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下载本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须知

一、实验课的目的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际工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前

1.课前认真预习本次课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器材、步骤、操作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做到充分理解。 (二)实验时

1.对照实验指导书,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循序操作,不得进行与本实验无关的任何活动。遵守课堂秩序,保持实验室肃静,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认真、细致地工作作风。

2.爱护实验器材、模型和标本,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遇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以便及时修理和更换,不得自行拆卸、修理。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

3.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本组同学分工合作,多项工作应轮流担任,务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和操作机会。

4.仔细观察、体会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感受,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内容,认真思考。 5.同学间在人体上进行实习操作时,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严禁相互逗闹,发扬友爱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验后

1.整理实验仪器、器材,并及时归还。如有短缺、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离开实验室前,应逐一检查电源、水源开关,进行必要的卫生清扫,关闭门窗,确保实验室整洁、安全。

2.整理实验记录,作出实验结论,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一)实验报告是报告人实际操作、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报告内容应实事求是,文字、图表应力求准确、简明,按时送交指导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

1.实验方法、步骤,一般可不做描述。如遇实验仪器、器材或方法临时有变更时,可做简要说明。

2.实验结果,应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测)的现象、数据,实事求是地、准确地记述。数据应注明具体的数值和单位,有的数据和结果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可采用表格或绘图形式表示。

3.分析和评定应根据所学习过的理论和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并指出实验结果的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意义。如出现非预期的结果,应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评定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出的一般的、概括性的判断,此评定应接受所学习过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评定应与实验结果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否则实验评定不能成立。 4.实验报告的书写应符合规定要求,文字叙述力求准确、简炼;字迹清楚、工整,所列图表、数据要规范、准确,并保持卷面整洁。

实验一 体型的测定(希斯-卡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体型测定的方法

2.掌握常见体格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熟悉体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体型是指人体的外形特征。希斯-卡特把体型分为三类,每类有一代表的成分,并制定了体型3个成分的评分表,第I成分可以通过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及髂骨上3处的皮下脂肪的厚度来确定的。第II成分是根据上臂及小腿肌肉的发达程度及全省骨骼发育的程度来确定。第III成分是根据身高体重的关系确定的。该法是根据三成分分值的关系确定人体的体型的。

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身高体重计;皮褶厚度计;软尺;测径规等。 实验过程及步骤: 1.体格测量

1)身高、体重,2)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及髂骨上3处的皮褶厚度,3)肱骨和股骨的骨径。

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查表各胚叶对应的分值。 3.绘制体型分布图

4.根据体型分布图找出自己属于何种体型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处理:

身高:________cm; 第I成分分值____________; 体重_________kg; 第II成分分值___________; 上臂部皮褶厚度_________mm, 第III成分分值___________; 肩胛部皮褶厚度__________mm; 髂部皮褶厚度__________mm;

上臂围______cm X=III-I=________

小腿围__________cm Y=2II-(III+I)=_______

肱骨骨径_________cm 再根据教材P108,图3-25体型分布图, 股骨骨径_________cm 把(X,Y)构成的点标记在分布图上。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体型分布图,我的体型属于____________型。 分析:

1.体型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发育特征,可以估算身体结构和组成,对运动员的选材有直接的帮助。许多专项运动成绩与体型有明显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专项,谈谈自己的体型是否适合自己的专项。 3.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二 身体成分的测定(生物电阻抗法)

试验目的:

1.掌握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 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对外加电流场具有不同的导电作用,当在人体表面加一固定频率的低电直流电时,含水70%以上的肌肉组织是良好导体,而含水较少的脂肪组织近似为绝缘体,通过测出阻抗值可以计算出身体成分。生物阻抗分析仪用于人体分析是基于人体为规则的圆柱状几何外形的理论模型。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平方成正比,与导体体积(V)成反比,及

是导体的电阻率。把该公式应用于人体,的近似的经验公式:

式中ht为身体高,R为身体总电阻。

基于此,得到非脂肪组织的含量(FFM),同时得出身体脂肪比率(BF%),其基本公式为: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人体成分分析仪;打印机;电脑等 实验过程和步骤:

1.测试前先让仪器预热5-7分钟,受试者不能站在台板上,以免影响灵敏度。

2.输入姓名、学号、身高等。

3.受试者光脚站立在仪器台板上,手握把柄自然下垂。然后开始测试。 4.数据收集,受试者离开台板,打印有关数据。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处理:

真值/测量值 体重 脂肪 水分 肌肉

实验结果分析:

1.脂肪重量__________ 脂肪百分比_______________ 2.去脂体重___________。 分析:

1. 测定体成分的意义

2. 结合我国青年男子体脂百分比(一般在10~15%,女性为20~25%)判定自己的体脂成分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

实验三 体成分的测定(皮褶厚度法)

[目的]

掌握测定皮褶厚度测定法,并用以推测人体脂肪量。 [原理)

身体成分可分去脂体重和身体脂肪两种,去脂体重包括体内所有的非脂肪组织,如骨骼、水、肌肉、结缔组织和牙齿等。目前测量体脂方法有直接和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很多,其中以皮褶厚度和水下秤重法较为实用,前者有快速,简便和易行的特点。以皮褶厚度求得体密度,然后按布罗兹克(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求体脂总量和去脂体重。 [对象)

学生或运动员。 [器材]

皮脂厚度计。 正步骤) 1,仪器校正

(1)校正皮脂厚度计指针刻度:合上钳口,看指针是否停在“0”位,如果不在“0”位,可用手轻轻转动刻度盘,使指针对准“0”位。

(2)校正压强:指针校至“0”位后,再检查钳口压强是否合乎要求。检查方法如图8—l所示。左手持皮脂厚度计使之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侧臂顶段小孔中挂上重200g的砝码,使下测臂基部与顶端的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观察圆盘内指针的偏离情况。若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表明两接点间的压力符合10g/mm的要求,若指针超过25mm,表明接点压力不足,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增加压力至15~25mm。反之,若指针不到15mm,表明压力过高,须转动压力调节旋钮校正指针至规定的范围内。指针允许有±5mm的误差。 2.测量方法 受试者应着装背心,短裤,自然站立。检测者右手紧握卡钳手柄,并使两半弓形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者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捏紧提起,两指间相距3cm左右,但不应连带该部位的肌肉。为避免皮褶中连带肌肉,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肌肉,此时,如有被提起的肌肉即可滑脱也可捏起皮褶后向上提两下。然后,将张开的皮脂厚度计从距离手指捏起部位lcm处钳入皮脂厚度计既不要接近皮褶底部,又不要接近顶 部。松开把柄待指针停住后即记录度数。每名受试者重复测量2次,以2次的平均数记录之。两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不应超过5%。

3.测量部位 一般在上臂部、背部和腹部。

(1)上臂部:在右上臂肩峰顶至鹰嘴突连线的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上。

(2)背部:在右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约1cm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角。 (3)腹部:在脐的右侧2cm处。

(4)髂部:髂嵴上缘与腋前线交界处,方向稍向下前方倾斜。 4.计算身体成分 (1)计算人体密度

已知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推测公式如下:

成人:男:D=1.0913-0.00116X 女:D=1.0897-0.00133X(D为体密度,X为背部和肱三头肌部皮褶之和mm)

(2)计算体脂百分比

利用上述公式推算出的体密度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出体脂%。 (3)计算体脂重量: 体脂重量=体脂%×体重 (4)计算净体重

净体重=体重-体脂重量

2

[注意事项]

1.测量时,左手捏皮褶时要用力均匀,并保持恒定。 2.皮褶厚度计的位置要正确 3.捏皮褶时不要连带肌肉

4.测量过程中,皮褶厚度计要经常校正。 [应用和评价]

身体成份的测量,可以反映人的营养状况和体质水平。所以,通过测量人体身体成份,不仅可以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而且还能为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科学指导膳食营养、有效控制体重和对训练过程进行医学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试验作业]

将全班同学所测得的数据,按不同的性别,专项和训练程度进行统计。

实验四 心肺机能测评

实验目的

1.掌握心肺机能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心肺机能通常通过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等指标进行反映的。一般是通过定量负荷后和安静时的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反映。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心率遥测仪,血压计,心功能测定仪,肺功能测定仪 实验过程和步骤

1.安静时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的测定

2.定量负荷后心率的测定(测定30s,1min,2min,3min,5min的心率和血压)。 3.5次肺活量实验(连续测定5次肺活量,间隔15s,包含吹气时间) 4.心功能测定仪测定心功能。 5.肺功能测定仪测定肺功能。 测量结果记录:

针对测量过程中需记录的数据进行记录 测量结果分析

1.通过心率、血压和肺活量进行心功能的评定。 2.通过心功能测定仪测定结果进行评定 3.通过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结果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