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市场分析及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2大田集团宏观环境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市场也不是单一的独立市场,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已逐步使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评价和调查,对制定企业战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环境(S)、技术环境(T)。对PEST的分析主要使企业战略尽可能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相一致,特别是要利用环境中已经存在的或可预见的机会,并尽量降低或完全消除环境对企业形成的威胁。

2.1政策与法律

2.1.1WTO与物流

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跨国企业一般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准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

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和发展潜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竞争者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一席之地而拼搏。加入WTO后,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中国的物流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国开放。目前在货代和快递领域,已经允许外商控股75%。其他如物流、内陆运输、网点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也在逐步放开。近年来,国际物流巨头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如世界500强中的UPS、FEDEX、DHL、德国邮政等通过入股、收购、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抢滩中国市场,来势很猛。对于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资本实力都相对落后的中国物流企业而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2中国对策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规定与意见,鼓励建立物流园区,鼓励物流运输业资产重组与改制、鼓励合资、鼓励上市获取资本,以及完善贷款、商检、海关、信息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

2.2宏观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竞争的国际化使各国经济的边界趋向模糊.中国将更深入广泛的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2.2.1GDP与对外贸易

图2.1中国GDP增长率趋势

中国GDP增长率趋势图8.00%7.50%7.10%8.00%7.80%7.90%7.30%7.00%6.5098199920002001200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2.2中国贸易增长趋势

中国贸易增长趋势图350030002500亿美元2000150010005000199819992000出口总额进口总额32562952249218371402194916572662225124362001200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2年中国经济GDP的增长率达到8%,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达到20%,进一步带动了经济景气指数的上扬.

图2.3货运量与GDP增长趋势比较图

货运量与GDP增长趋势比较图GDP货运量12010080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资料来源:中国物流潜力与展望,国务院经济研究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由于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走强,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带动了物流的增长,物流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

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图2.4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对比图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2520151050中国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地区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WashingtonD.C

我国物流业被欧美国家称为“阳光尚未照耀的黑土地”。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总额的10%一15%,我国为20%。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如果这一比例降低到15%,每年能节省约4500亿元的物流成本。这4500亿元将是我国物流业每年可能的市场利润增加额。

2.3技术环境

2.3.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物流带来了深刻的变

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成为可能。因此,条码技术(Bar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lectronicOrderingSystem,EOS)

(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CustomerResponse,ECR)、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等技术与观念在现代物流中得到普遍应用。

上个世纪末,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

(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制造资源系统(ManufacturingRequirementPlanning,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根据客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

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的运用扩大了物流作业能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工物流作业的差错。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3.2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近几年来,以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电子商务浮出了水面。电子商务(E1ectronicCommerce)在完整意义上讲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贸易所涉及的交易各方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商业交易。

电子商务主要分为BTOB和BTOC。BTOB是指在企业和企业之间进

行的电子商务(BussinesstoBussiness);BTOC(BussinesstoConsumer)指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不论何种方式,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不外乎三

阶段:信息沟通、资金交付、商品配送。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与企业之间能直接交易而且他们的信息能相互流通与共享,它的原理是供应链管理或零库存管理(JIT)。供应链管理讲究生产企业从顾客需求出发,订单、生产计划、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各环节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加快生产周期,提高整体效益。要做到这一点,整个物流系统包括外购材料供应物流与产品配送物流必须快速、稳定、准确地进行,而在经济全球