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知识点新 下载本文

14、湿热疫与暑燥疫的区别 15、湿热疫与湿温的区别。 16、暑燥疫与暑温的区别。 17、主客浑受的含义 18、干霍乱的概念

19、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辨证治疗 ①卫气同病(增损双解散应用) ②邪遏膜原(达原饮应用)

③清浊相干(蚕矢汤、燃照汤应用) ④秽浊闭郁中焦(玉枢丹、行军散应用) ⑤疫困脾土(胃苓汤应用) ⑥疫漫三焦(甘露消毒丹应用) ⑦邪传阳明(白虎汤、大承气汤应用) ⑧疫毒充斥(清瘟败毒饮应用) ⑨正衰邪恋(三甲散应用)

第十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1、叶天士生平 2、《温热论》版本

3、叶氏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

4、原文1条中“首先犯肺”虽然是温病的好发部位,但主要是指风温、秋燥等病。 5、对“逆传心包”的认识。

6、“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一语的含义。

7、原文8条中“汗之”、“到气才可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的意义及药物。 8、原文2条“邪尚在肺”的病位是指肺卫。 9、“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的实质。

10、原文2、3条中“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与“伤寒多有变证,而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并无矛盾,前者指伤寒温病传变有迟速不同,后者指伤寒与温病挟湿证的不同。

11、两阳相劫的致病特点。 12、浊邪害清的病理

13、原文6条中“益胃”的含义。

14、原文7条温邪挟痰湿留于三焦治疗与伤寒少阳病的不同。

15、原文10条,从病理、治则及不可下之指征分析湿温与伤寒里结的不同。 16、叶氏论述湿热证下法。

17、原文9条中叶氏论体质因素在湿邪转化中的意义。

18、 “温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含义。 19、原文5条斑出热不解的病理、治则、方剂。 20、“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含义。

21、“开泄”、“苦泄”的区别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1、薛生白生平 2、《湿热病篇》版本

3、原文1条湿热证提纲的内容

4、湿热证二经之表、二经之里的病位及主症。

13

5、原文2条阴湿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6、原文3条阳湿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7、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气分证治。 8、原文14条浊邪阻闭上中二焦的证治。 9、原文8条讨论湿热阻遏膜原的辨证用药。 9、原文12条讨论湿邪极盛治疗。 10、原文10条薛生白论治湿方法。 11、原文13条湿渐化热、余湿尤滞证治。 12、原文12、10、13条舌诊鉴别。 13、原文37条热多湿少证治。 14、原文11条湿流下焦证治。 15、薛生白论湿热证后期调理。 16、暑湿伤肺证治。 17、湿热致痉证治。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篇》

1、吴瑭生平 2、《温病条篇》版本

3、上焦1条温热证提纲的内容 4、温病的范围及病因。

5、上焦2条温病的发病部位及受邪途径。 6、上焦3条温病太阴病脉证。 7、上焦4条温病初起证治及禁忌。 8、上焦6条风热犯肺证治。 9、上焦7条肺胃热盛证治。 10、上焦9条白虎汤治疗温病用法。 11、上焦11条肺经血分证辨治。

12、上焦17条温病厥证产生的机理治法。 13、上焦43条湿热初起治疗宜忌。 14、上焦24条暑温兼表寒证治。 15、上焦38条伏暑气分兼表实证治。 16、中焦1条阳明温病提纲。

17、中焦3条阳明温病小承气汤用法。 18、中焦5条阳明温病谵语证治。 19、中焦11条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治。 20、中焦17条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证治。

21、中焦58、59、60、61、62条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证治。 22、中焦63条湿热蕴阻中焦气分的治疗宜忌。 23、中焦56条湿热弥漫三焦证治。 24、下焦1条温病后真阴耗伤证治。 25、下焦16条误治阴衰,风动欲脱证治。 26、下焦35条温病后胃阴未复的治疗。 27、杂说外感内伤治则的区别。

28、三焦温病的治疗大法。

14

篇 次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绪论 温病的概念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常见诊法 温病的治法 温病的预防 温热类温病 风温 春温 暑温 第七章 秋燥 教学内容 2 2 2 4 6 5 1 1 1 1 课时数 总 论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2 16 1 11 1 1 1 1 10 1 0.5 0.5 4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临床运用指导 温疫类温病 湿热疫 暑燥疫 温疫温病主要证治 临床运用指导 2 1 1 1 4 2 自学 4 4 4 72 12 14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临床运用指导 湿热类温病 第八章 各 论 温毒类温病 第九章 湿温 暑湿 伏暑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临床运用指导 大头瘟 烂喉痧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篇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温热论》 《湿热病篇》 《温病条辨》 总 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