸡良繁体系建设:重点建好特驱麻鸡良繁体系。 (三)奶牛、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在相如、锦屏、河舒设奶牛、肉牛冻精配种站,保证全县奶牛、肉牛良种配种需要。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蓬安县畜禽疫病检测中心

进一步完善蓬安县畜禽疫病检测中心,增加设备和人员,开展对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的监测和诊断工作,开展对肉类有害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检测鉴定,并开展对畜禽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和诊断。

(二)建立全县动物重大疫病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以蓬安县畜禽疫病检测中心为龙头,按照国家规范化建站标准,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完善乡镇、村的动物重大疫病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重大疫病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对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狂犬病等动物重大疫病执行强制免疫制度。一是制定各种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二是加强疫情监测;三是强化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四是做好各项防疫物资和经费的准备工作;五是按照“五不漏”和“五统一”的标准抓好动物重大

21

疫病的基地免疫工作,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季节性集中免疫、日常补免和市场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六是提高应急反应水平,完善“五强制、两强化”和“四不一处理”的措施,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三、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一)液体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在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的基础上,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大型沼气池,在大量获得清洁能源的同时,对液体粪污进行无害处理和发酵腐熟处理,有效杀灭粪污中的有害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使之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对有机肥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将沼液经封闭和自成体系的输粪管道输送到养殖场周围种植基地的储粪池储存,并配备污水泵等相关设施,以方便农户利用。输粪管道的走向、长短,以及储粪池的位臵和大小,根据周围农作物种类和面积来确定。

(二)畜禽固体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为提高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减少畜禽粪便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运输成本,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根据其规模大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畜禽固体粪便预处

22

理车间,同时建立全县畜禽固体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形成全县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网络。

1、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固体粪便预处理车间,采取厌氧或好氧发酵等生物工程技术,对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进行发酵腐熟、除臭并干燥,同时将畜禽粪便的含水量从80%以上降低至20%—30%,将畜禽粪便生产成为有机肥料的半成品,以解决畜禽粪便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运输成本,也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增加了收入。预处理车间同时承担周边中小养殖场(户)的畜禽固体粪便处理任务。

2、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畜禽固体粪便预处理车间的基础上,建立全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全县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经预处理的半成品,根据我县土壤N、P、K含量情况,通过测土配方和精深加工生产成各种专用生物有机肥料,为我县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大量生物有机肥源。

四、养殖基地建设 (一)生猪

1、能繁母猪基地。长梁、利溪、三坝及七个区所在地乡镇,每个乡镇发展能繁母猪6000头以上,2010年能繁母猪存栏5万头以上,2015年能繁母猪存栏8万,到2020年能繁母猪存栏10万头以上。

23

2、肉猪基地。27个基地乡镇,重点乡镇12个,共39个。到2010年出栏量达每乡镇2万头以上,到2020年全县出栏生猪200万头。

(二)家禽 1 、鸡

(1)在相如、徐家、金溪、巨龙、锦屏、河舒、利溪、杨家、罗家、兴旺、正源、长梁、两路、龙云、金甲、骑龙、诸家、茶亭、平头、石梁、鲜店、新园、碧溪、柳滩、济渡、海田、天成二十七个肉鸡基地乡镇重点发展以三黄、艾维菌、固始、特驱麻鸡为主的优质肉鸡品种。全县其余十二个乡镇重点发展以海兰、尼克为主的优质蛋鸡。

(2)以四川特驱家禽养殖公司为依托,向全县年提供优质肉鸡商品苗2500万羽,在罗家新建一个年提供鸡苗1000万羽的优质蛋鸡繁殖场,将我县打造成川东北地区最大的优质商品鸡苗供应基地,保障我县及周边县、市(区)的鸡苗供应。

(3)组建家禽养殖协会。在全县和优质禽重点乡镇分别组建家禽养殖协会,主要负责辖区禽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相关养殖信息的传递、资讯和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工作,紧密联系养禽业主(农户),为他们出谋划策,确保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4)以科技为支撑,以国家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强养禽业主(农户)的养殖技术培训,使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