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与电务结合部知识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工电相关设备基础知识

铁路工务、电务部门是铁路运输业的两大基础部门,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特点。但是,在道岔及其转换设备、轨道及轨道电路设备上,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养护维修,工务部门和电务部门都必须相互配合,密切协作。随着工电设备的发展、更新,工电两部门间的联合作业面和作业量不断扩大,因此,双方学习熟悉的一些相关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协作对方的设备性能,显得特别重要。此主要是为工务参考,所以有关工务基础知识不做详细介绍,重点从电务相关基础知识讲起。

第一节 电动转辙机

道岔转换设备分为手动和动力两大类。手动道岔转换设备有弹簧扳道器、带柄道岔表示器、道岔握柄和带电锁器道岔握柄等。其附属设备有道岔(脱轨)表示器、各种拐肘、转换锁闭器、乙端密贴检查器、导管装置等。由于我国目前已有90%左右的车站为电气集中联锁车站,故手动道岔转换设备基本淘汰,本读本不再详细论述。动力道岔转换设备指的是电动转辙机、电空转辙机和电液转辙机,本节重点介绍电动转辙机。 一、电动转辙机的用途

电动转辙机是电气集中车站与驼峰调车场用以转换道岔的设备,其基本功能是:

1.转换道岔位置。根据操纵人员的意图,以单操或选路方式将道岔转向定位或反位位置。

2.道岔转到定位或反位位置后,实行机械或电气锁闭,防止外力转动道岔。

3.正确反映道岔位置。当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自动给出与道岔实际位置相对应的表示。

4.道岔被挤或因故在四开位置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

我段使用最为普遍的电动转辙机是ZD6、ZY4型和可动心的ZYJ7型电动转辙机。

1

二、ZD6型电动转辙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

ZD6型电动转辙机由电动机、减速器、摩擦联结器、主轴和锁闭齿轮、动作齿条、表示杆、自动开闭器等部件组成,见图1-3。

ZD6型电动转辙机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的作用: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电动转辙机的动力装置,一般采用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电源由信号楼提供。根据车站操纵人员的意图,由信号楼给电动机送出正极性或反极性的电流,使电动机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2.减速器。减速器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其作用是: (1)降低电机转速,获得驱动尖轨所需的转矩。

2

(2)当停电或故障时,其输入轴头部方棒供手摇转动道岔。 3.摩擦器联结器。摩擦联结器是联结主轴和减速器的装置,除起连接作用外,还有两个作用:

(1)道岔转换完了时,动作电路被切断,电动机因惯性关系不可能立刻停转。这个惯性动能消耗于摩擦带上,保护了机械传动部分。

(2)当尖轨在转换中途受阻时,负荷超过一定限度,减速器内齿轮在摩擦夹板内空转,断开道岔尖轨和电动机的联系,使电动机继续旋转,不致被烧毁。

4.转换锁闭装置。主轴、锁闭齿轮、动作齿条等组合成转换锁闭装置,其作用是: (1)将减速器输出的旋转力矩变换成改变道岔开通位置所需的水平推(拉)力; (2)道岔在开通位置,即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实现内部机械锁闭。

5.接点转换装置。表示杆和自动开闭器等部件组成接点转换装置。

自动开闭器的作用是在表示杆的配合下,在电动转辙机启动时,切断原位置的表示电路,并接通能使电动机向反方向旋转的启动电路;当道岔转换到位,实现锁闭后,切断原启动电路,使电动机停转,同时接通新位置的表示电路。

表示杆通过电动转辙机外部的表示拉杆与道岔尖轨连接,其作用是在自动开闭器的配合下,检查和监督尖轨的密贴状态;配合自动开闭器完成接点的转换;当道岔被挤时,顶起检查柱,切断道岔表示电路。

6.挤岔保护装置。齿条块和动作杆通过主、副挤切销,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在正常情况下,动作齿条完成道岔的转换;挤岔时,挤切销被切断,使动作杆和齿条块脱离,且把移位接触器顶起,切断表示电路,从而保护了其他机械部件。 三、ZD6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

图1-4所示为ZD6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图。

3

ZD6型电动转辙机工作原理

图中各机件所处的位置,假设为定位(左伸出或右拉入),当操纵道岔向反位转换时,其工作过程如下:

来自道岔控制电路的启动电流,通过电缆线路,经自动开闭器的11-12接点,接至电动机,使其向反位方向旋转。

电动机的旋转,通过齿轮带动减速器旋转。减速器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和电动机一致。

输出轴通过摩擦联结器和主轴实现软性联接,所以主轴也随输出轴旋转。

主轴旋转带动锁闭齿轮旋转。锁闭齿轮拔动动作齿条向右移动,

4

带动道岔尖轨向反位方向转换,直至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当尖轨密贴后,道岔锁闭,自动开闭器的11-12接点断开,切断动作电流,电动机停止旋转。

道岔由反位向定位转换时,工作原理相同,只是自动开闭器的启动接点不一样。

在道岔转换过程中,道岔表示接点的动作过程是这样的:当电动机刚旋转时,自动开闭器的33-34接点断开,切断了定位表示电路;同时接通了41-42接点,为使道岔恢复定位准备条件。当道岔转换到反位,完成锁闭后,在表示杆的配合下,自动开闭器在切断动作电流后,立即接通反位表示接点33-24。在道岔尖轨转换过程中,道岔始终无表示。

在电动转辙机完成道岔转换的过程中,在接通表示前,曾经过三个阶段:解锁、转换、锁闭。解锁的过程就是道岔启动时,使锁闭齿轮上的锁闭圆弧离开动作齿条的削尖齿面,同时密贴调整杆走完空动距离;锁闭的过程就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使锁闭圆弧面与削尖齿面重合。

电动转辙机在转换道岔过程中,各部件的动作顺序可表达如下: 电动机→减速器→主轴→锁闭齿轮→齿条块→动作杆→尖轨。 四、各类型转辙机性能

各种类型转辙机性能见表1-6 主挤切副挤切额定 动作杆 表示杆 转换 摩擦电流 摩擦电流 序 销 销 型号 负载 动程 动程 时间 A A 号 抗挤岔抗挤岔㎏ ㎜ ㎜ S 单开<1.4 交分>1.4 力 力 3kN±3kN±1 ZD6 250 156+2 86~167 3.2 2.0~2.9 2.6~2.9 200N 200N 3KN±3kN±2 ZD6-A 250 165+2 86~167 3.8 2.0~2.9 2.6~2.9 200N 200N 3KN±3kN±3 ZD6-D 350 165+2 70~167 5.5 2.0~2.9 2.6~2.9 200N 200N 5KN±4 ZD6-E 600 190+2 70~196 9.0 2.0~2.5 9KN 200N 145~185KN±5 ZD6-F 450 130+2 6.5 2.0~2.5 9KN 5 200N 6 ZD6-J 600 165+2 2.0~2.5 3KN±5kN±

5

200N 200N

第二章

第一节 更换铺设道岔施工配合

在更换和铺设道岔施工时,工务和电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从设计定位、预铺组装到调试开通,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加强协作。工电配合最关键的是道岔转换设备的施工配合。

一、道岔转换设备施工配合

道岔转换设备是引导机车车辆从一条线路进入另一条线路的设备。

道岔转换设备应能保证道岔转换灵活、锁闭可靠、表示正确。道岔铺设、更换、整治后,工务和电务部门应对转辙部分和转换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和检查,包括尖轨密贴、电动转辙机表示缺口、摩擦电流、轨道电路绝缘性能等。

(一)工务部门的配合项目和要求

安装转辙机以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如道岔型号、基本轨类型、轨距、尖轨开程、岔枕位置、道岔方正、新设道岔铺设情况、原转辙设备情况等。通过调查,做好记录,不符合要求者,由工务部门进行调整。

1.道岔型号及轨距:道岔型号不同,尖轨的长度和尖轨理论尖端处蝗轨距也不同。尖轨长度为6250mm及以上者,尖轨理论尖端在实际尖端前50mm处,尖轨尖端处的轨距一般都要加宽。在测量电动转辙机基础角钢尺寸时应引起注意。

2.道岔钢轨类型:根据钢轨类型选定角形铁;

3.尖轨开程:ZD型转辙机的安装动程为156mm时,道岔尖轨开程应调整在142~151mm。

4.整组道岔调整方正:在安装电动转辙机之前,必须使整组道岔调整方正。整治的内容有:一是尖轨第一连接杆改造;二是尖轨与基本轨密贴调整;三是尖轨方正;四是消灭尖轨反弹。

5.有关枕木位置调整:普通单开道岔安装ZD6电动转辙机时,尖轨第一连接杆中心与尖轨端枕木中心的距离以330mm为宜;与岔

6

道岔施工配合与道岔病害联合整治

心端枕木中心的距离以285mm为宜。具体以图纸为准。

6.新设道岔按设计铺设到位,部件完整。

7.原有转辙设备安装情况:原有的转辙设备占据电动转辙机安装位置时,应根据现场情况拟定移设方案。 (二)对电务部门的配合项目和要求

1.转辙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定型安装图的要求。

2.检查道岔岔尖前后爬行量最大不超过20mm。枕木应不影响基础角钢、密贴调整杆及表示杆的安装和调整。

3.电动转辙机的动作杆与密贴调整杆安装在一直线上,与表示杆、道岔第一连接杆平行。

4.基础角钢应与直股轨道垂直,角钢垂直一边要尽量靠近枕木,转辙机应与基础角钢垂直。

5.基础角钢应平直无弯,有足够的强度,角形铁应与钢轨密贴(腹部除外)

6.密贴调整杆动作时,空动距离应大于5mm;各种连接杆的调整螺扣露出螺帽外的信余量不小于10mm。

7.所有通过轨底的杆件,距钢轨底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0mm。 8.各部绝缘安装正确,无遗漏,无破损;各部螺栓应坚固。 二、工电配合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在道岔施工中,轨距的调整和安装装置的安装,道岔尖轨的开程调整和密贴调整杆空动距离的调整是工电配合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调整道岔尖轨轨距及电动转辙机安装装置的安装

列车经过道岔的曲股时,由于转辙角的影响,基本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道岔尖轨尖端处的轨距变化大,需要经常进行整修。但是,基本轨轨腰上装有L铁,它把钢轨和安装装置的角钢架连接且固定在一起。所以若要调整轨距,必须拆装电转机的安装装置,这样不但费工,更重要的是影响电动转辙机的正常工作。

安装装置角钢架的主要作用是安装固定电动转辙机,而不是保持轨距,所以对于L铁的形状和安装要求不严,L铁和轨腰间不密贴,加上工务设备的原因,致使尖轨尖端轨距不稳定。

因此,在道岔施工时,工务在调整轨距的同时,应设置绝缘轨距杆(有的路局已这样做了);电务应改进L铁的形状,提高安装要

7

求,使L铁与轨腰能靠严顶紧,使电动转辙机安装装置对轨距的保持起一些辅助作用。

在联合整治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即在L铁和轨腰间加垫片,使垫片与L铁坚固连成一体,不降低L铁的连接强度。

(二)调整道岔动程和密贴调整杆拉杆空动距离

道岔动程由工务调整,密贴调整杆拉杆(简称拉杆)空动距离由电务调整。两种调整工作相互关联和影响,必须联合进行。

所谓道岔动程,就是扳动尖轨时,尖轨移动的距离。尖轨扳离基本轨后,尖轨尖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就是道岔的动程,也称开度。动程数值在第一连接杆中心线处测量。《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直尖轨的动程为142mm,曲尖轨的动程为152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的动程为180mm,12号提速道岔的动程为160mm。

尖轨动程数值,必须保证最小轮背距和最小轮缘厚度的轮对能够顺利通过转辙部分,而不撞击尖轨工作边,如图2-1所示。 图2-1 道岔动程与轮对的关系

拉杆动程是电动转辙机动作杆的动程。不同类型的电动转辙机,其动程也不同,但都必须大于曲尖轨最小动程。拉杆动程数值,减去道岔动程数值,即是拉杆在杆架内的空动距离,如图2-2所示。 图2-2电动转辙机拉杆杆架内空动距离

8

一般要求拉杆空动距离不得小于5mm。空动距离的作用是,减少转辙机启动电流,顺利完成解锁。

道岔的动程越大,则拉杆的空动距离越小,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有些类型的电动转辙机拉杆构造动程较小,如ZD6-A250/152型电动转辙机,拉杆动程仅152mm,再加上安装时各部尺寸的影响,使拉杆杆架内空动距离就更小了,甚至不能保证5mm的数值,不得不减少道岔的动程,因而隐藏了不安全的隐患。

因此,安装电动转辙机施工时,工务应首先按规定调整道岔的动程,电务要精确测量各部安装尺寸,尽可能增大道岔动程和拉杆动程的差数,以保证拉杆杆架空动距离。

对道岔和拉杆动程不符规定数值的道岔,工电两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早解决设备病害。调整的原则应是:若道岔动程大,拉杆架空动距离小,则缩小道岔动程到规定的最小限度值,使拉杆空动距离增大;若道岔动程小,拉杆动程大,则缩小拉杆空动距离,增大道岔动程;若道岔动程和杆架空动距离都小,则应拔正道岔方向,重新调整电动转辙机各部安装尺寸;对极个别不能保证拉杆空动距离的道岔,应把道岔动程调整到规定的最小数值,采用窄型杆架,或切削杆架侧边来增加空动距离。

第一节 道岔尖轨转换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道岔尖轨在电动转辙机的作用下,由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转换,直至与基本轨密贴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那就是主动的推(拉)力,被动的尖轨转换阻力和尖轨密贴力。分析这三个力的产生、变化和相互关系,是道岔联合整治的理论基础。

一、推(拉)力

9

道岔尖轨受到的推(拉)力是电动转辙机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而产生的,它通过电动转辙机的齿条块、动作杆和外部的密贴调整杆作用到尖轨上。

推(拉)力是一个主动力,力的方向与尖轨位移的方向相同。推(拉)力克服尖轨转换阻力,使尖轨产生位移,实现道岔的转换。

每一组道岔转换时实际所需的推(拉)力取决于该道岔的转换阻力。转换阻力越大,所需电转机输出的推(拉)力也越大。

电动转辙机能输出的最大推(拉)力就是它的额定负载。如ZD6-D型电动转辙机的额定负载为3432N,它能产生的最大推(拉)力就是3432N。

推(拉)力的大小可以间接地由电动机的电流来反映。

电动转辙机带动道岔尖轨转换过程中,流过电动机的电流,就是电动转辙机的工作电流。工作电流的大小间接地反映了道岔在转换过程中推(拉)力的大小,也间接地反映了道岔转换阻力的大小。 工作电流在标准范围内越小越好,但不得小于0.8A。

二、转换阻力

尖轨在转换过程中产生阻力叫转换阻力,它与推(拉)力的方向相反。转换阻力由下列因素产生:一是尖轨与滑床板间的相对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这个力与尖轨的重量、尖轨与滑床板间接触面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二是尖轨和连接杆组成的框架因转换变形而产生的变形阻力,这个力与框架结构有关;三是尖轨平移时,由于推(拉)尖轨而产生的反弹力,这与尖轨的长度、尖轨根部联结方式、尖端和滑床板的接触状态等因素有关;四是锁闭前克服尖轨绷劲的反弹力;五是特殊的卡阻力,如尖轨和基本轨的肥边,尖轨与基本轨间有或上、或下的卡阻现象等;六是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时,基本轨的横向阻力。

这些阻力不是同时发生的。当道岔尖轨在移位过程中,前三种阻力同时发生;当道岔无肥边、无卡阻现象时,就没有特殊卡阻力;当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时发生了横向阻力,若尖轨有“绷”劲,就发生反弹力。

各类道岔都有理论转换力(见表2-1),它反映了道岔的正常转换阻力。

从道岔转换阻力的发生可看出,道岔转换阻力的大小取决于道

10

岔的结构、施工工艺、维修质量等诸多方面,它对道岔正常转换的影响很大。所以尽可能地减小道岔转换阻力是工电联合整治的主要目的。

各种道岔的理论转换力,见表2-1。

各种道岔的理论转换力 表2-1 图号 TB402-75 TB403-75 TB404-75 TB405-75 专线4141 专线4144 专线4147 4115 专线4102 专线4128 道岔名称 尖轨特征 mm 43㎏/m钢轨9号 活接头 6250尖轨转辙器 43㎏/m钢轨9号 活接头 7700尖轨转辙器 50㎏/m钢轨9号 活接头 6250尖轨转辙器 50㎏/m钢轨9号 活接头 7700尖轨转辙器 50㎏/m钢轨9号 尖轨长6250 625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50㎏/m钢轨9号 尖轨长7700 770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50㎏/m钢轨9号 尖轨长1130 113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60㎏/m钢轨9号 尖轨长6250 625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60㎏/m钢轨9号 尖轨长7700 770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60㎏/m钢轨9号 尖轨长1130 1130尖轨转辙器 AT轨、活接头 FI N 946.6 (96.58㎏f) 1190 (121.43㎏f) 1000.6 (102.1㎏f) 1329.3 9135.64㎏f 1176 (120 ㎏f) 1372 (140 ㎏f) 3822 (390 ㎏f) 1470 (150 ㎏f) 1470 (3920㎏f) 3920 (400㎏f) FS N 1500 (153㎏) 1650 (168.3㎏f) 1750 (178.5㎏f) 1800 (183.6㎏f) 1764 (180 ㎏f) 2058 (210 ㎏f) 5733 (585㎏f) 2205 (225㎏f) 2205 (225㎏f) 5880 (600㎏f) 注:F1为理论转换力;Fs为转换力的置信上限值.

三、尖轨密贴力

当转辙机输出的力克服了各种阻力,使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在增加的力为密贴力。

当道岔转换到位,处于锁闭状态时,尖轨对基本轨必须有一定的密贴力,以确保列车通过尖轨时,尖轨可靠地密贴基本轨。

若尖轨有绷劲的反弹力,则尖轨的密贴力将增大。设尖轨无反

11

弹力时的密贴力为A′,尖轨有反弹力时的密贴力为A″,尖轨的反弹力为X,则尖轨有反弹力时的密贴力为:

A″=A′+X

所以,尖轨密贴力的大小与尖轨“绷”劲的反弹力、特殊卡阻力等有关。调整密贴力调整杆的螺栓,可调整密贴力的大小尖轨密贴力的大小也可间接的用电流大小来反映,这时的电流就是锁闭电流,也叫密贴电流。

密贴力太大,有可能使4㎜锁闭,或者使道岔不能启动,或电动转辙机空转等,使转换设备发生故障。所以合理调整密贴力,也是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节 道岔病害及整治

从道岔尖轨在转换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可看到,尽可能减小道岔转换阻力是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目标之一。工务部门针对道岔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找出了对道岔工电结合部质量影响教大的“绷、卡、爬、松”四个方面的问题。下面从分析“绷、卡、爬、松”现象入手,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治措施,克服道岔病害。

一、“绷”的问题 “绷”,主要是指尖轨框架处于自由状态靠向基本轨时,存在反弹现象。这种反弹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连结杆与基本轨密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结杆处先于第一连结杆与基本轨密贴。

产生反弹现象的原因有: 1.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2.尖轨框架组装不合标准。若尖轨的三根连结杆的长度不符合安装标准,则尖轨框架间将产生内部应力。

3.基本轨框不符合标准。岔头不方,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弯折点不标准。

4.尖轨跟端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栓不起作用。

5.尖轨中、后部滑床扳过硬,造成尖轨在移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12

前三个是出现上述第二“绷”现象的原因。 克服“绷”现象的整治措施有: 1.整直尖轨或更换尖轨。

2.按标准调整三根连结杆的长度。从前向后调整,如有误差,可采取加垫或磨削的方法进行调整,一般道岔连结杆长度见表2—2。

道岔连结杆长度 表2—2 钢轨类道岔方钢 第一拉第二拉第三拉型㎏/m 型号 mm 杆mm 杆mm 杆mm 9号 1020 1051 1089 43 12号 1015 1042 1072 1089 9号 1004 1030 1068 50 12号 1015 1021 1051 1068 9号 1004 1042 1089 60 12号 963 1012 *1084 注:*为第二方钢。 3.方正岔头接头,拔直直股方向。

测量调改两基本轨控制点间的距离,以60㎏/m钢轨12号道岔为例,第一连结杆处为1441mm,第三连结杆处为1499mm,尖轨跟端处为1642mm,曲基本轨第二弯折点处为1506mm。

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用2m弦量。第一弯折点矢度为5.7mm,第二弯折点矢度4.1mm,当误差越过±1mm时,应重新弯折。

4.更换台螺栓,更换间隙铁,或在台螺栓上加垫。 5.锛砍削平木枕,降低滑床板高度。 6.调整各部轨距,并进行转辙性能测试。 “绷”的现象是尖轨密贴于基本轨时发生道岔故障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也是最不易诊断原因的,所以这是工电联合检查的重点。

检查道岔“绷”现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设于车站控制台的电流表进行检查。单独操纵道岔,观察道岔的工作电流和锁闭电流的变化,若工作电流与锁闭电流之差超过0.3A(经验值)时,就说明这组道岔存在“绷”的现象。

这里用的电流表是经过改装的电流表。即将原来大刻度的控制台电流表改为在3.5A测量范围内为精确细分刻度(满量程不变)的

13

电流表,所以也称钳位电流表。

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摇把摇动道岔,当道岔解锁时,由于道岔有“绷”劲。手摇把出现自动空转现象。这里可用撬棍检查道岔的绷劲点。具体做法是将前三根连结杆作为基本测试点,由第一根连接杆开始用撬棍将尖轨向基本轨拔动,拔到哪一根连接杆“绷劲”消除,也就找到故障点。这种做法叫分段诊断法,比较简单易行。

二、“卡”的问题 “卡”,主要是指转辙部分前三块滑床板部位基本轨卡阻尖轨,使尖轨不能与基本轨顺利密贴。卡阻现象有四种情况:第一,在普通道岔的第一滑床板不落槽、尖轨底部刨切不好等;第二,AT型道岔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颚的现象较多,主要原因是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第三由于尖轨作用边或基本轨作用边存在肥边,造成卡阻现象;第四,尖轨拱腰,使第三块滑床板处尖轨上部卡基本轨头部下颚。克服卡阻现象的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1.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更换尖轨; 2.锛砍削平木枕,降低滑床板;

3.对钢轨肥边要及时打磨,对周期性肥边,电务要采取跟踪调整方式;

4.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以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必要时更换尖轨。

在道岔运用中,这四种情况都随时可能造成尖轨未转换到规定位置,不能进行正常的机械锁闭,或锁闭后不能正常解锁,使电动转辙机空转等问题。

三、“爬”的问题 “爬”,主要是指转辙部分道岔爬尖轨前后串动。如果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就很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置改变。在所有销子不旷的情况下,尖轨爬行对表示缺口的移动量见表2-3。

尖轨看待对表示缺口的移动量 表2-3 表示杆缺口移动量 尖轨爬行情况 改进前 改进后 两根尖轨同时向前或向后爬行20mm 0.13 0.13 一尖轨向前爬行20mm,另一尖轨向后爬3.05 0 行20mm

14

一尖轨向前爬行20mm,另一尖轨不动 1.55 0.03 如果各部销子再有一定旷量,当道岔爬行时,势必改变原来的状态,密贴状态及表示缺口就很难保证原来的设定位置,造成无表示,同时也容易造成密贴杆位置改变,使密贴力变化,导致道岔故障。

尖轨爬行的检查方法:检查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标准图上显示的q值,该尺寸应符合表2-4的规定。当提速道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提速道岔尖轨及其他型号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超标。克服爬行现象的措施有: 1.锁定基本轨;

2.更换尖轨踵端台螺栓。

养修配合参考

表2-4 钢轨尖轨前基顺 安装装置图牵引转辙机类型 道岔型号 本轨 号 号 型号 ㎏/m 长度q(mm) 1 普43 9 9137 2650 2 普43 12 9137 2650 3 普50 9 9137 2650 4 普50 12 9137 2650 ZD6-D 5 50 AT12 9138 2850 ZD6-D 6 50 18 S9401 3878 ZD6-D双机 7 60 AT特9 9502 2860 ZD6-E 8 60 AT12 9134 2850 ZD6-J双机 尖轨2916 9 60 AT12提速 S9142-1-2 心轨2396 ZD6-E 18号可动10 60 9115 3878 ZD6-F 心轨 ZD6-J双机 12号可动 2920 11 60 9105 心轨固定 2920 12 提速18 3520

15

60 13 普60 9 2650 四、“松”的问题 “松”,主要是指丁字铁螺栓松动,第一连结杆与丁字铁的联结螺栓松动,第一连结杆鸭嘴上、下旷动等。这些螺栓松动,随时可能使密贴调整杆的动程变化,密贴力不稳。

特别提出,工务第一连结杆的主销旷动量不得大于1mm。其原因有三个:

1.密贴调整杆与工务第一连结杆相联,如果第一连结杆的主销旷动,则势必引起密贴调整杆的密贴力不稳定,密贴力过大、过小都能造成道岔故障。

2.主销旷动也能引起尖轨移动距离发生变化。由于尖端杆与尖轨相联,从而间接地引起表示杆动程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表示口不落锁、道岔无表示的故障。

3.工务第一连结杆固定尖轨框架的主要杆件,如果主销旷动,将减小固定框架的能力,可能将固定框架的部分力量转加到电务的尖端杆上,使其难以承受,从而加速尖端杆主螺栓的松旷,威胁道岔表示的正常工作。

根据有关路局实际测试结果,列车通过正线道岔时,作用在各个销子上的冲击力,一般为2~6KN,最大的冲击力12KN;冲击频次约为每年280万次。如果各部销子拧得不紧,则在高频次、大动能的冲击下,销子的旷动量可达2~3mm(一年),这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必须进行销轴的消旷。

克服“松”的现象的措施是采用高强度螺栓或更换为带螺扣的销子,同时应减少道岔爬行,对于第一连结杆的主销应将其鸭嘴上下拧紧。

上述“绷”、“卡”、“爬”、“松”四种现象是道岔病害的表现形式,出现这四种现象的原因是形形色色的,但都能使道岔尖轨转换阻力增大。所以工电双方应加强配合,按上述的整治措施,克服道岔病害,提高道岔及转换设备的整体运用质量。

第三节 道岔转换设备的整治和调整

16

在道岔铺设安装施工中,道岔转换设备按安装标准安装完毕后,大量的工作就是调整尖轨密贴、调整摩擦电流和调整表示缺口。

道岔及其转换设备在运用中,因为受到外界环境,诸如钢轨横移、爬行、连结销磨耗、销孔旷动、滑床板空吊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尖轨不密贴基本轨、检查柱不能落下表示缺口、电动机空转等缺点或故障,这些缺点或故障均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电务部门应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测试,发现设备的缺点和隐患,在工务部门的配合上,进行整治和调整,确保道岔转换设备正常运用。在日常维修和联合整治中,道岔转换设备的调整和施工时的调整项目是一样的,下面分尖轨密贴的调整、摩擦电流的调整和表示缺口的调整三个方面叙述。

一、道岔尖轨密贴状态的检查和调整

对道岔尖轨的密贴状态,无论工务和电务,都是十分关注的,在施工和维修中都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整。

(一)道岔尖轨密贴状态的检查

在铺设道岔的施工中,电务必须检查尖轨密贴良好,才能连接密贴调整杆和表示杆。这时,检查尖轨密贴状态的方法很简单,即用撬棍将道岔尖轨分别扳向定位和反位,使之密贴于基本轨,撤去撬棍后,尖轨保持与基本轨密贴,则表示尖轨密贴状态良好。如果撤去撬棍后,尖轨自动移位,离开基本轨,则表示尖轨反弹,尖轨与基本轨间的间隙越大,反弹的力也越大。应查找原因,克服尖轨反弹,使其达到安装标准。

对使用中的道岔,如发现异状较为严重,可要点,用手摇把摇动道岔,检查尖轨的密贴状态。动道岔,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松开手摇把时,尖轨保持不动,表示密贴良好;若尖轨自动移位,且手摇把反转,表示尖轨有反弹或绷劲。这时应立即通知工务,克服尖轨反弹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检查道岔尖轨密贴状态的方法是在道岔第一连结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间,夹一块宽20mm、厚4mm的铁片,扳动或手摇道岔,道岔不能锁闭,表示不能接通,可视为道岔尖轨密贴状态良好。这种检查方法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是常规使用的。

17

(二)道岔密贴状态的调整(即密贴力的调整)

道岔尖轨密贴状态的调整是靠调整密贴调整杆的两个轴套来完成的。图2-3所示为密贴调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 密贴调整杆结构示意图

为了叙述方便,规定靠近拉杆连接销一侧的轴套叫内轴套,靠螺扣外端的轴套叫外轴套。

1.当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时,可拧开螺母,旋动轴套,缩小轴套间隙,当电动转辙机的动作杆处于伸出位置时,应调整内轴套;当电动转辙机的动作杆在拉入位置时,应调整外轴套。

2.当尖轨已经密贴于基本轨,而电动转辙机不能完成机械锁闭(即削尖齿不能进入锁闭圆弧)时,应将两轴套的间隙增大。当动作杆处于伸出位置时,应调整内轴套,当动作杆在拉入位置时,则应调整外轴套。

3.当尖轨已经密贴于基本轨,且已经完成机械锁闭时,还应进行微调,使密贴力适中。

已经知道,道岔密贴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部颁标准规定,密贴力为1020N±510N。在实际运用中,密贴力不容易测量,一般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

一种方法是在用4mm厚的铁板试验密贴状态合格后,再用厚2mm、宽20mm的铁板,夹在尖轨和基本轨间,扳动或手动道岔,道岔能锁闭,表示能接通,可认为这时的道岔密贴力是合适的。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观察锁闭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当锁闭电流与工作电流之差大于0.3A(经验值)时,可认为道岔的密贴力太大,应减小一些。

必须指出:这两种判断密贴力是合适的方法都是经验性的,是电务职工长期实践的结果。

18

尖端杆调整过长是影响密贴的另一因素,要求尖端铁处的开程大于第一连结杆处的开程10~20mm为宜。

二、摩擦电流的调整

电动转辙机的摩擦电流是指减速器内齿轮在摩擦夹板内空转的电流。测试摩擦电流的方法是在尖轨和基本之间插入障碍物,使转换中的尖轨受阻,内齿轮空转,摩擦联接器失去联接作用,这时测得的电动机电流就是摩擦电流。

调节摩擦联接器弹簧上的螺母,改变弹簧的压力,就能调整摩擦电流的大小。

在通常情况下,即道岔无病害或病害不明显,电动转辙机的摩擦电流一般为工作电流的1.3倍,就能满足道岔转换的需要。从降低电动道岔的故障率和确保电动机不被烧损这两个观点出发,《信号维护规则》规定:ZD6-A型和ZD6-D型电动转辙机的摩擦电流调整范围为2.3~2.9A;ZD6-E和ZD6-J型电动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摩擦电流调整范围为2.0~2.5A。

摩擦电流的大小是道岔设备和转换设备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 调整摩擦电流,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道岔的工作电流。这个电流值间接地反映了道岔转换阻力的大小。转换阻力大,相应的摩擦电流也要调大一些。

2.尖轨和基本轨的密贴状态。例如,若尖轨的反弹力大,相应的摩擦电流就不得不调大一些。

3.满足4mm不锁闭的要求。如果摩擦力太大,有可能使尖轨“翻背”,或推动基本轨横移等,致使4mm锁闭,威胁行车安全。必须强调,非特殊情况,不要把摩擦电流调整到允许范围的上限值。因为这样将把应该发现而且能够克服的道岔病害掩盖起来,不利于道岔的正常运用。

三、表示缺口的检查和调整

电动转辙机中的表示杆与自动开闭器配合,共同完成对道岔开通位置和尖轨密贴状态的监督检查。

电动转辙机的表示杆一端与道岔的尖端杆连接,随道岔尖轨的移动而移动。表示杆由两根带有表示缺口的长方形杆件组合而成,其中一根叫主表示杆,另一根叫副表示杆。当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密贴,且完成锁闭时,在自动开闭器的配合作用下,检查块落入相应

19

表示杆的表示缺口,实现道岔尖轨位置和密贴状态的检查监督。

《信号维护规则》要求检查块落入表示缺口后,检查柱和表示缺口的一边应有1.5mm±0.5mm的间隙(ZD6-J型机为缺口间隙加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之和不大于7mm)。这个间隙在转辙机动接点组一侧下方的空隙中可以看到。检查表示缺口就是观察或测量这个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调整表示缺口就是调整表示杆的行程,使检查柱落入表示缺口,且缺口间隙满足《信号维护规则》的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调整表示缺口的程序一般是先粗调,后细调。在进行细调时,必须先调整主表示杆,即伸出位置的表示杆缺口,后调整副表示杆,即拉入位置的表示缺口。粗调就是使检查柱能落入表示缺口,也便于进行密贴调整;细调必须在道岔密贴调整到最佳状态后进行,使缺口间隙达到《信号维护规则》的要求。

在日常维修中,都是进行检查和细调。

表示缺口调整良好后,常因尖轨爬行、连接销子旷动、螺栓松动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必须定期检查。为了检查方便,在电动转辙机箱外侧,表示杆伸出口上方位置设置一个表示缺口检查窗。检查窗铁片固定箱体上。当表示缺口调整到最佳位置时,在表示杆上打一标记,如一横向直线,使这个标记对准检查窗铁片上相应指针的尖端。日常巡视检查时,观察表示杆上的标记和检查窗指针尖端的相对位置即可。若标记和尖端相对准,可认为表示缺口正确;若标记和尖端已错开,可认为表示缺口有变化,错开位置越大,表示缺口变化也越大,应及时进行调整。

表示缺口不稳定的因素很多,除了工务道岔病害之外,下列因素也应引起注意:

1.表示杆、尖端杆上四个带螺扣的销子应坚固,不得旷动。销子旷动,直接引起表示杆行程的变化,造成表示缺口不稳定。若暂时不能克服旷动,可采取应急措施,即将表示杆的旷动量的极限位置找出,然后均衡调整。

2.尖端杆上的舌铁固定螺栓不得松动。它也直接影响表示杆的行程。但是当发现舌铁固定螺栓松动时,不能盲目坚固,以免造成舌铁下部带动表示杆径向移动,造成缺口失调。

20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项目和标准

多年来,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由浅入深,逐步完善,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一、普通单开道岔

(一)工务部门工电联合整治道岔设备的项目及标准 1.道岔两尖轨相对误差不超过10mm。

2.轨缝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验收标准。

3.岔枕位置按标准图铺设正确,误差不超过《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验收标准。

4.按图矫正基本轨弯折点,尖轨竖切部分密贴。 5.尖轨动程达到规定标准,各部拉杆、连杆密靠。 6.基本轨与滑床板三道缝密靠。

7.尖轨、基本轨无硬弯、拱腰,滑床板离缝数量每侧不超过一块。

8.基本轨水平螺栓上齐开口销子。 9.基本轨横移不超过2mm。

10.滑床板、铁垫板、轨撑无损坏。

11.尖轨、基本轨、绝缘接头轨端无肥边。 12.各部床板、垫板无开焊、脱落和离缝超限。

13.进行道岔整体锁定,道岔无爬行,各部零配件齐全、有效。 14.道岔轨向、高低平顺,各部几何尺寸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验收标准。

(二)电务部门工电联合整治道岔设备的项目及标准 1.转辙机安装装置:

(1)角钢采用125mm×80mm×10mm; (2)安装装置与道岔方正; (3)固定螺栓符合标准。 2.转辙机、杆件及安装:

(1)使用转辙机型号符合标准;

(2)三杆与基本轨安装应平直,偏差不大于20mm; (3)密贴调整杆与动作平直无翘头;

(4)密贴调整杆在杆架内不别劲,并有5mm以上的空动距离;

21

第四节

(5)各杆件、丝扣调整余量不少于10mm,螺帽坚固并有防松措施,杆件磨耗减少量不大于直径的1/10;

(6)各杆销孔旷量不大于0.5mm,开口销齐全、完整。

3.道岔各部绝缘装置完整,作用良好,绝缘电阻大于200Ω。 4.尖轨与基本轨之间4mm锁闭试验:第一连接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有2mm间隙时应能锁闭。

5.转辙机运用及摩擦电流:

(1)单开道岔动作电流大于1.4A,复式交分道岔动作电流不大于1.8A。

(2)单开道岔摩擦电流(D型或J型除外)为2.3~2.9A,复式交分道岔摩擦电流为2.6~2.9A,双机牵引单台摩擦电流为2.0~2.5A。

6.其他各部配件,符合《信号维护规则》要求。 (三)工电联合检查道岔项目及标准

1.电动转辙机动作电流,在普通道岔上不得大于1.2A,复式交分与50㎏/m钢轨AT道岔动作电流不得大于1.6A,60㎏/m钢轨AT道岔双机动作电流不大于试行标准2.0A。超过时工电共同检查找出原因,进行维修整治。该项动作电流值比《信号维护规则》规定略高,是经验数据。

2.当第一连接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间有2mm以下的间隙时,应能锁闭并开放信号,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不能锁闭,不能开放信号。

3.手摇道岔解锁时,尖轨不得有较大反弹。

4.尖轨尖端或第二连接杆处不得先于第一连接杆处密贴基本轨。

5.尖轨接近密贴时,无卡阻现象.

6.对尖轨尖端处前三根岔枕及联结零件的检查要求:

(1)无空吊板。12号道岔尖轨处共14根岔枕,按规定可有一根空吊板,但不许在前三根发生。 (2)滑床板平直、无变化。

(3)至少应保持三根岔枕的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密靠,尤其强调第一块应密靠。工务解释密贴可视为在2mm以内,密靠严于密贴,

22

不应存在2mm间隙,必须严密。 (4)基本轨、轨撑、滑床台间应密贴,基本轨横移不得超过1mm。后者主要是考率不致影响道岔密贴和表示杆动程。

(5)方钢(第一连杆)螺栓磨耗后的总旷量不超过1mm。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密贴力发生变化而规定的,第一连接杆销子旷动,又要影响尖端的销子旷动。

(6)基本轨工作边与尖轨非工作边无影响密贴的肥边,主要是针对“绷”“卡”作的规定,对基本轨出现的周期性肥边,电务要进行跟踪性调整。

7.控制和治理尖轨跟部踵端台螺栓、尖轨螺栓孔、内侧夹板与螺栓接触的严重磨耗,磨耗限度以不影响尖轨板动控制尖轨的串动量不超过1mm。

主要解决尖轨根部踵端台螺栓拧得过死,导致尖轨有绷劲,又由于台螺栓严重磨耗,造成尖轨爬行、前后串动,影响表示。由于台螺栓的台的直径为36mm,尖轨相对应的孔径为37mm,所以尖轨串动量很小,如果发现尖轨串动量较大,说明台螺栓发生问题。

8.坚固转辙部分各种螺栓。这些螺栓是拉杆螺栓,按要求带好开口销;各种横穿的螺栓;尖轨补强板螺栓;防爬卡铁螺栓。

9.绝缘接头螺栓应齐全、良好,高强螺栓的扭矩应达到规定值,并应保持均匀。

10.有计划地改正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11.尖轨防跳器安装应适中,不应有卡阻的可能。

12.道岔各部尺寸应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规定。 二、复式交分道岔

(一)工务部门联合整治复式交分道岔的项目及标准

1.加强转辙部框架刚度,整治基本轨横移。包括曲尖轨竖切范围内滑床板外侧加长增加螺纹道钉(或在曲、直尖轨相对滑床板间增设防横移连接板),在尖轨尖端前加设轨距拉杆,两内直基本轨间安装特制短拉杆,以及整个转辙部铺设5~6mm胶垫。

2.加强钝角辙叉部位的结构,整治心轨病害。在导曲线下股外侧增设6个轨撑,钝角基本轨外侧增加2个框形顶铁。两导曲线上股钢轨间安装3根短拉杆,以及在所有垫板下铺设5~6mm胶垫。

3.更换磨耗、伤损的尖轨、基本轨。对“57”型、“62”型复式

23

交分道岔的尖轨连接方式,由异轨距式改为本轨距式连接。

4.更换磨耗的拉杆、连接杆、接头铁及销轴;调整尖轨、心轨的动程和开程;整治尖轨、心轨的拱腰、侧弯,使尖轨、心轨达到宏观密贴。

(二)电务部门联合整治复式交分道岔的项目及标准

1.增强道岔安装装置刚度,使角钢的规格与安装间距符合标准,更换与钢轨不密靠的角形铁。

2.调整尖轨、心轨的密贴,使尖轨、心轨的动程、开程符合要求。

3.测试调整电气特性,使动作电流、故障电流符合要求,消除尖轨、心轨4mm能锁闭的病害。

4.杆件要与道岔中线垂直,对杆件、销轴的磨耗以及导接线的要求与单开道岔相同。

三、汉沟工务段的具体做法

介绍北京铁路局汉沟工务段工电联合整治复式交分道岔的具体做法(仅供参考)。

(一)基础工作

1.拔正道岔方向,整治轨距超限、水平超限、道岔铺设位置不正、前后方向不良、辙叉位置不正与前后钢轨连接不顺等问题。利用封闭点,对道岔进行拉方,调直道岔前后75m封闭点,拉方量在50mm左右,南仓站始发场交5拉方量在35mm左右,将四股基本轨弯折好,确定各部间隔尺寸正确,加强道岔及前后各75m范围内的线路。

2.起道整大平,消灭高低、水平不良,针对复式交分道岔结构复杂,活接头处多,尖轨尖端、跟端及锐角叉心高低不易保持的特点,我们加强对这些重点部位的捣固。在捣固时,我们用两台压机同时进行,对尖轨范围内的枕木逐根捣实,不留空吊板,对两股钢轨间过窄处,采用垫砂办法解决。

(二)消灭非标配件,消除短路轨道电路隐患。

把转辙部位滑床板道钉改为螺纹钉,把连接杆大穿销的小开口销换成短的,整修不标准L铁,解决孔角度不正问题;把曲尖轨处第二块垫板进行切割;在两曲尖轨尖端处两根枕木的垫板间,加上尼龙垫板。采取这些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24

(三)更换有伤钢轨

对尖轨拱腰进行整治,消除三道缝,打磨不标准的间隔尺寸。 (四)加强钝角辙叉的框架刚度,解决基本轨横移 活动心轨和弯折基本轨横移是造成轨距变大、尖轨不密贴、电务4mm锁闭不良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好这一难题,采取了在菱形中轴处两外股每侧各增加6块轨撑,以增强横向阻力;再在两导曲上股间增加一根?32mm长1.5m的绝缘轨距杆,以保证尖轨密贴;在中轴处增加两根?30mm长800mm丝杠;为了加强弯折基本轨的强度,又在弯折基本轨外侧与导曲股下股内侧增设了8根?32mm长300mm的支撑杆(详见图2-4),这样就使弯折基本轨、导轨、帮轨与外基本轨形成一处整体框架,保证各部间隔尺寸的正确稳定,增加了其刚度。

(五)整治尖轨病害,加强转辙部位框架刚度

在两尖轨外口之间各加4根小轨距杆,其长度分别为1.0m、1.2m、1.3m和1.6m;在尖轨尖端处三块板各增设三块横移挡板;在尖轨开口处各加一根轨距杆(见图2-5),以此来解决尖轨的横移,

25

保证尖轨密贴。

轨道施工配合和轨道电路联合整治

第一节轨道施工配合

工务进行换轨施工作业时,电务应进行配合作业。配合作业项目主要有:安装和更换钢轨接续线、引接线和道岔跳线,安装和更换钢轨绝缘,尤其是高强度绝缘。

一、塞钉式和焊接式钢轨接续线的安装和更换

26

第三章

塞钉式钢轨接续线是由两根直径为5mm的镀锌铁线与两端的圆柱形(略有锥形)塞钉焊接而成,如图3-1所示。铁线绕成云圈形,以便在钢轨爬行时不致损坏接续线,在列车通过时不致因剧烈震动而使接续线脱落。

图3-1 JS型塞钉式钢轨接续线

塞钉式钢轨接续线安装技术要求:

1.钢轨接续线安装在钢轨外侧,塞钉孔距夹板端边缘应均匀; 2.接续线应与夹板密贴,高度不超过轨头底部;在道岔辙叉根部处安装时,可以反向安装在钢轨内侧(线条部分向下);

3.钢轨接续线应平直,无弯曲和隆起现象; 4.塞钉不得打弯、打堆或没根;

5.塞钉打入塞钉孔内,其尖端部分应露出钢轨内侧面1~4mm; 6.塞钉与塞钉孔边缘应涂漆封闭;

7.塞钉孔钻孔后,应在当天安装接续线,以免轨孔生锈。 焊接式接续线是由多股镀锌线绞合而成,两端为铜包端头,常规

2

轨头接续线有两种:一种面积25mm长200mm,型号为F25×200;另

2

一种截面积为50mm,长200mm, 型号为F50×200。其他非常规接续线可根据现场需要定做。

焊接式接续线施工技术要求:

1.接续线折成“U”字型,焊在钢轨轨头外侧。焊点应平整,焊点厚度不应大于4mm,以不影响单轨车推行和其他工务设备施工。

2.轨头焊接点应用砂轮机打磨干净无油污和锈蚀,以保证焊接

27

质量。

3.焊点应充实饱满,不能凹陷。

4.焊点位置应按铁道部工务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BB6688弧光纤焊钢轨连接线暂行技术要求审查会会议纪要”的通知》规定执行

(1)接续线头的焊接平面距钢轨鱼尾板距离不小于3mm,接续线头上端距钢轨10~13mm,见图3—2(a).

(2)焊接头的中,心距轨端25~30mm,见图3—2(b) (3)接续线两焊接头的中心间为70mm。

28

5.焊接线焊好后应涂黄油防腐。 6.焊接时应注意调整时间(0~5s)与电源释放电流(220~280A)的关系。电流大,电压高,时间应短;电流小,电压低,时间要长。

7.在轨缝两端可交叉焊接3根钢轨接续线。 二、引接线的安装和更换

钢轨引接线是多股镀锌钢绞线,一端焊接在塞钉上,另一端焊接在螺栓上。塞钉端连接到钢轨上,螺栓连接到轨道变压器箱或电缆盒的壳体上,见图3-3。

29

钢轨引接线的安装技术要求:

1.引接线塞钉孔距夹板两端边缘为100mm左右。

2.塞钉不得打弯、打堆或没根;塞钉头应露出轨腰面1~4mm。 3.引接线的螺栓与变压器箱与电缆盒壳体连接时,应装配绝缘垫、绝缘管等配件,保证螺栓与壳体绝缘良好;螺母应紧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4.引接线上应涂机械油或调和漆;塞钉和塞钉孔边缘应涂漆封闭;引接线应有防混措施。

5.引接线沿轨枕敷设部分应平直且固定良好。当轨枕为木枕时,可用U形卡钉固定在木枕上,但不要钉得太紧;当轨枕为混凝土枕时,可用特制卡具(见图3-4)固定,或在混凝土枕的适当位置打一个小孔,插上木塞固定。

30

6.引接线穿越钢轨时,应距轨底不小于30mm,不得埋在石碴中;且应有防混措施。

7.变压器箱或电缆盒与钢轨间应设置小混凝土枕,将引接线的余量部分盘成圆圈固定在小混凝土枕上;小混凝土枕应埋设牢固。

三、道岔跳线的安装和更换

道岔跳线是多股镀锌钢绞线,两端焊接在塞钉上,如图3-5所示。

道岔条线安装技术要求:

1.道岔跳线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

2.道岔跳线一端的塞钉打入塞钉孔后,应将其线条按顺时针方向拧紧,再将另一端塞钉打入钢轨塞钉孔;跳线余量需盘圈时,亦应注意不得使线条松弛或拧劲;

3.其他安装要求同钢轨引接线的安装要求。 四、钢轨绝缘的安装和更换

钢轨绝缘包括槽型绝缘、轨端绝缘、绝缘管和绝缘垫圈等。槽型绝缘和轨端绝缘按钢轨类型选用。

钢轨绝缘安装的技术要求:

31

1.槽型绝缘夹在钢轨轨腰和夹板之间,上、下边不要颠倒; 2.轨端绝缘顶面和轨面应平齐,若不平齐时,两者相差不应大于2mm;

3.绝缘管和绝缘垫圈不得遗漏;

4.绝缘垫圈和铁垫圈的位置不应装反;

5.钢轨接头的紧固螺栓、螺母应紧固,不得松动。

高强度钢轨绝缘的安装技术要求和结构与普通钢轨绝缘基本相同,但配件所用材料的强度加大,能承受列车较大的冲击力、震动力和剪切力,从而提高了钢轨绝缘的使用寿命。

高强度绝缘和普通绝缘的区别见表3—1.

高强度绝缘和普通绝缘的区别

表3-1 项目 高强度钢轨绝缘 普通钢轨绝缘 紧固螺栓、 20号锰硅钢材 A3钢材 螺母材料 材尼龙6和尼龙3240环氯酚醛层压玻璃布板 料 1010 绝缘垫圈 结在其中心孔边缘4mm圆周内凹平面、无凹下部构 下2mm 分 材65号锰钢材 A3钢材 料 直铁垫圈 同绝缘垫圈 小于绝缘垫圈 经 厚5mm 3mm 度 弹簧垫圈 无弹簧垫圈 有弹簧垫圈 高强度钢轨绝缘安装的特殊技术要求: 1.六个紧固螺栓应依次倒、顺排列;

2.紧簧螺栓时应用增力扳手,并使其达到规定的力矩,即每条螺栓900N·M。

3.不再使用弹簧垫圈,但高强度绝缘垫圈带有凹槽的一面应贴向铁垫圈。

32

4.初次安装后,应按规定在第3天、第15天进行两次重复紧固。

第二节 轨道电路联合整治

轨道电路的工电联合整治主要是钢轨绝缘接头的整治,其次是钢轨部分和道床的整治。

一、钢轨绝缘接头的整治

(一)工务整治钢轨绝缘接头的项目和要求

1.绝缘接头处钢轨必须使用工厂生产的标准钢轨,如需截断时,应将原始端放在绝缘接头处;

2.两钢轨头部应保持水平,高低相差不大于2mm; 3.接头处轨面应平顺,无低塌接头;

4.接头钢轨两端面不得有肥边,以免钢轨两端面顶“死”造成轨端绝缘失效;

5.及时调整轨缝,且采取防爬措施,使轨缝保持在6~10mm,以避免轨缝太小,挤坏轨端绝缘,轨缝太大,拉弯坚固螺栓,挤碎绝缘管;

6.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扣件应保持齐全,作用良好;

7.接头处道床石碴应保持饱满、均匀,排水良好,无翻浆冒泥; 8.夹板螺栓孔周围无毛刺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9.与槽型绝缘接触的夹板平面应平整光洁,无凸筋;

10.接头处的夹板紧固螺栓无弯曲现象,并应保持紧固,不得松动;

11.混凝土枕地段,轨端绝缘两侧的扣板不得“上坑”,扣板螺栓不得松动;

12.绝缘接头处的道钉应反钉在钢轨底,以防止道钉头部接触接头夹板。

对于高强度绝缘接头的整治还应强调下列两点:

1.紧固螺栓、螺母和铁垫圈必须符合高强度的标准; 2.紧固螺栓必须使用增力板手,并经常保持紧固状态。 (二)电务整治钢轨绝缘接头的项目和要求

1.采用符合标准的绝缘材料,特别是高强度绝缘材料; 2.更换有损伤的绝缘件;

33

3.绝缘安装应符合技术要求。 二、轨道电路钢轨部分的整治

(一)电务部门整治钢轨部分的项目 1.更换单断或双断的钢轨接续线; 2.更换严重锈蚀的接续线;

3.更换断股超过1/5的钢轨导接线和道岔跳线; 4.引接线和道岔跳线涂油防锈;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