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 - 精品资料 下载本文

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卫生部组织制订全国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确定培训基地,并负责培训各省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师资骨干队伍;各省制订本地区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到2010年,100%的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完成岗位培训;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内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和实施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任职标准,明确职责,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护理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2005年,卫生部制订并颁布医院护理质量指导性评价指南;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开展评价工作。到2008年,全国85%的二、三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2010年,全国100%的二、三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

6、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服务功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方式,为人民群

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

加强社区护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每万人口3—4名。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在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机构和功能的改造中,通过以补充知识为主的转岗培训,加速临床护士向社区护士的转化;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继续教育。同时,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在职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7、推进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进一步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

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精神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注重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8、发展中医护理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

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9、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