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6-9单元测试题 下载本文

53.(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54.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有利前提条件。(4分)

(2).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明治政府确定大力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创办国营工厂(“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营工业。(6分)

(3)方式:官营。(2分)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4分)

(4)变化:由政府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发展转变为政府处理官营企业和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4分)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 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4分)

(5)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2分) 55.(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计划太轻率,缺乏工作经验,急于求成,只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3)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缺乏工作经验,变法措施急于求成。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4)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56

(1) 形势:日本:幕府统治崩溃,天皇政府基本控制全国;

中国: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共同主旨:学习西方,振兴国家。

(2)

明 治 维 新 戊 戌 变 法 改 革 措 施 ( 部 分 ) 政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精简机构; 治 布“四民平等”。 ①鼓励 官民 上书言事; ②取消 旗人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军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武士道 精神,建立 事 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经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济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八股 ; 教 ②奖励 创造 ;③在京师设立 大学堂 。 (3)关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体现: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原因:康:光绪帝未掌军队;梁:维新派无权。 根本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典型例题】(2011年福建卷文综41A)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8分)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7分)

【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

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治陆海军。 权利差异: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评析:

日本虽然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